第三章 解決「三農」問題朱元璋的規矩有點多

如前所述,元朝末年,天下大亂。一時間,英雄豪傑和流氓惡棍蜂擁而起,中國進入了有槍便是草頭王的時代。

中國人習慣於詩意地稱呼這種情形為——逐鹿中原。

由於中國文化排除了眾人分享這「鹿」的可能,因此,就必須有一個人要滅掉所有對手——這裡所說的滅,通常指的是真正意義上滅,即肉體上的消滅——獨自俘獲並享有這隻「鹿」。這既是中國政治傳統特別兇殘一面的原因,卻也真的是中國人特別幸運的時刻。因為,如果沒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話,人們立刻就會像被爹娘丟棄了的孩子,惶惶然於天下沒有了主子,從而不知道自己應該向誰磕頭,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活下去。中國社會則將就此進入軍閥割據、混戰的時代。

我們知道,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但凡這種時刻出現,都將意味著更深重的黑暗與災難的降臨,意味著一個人的腦袋可能還不如一個馬鈴薯值錢。

因此,那些不知踏著多少人的屍骨血肉走上龍椅的開國帝王,常常會受到熱烈的愛戴、讚頌與尊崇。這也是那些讚頌的言辭和表現不管多麼肉麻卑賤令人作嘔,我們卻很難將其一概看成是虛偽的原因。

公元一三六八年一月二十三日,即大明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消滅了主要的割據群雄,登基稱帝,創立大明帝國,算是正式捕獲了那隻元失之「鹿」。從此,開始了大明帝國二百七十六年的統治,直到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深夜,即公元一六四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凌晨。當時,朱元璋的子孫——大明帝國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與一位陪伴他的宦官,相對弔死在御花園的煤山壽皇亭。其地點在今天的北京景山公園裡面。

據說,登基之前,朱元璋的心裡充滿了期待與忐忑。

一年前,朱元璋曾經派一員大將,準備將安置在滁州的「大宋」皇帝小明王韓林兒接到南京來。誰知,在長江瓜步渡口就是今天的江蘇六合附近,一船人全部被翻沉於風大浪急的大江之中。當年,西楚霸王項羽曾經將義帝裝在船裡沉於江中,結果,給劉邦留下了號召天下討伐項羽的口實。如今,所有護送小明王的隨行官兵都可以證明,他們一路上如何恭謹護持,船翻後,這位大將如何奮不顧身地跳進隆冬時節的江水中搶救皇帝。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皇帝是被有意害死的,只能歸結於上天的意志,歸結於這位小明王並非真命天子。朱元璋表現痛心,他痛罵這位將軍一頓,關了他幾天有酒有肉的禁閉,然後將他發回前線去戴罪立功。

第二年,朱元璋將元至正二十七年即小明王龍鳳十三年,改元稱為吳元年。這一年,已經是公元一三六七年。

七月,隨著張士誠的灰飛煙滅,李善長率群臣勸進,朱元璋認為時機尚不成熟,回答說:「若天命果然在我,何須汲汲惶惶?我曾笑話陳友諒,剛剛得到天下一角,就急吼吼地妄自稱尊。我豈能步他的後塵?」

到了下半年,局勢便顯出大局已定的模樣——割據群雄如浙江沿海一隅的方國珍、四川的明玉珍、福建的陳友定、廣東的何真等,終於在坐井觀天之際,迎來了將自己變成釜底游魚的時刻。而北京——元大都京城裡的大元帝國君臣,雖然已是日暮途窮,卻也在一系列的內訌與自相殘殺中,衝殺出了幾位相當厲害的角色。這些人稱得上是百戰之將,相互之間烏眼雞一般,但沒有人願意把江山拱手送給朱元璋。因此,北伐中原,拿下大都,取元而代之便成為朱元璋此階段的戰略核心。

此次北伐,朱元璋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確實顯出了大戰略家的水平。

當時,謀士如劉伯溫,武將如常遇春都主張長驅直入,一舉拿下北京。朱元璋大不以為然。在《明太祖實錄》卷二五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部署。

——北京百年之都,城池堅固。懸師深入,若師老於堅城之下,糧餉不繼,而敵援兵四集,豈不進退失據?因此,要先取山東,撤其屏蔽,回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門戶,則天下形勢盡入股掌之中。此時元都勢孤援絕,將不戰而克。然後乘勝而西,大同、太原及關隴之地可席捲而下。

結果,正如此次領兵北伐的統帥徐達所說,此後的情形,與朱元璋的佈置竟然「分毫不差」,一切都是按照朱元璋預料的那樣發展的。

十二月十一日,李善長再次率領文武百官勸進。此時,朱元璋被形容成萬民仰望的「紅日方升」,是幫助上天撫育天地萬物的上天之子,若不正大位,就無法滿足天下臣民的心願,臣子們將要以死相請。朱元璋很謙虛地拒絕了。他顯然很清楚,這些臣子們,沒有人會在此時此刻為此去死。第二天,李善長再一次率百官懇請,希望朱元璋能夠為天下蒼生百姓的利益著想,滿足大家的要求,就出來當這個皇帝吧。終於,朱元璋「勉從輿情」,就是勉強答應輿論請求的意思,決定出來為天下造福。

此後,朱元璋的日子相當難熬。

原因是,舉行登基大典的黃道吉日選在正月初四,然而從十二月二十日開始便陰霾四布,下起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二十二日,朱元璋搬進新建的皇宮,並禱告上帝:如果我朱元璋可以做天下的主子,就請上帝神靈在初四那天降臨,屆時日朗天清;如果不可以,「當烈風異景,使臣知之」。

到大年初一這一天,雪雖然停了,天空卻依然陰沉。初三日,朱元璋有些沉不住氣了,下令百官戒慎戒懼、以誠敬恭謹之心侍奉上帝鬼神,不要惹神靈生氣。結果,十數天風雪陰霾之後,正月初四一大早,竟然雲開霧散,紅日當空。只見藍天麗日之下,彩旗白雪,把個六朝古都石頭城裝點得分外妖嬈。

如此,表明上天正式批准他成為這萬里錦繡江山的主人。

是日,登基大典在莊嚴肅穆中順利舉行。

先是祭天大典。

在各種彩旗儀仗的導引下,於鐘鼎鼓樂聲中,朱元璋率眾從皇宮浩浩蕩蕩直奔京都南郊的天地壇。那時,天地日月尚是同壇而祭。將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分建於京城東西南北四方分時而祭,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天地壇第一層,南向東位供奉著昊天上帝,西位供奉著皇地神祇;第二層則為日、月之位;兩側東西分列供奉著星辰、社稷、太歲、岳、鎮、海、瀆、山川、城隍之位。

祭儀第一項為迎神,又稱燔柴祭,燔燒祭壇之上的木柴,將寶玉和牛羊豬三牲置於火上炙烤,令芳香直達天庭,意義在於恭請天地神靈前來參加此人間盛會。

然後,便是宣讀祭天祝文。祝文大意是:以前,上天您派來的天命真人已經結束了自己的使命。在您恩賜給我的英賢們輔佐下,天下已然安定下來。大家都說沒有主人,非得尊我為皇帝,我不敢推辭,所以現在敬告您,已經決定定天下之號為大明,建元洪武,恭請您把這件事記在心裡。尚饗!就是請您享用祭品的意思。

下一步程序則是和上帝神靈一起享用祭品,正式的名稱叫做飲福、受胙,就是飲祭酒,吃祭肉,表示接受上天的恩賜。

大典的最後一項儀式是送神,燃旺壇上大火,畢恭畢敬地凝神注視,將貢獻給神靈的玉帛埋好。再拜頓首,祭天大典禮成。

然後是即位大典。

緊接著前面的祭天大典,皇帝要立即換上繡著日月山川與龍的袞服,又叫龍袍;戴上前毓平頂冠冕,就是眼前耷拉著十二串珠簾的那種怪帽子,所謂皇冠是也,在天地壇南面即皇帝位。

文武百官在左宰相李善長的率領下,北向行跪拜大禮,山呼萬歲。此禮行過之後,朱元璋便正式成為大明帝國洪武皇帝。

即位大典之後是祭祖大典。

即位後的當今皇上,需率領皇家諸子手捧神主即寫著祖宗名字的木牌,前往太廟祭告祖先,行祭祖大典。在這個典禮上,需要感謝祖先神靈的庇護,將四代祖先追尊為皇帝和皇后,向每位祖先奉上玉璽與玉冊。程序是,由皇帝依次向各位祖先宣讀玉冊冊文,然後奉獻叩拜如儀。

據說,就是在這一次祭祖時,朱元璋恍惚中似乎看到了他的母親前來受享,致使他神情激動地疾步前去迎接。宰相李善長對此的解釋是,這是因為皇帝陛下的誠孝感通天地神靈所致。遂使皇帝感慨而滿懷喜悅。

最後,皇帝需要駕臨奉天殿,正式接受百官朝賀。

屆時,由李善長率群臣跪拜,宣讀賀表,群臣舞蹈揚塵再拜頓首。然後,由李善長代表皇帝冊封馬氏為皇后,朱標為太子,有關人員加封官爵,大家跪拜謝恩如儀。

至此,登基大典全部結束。(以上參見《明太祖實錄》卷二十九)

此後,朱元璋以九五之尊,君臨天下,凡三十一年。

平心而論,回望洪武這三十一年的歲月,實令人感慨萬千。

朱元璋以自己的作為,讓一切對他的評論根本無法在好、壞、善、惡這種倫理的層面上進行,也使中國人評價皇帝時慣用的諸如聖君、暴君、明君、昏君之類概念基本失去效用。原因在於,作為一位皇帝,此人的所作所為實在過於複雜。

有一種理論認為,評價政治與歷史人物時,不能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