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良辰美景他家田:甲午戰爭 5 甲午一戰驚天人  攻掠急先鋒

十九世紀七○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他們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加緊爭奪市場,中國成為他們的主要目標。當時的中國可以說是世界上碩果僅存的還沒有被瓜分的大國,拉丁美洲基本被瓜分完了,澳洲也沒了,亞洲也幾乎被瓜分殆盡,剩下日本和暹羅【註:暹羅,現今泰國的古稱。】,還有一個中國。列強都對中國虎視眈眈。同治之前,列強實行帝國主義的僅英俄法三國。在中國門戶被打開後,德意志統一,義大利統一,美國中央政府消滅南方獨立運動,恢復統治並加強統一。此時,東方帝國主義日本也興起,光緒年間,我們處在帝國主義的四面包圍之中。

在這個情況下誰表現得最積極?日本。

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國力強盛,可是其市場狹小,資源尤其匱乏。尤其到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後,鋼鐵和石油百分之百依賴進口,橡膠都依賴進口,當然它國內產一點銅,產一點很有限的東西。其本身三十七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森林覆蓋率將近百分之七十,幾千萬人口都集中在七點五四萬平方公里的平原地帶,直至今天。日本人口密度比中國大得不是一點半點,大部份森林山地沒有甚麼人。所以它極需對外擴張,它對外擴張的目標是中國和朝鮮。明治維新使日本脫亞入歐,與歐美列強共進退,失之歐美,取之鄰國。日本當時也是半殖民地,直到一九一○年才廢除不平等條約,國力也不強於中國。它就是敢於賭國運,對中國發動這一場戰爭。

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西方列強的支持,西方列強為甚麼支持日本?日本獨佔中國,不會對西方列強的利益構成威脅?誰都想著瓜分中國,可中國畢竟不同於非洲,是史前文明時代,和拉美香蕉共和國也有區別,也不像當時的印度,從來沒有統一過。中國在一八四○年以前是,就是到一八四○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在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的。那麼強那麼大的國家,如果要去瓜分,就得考慮誰有這個實力。一口想把中國咬下,回頭把牙硌掉了,這怎麼弄?這個時候,小日本「不揣冒昧」地跳出來,我來,我打頭炮,西方列強當然求之不得,因為你們倆都是亞洲國家,都是黃種人,屬於黃種人的內訌,對於基督教文明沒有任何的損失。你們來吧,既然日本願意做先鋒,帝國主義自然慫恿加支援,尤其是英國,表現最積極。

此刻,「帝國主義們的心情是矛盾的:它們希望戰爭,尤其希望中華帝國對外戰爭爆發,因為這不但可以削弱這個帝國的國力,而且還可以檢驗這個帝國目前的抵抗能力——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自中國務實的官員致力於洋務運動後,帝國的防務實力讓帝國主義們有點兒摸不著底了。只是,除了日本人之外,帝國主義們並不希望日本人真的打勝,至少是不能讓日本人獲得圓滿的勝利。因為如果這樣,中國人給日本人的好處肯定會影響到自己的利益——中華帝國的版圖和市場再大也是有限的。」【註:引自《一九○一年:一個帝國的背影》,王樹增著,海南出版社,二○○四年三月出版。】

水師變「水狗」

一八九四年朝鮮東學黨【註:一八七六年,日本迫使朝鮮簽訂不平等條約後,朝鮮逐漸淪為殖民地。朝鮮人民不甘心做奴隸,一八九四年一月,東學黨領導人全琫準領導農民起義,攻佔古埠郡衙,活捉郡守。起義軍攻佔郡城後建立革命政權執綱所,提出「滅盡權貴」的口號。三月,農民軍擊潰前來鎮壓的反動軍隊,並乘勝前進。四月底,一舉攻佔南方重鎮全州,革命浪潮席捲全國。】起事,清政府應朝鮮政府請求派兵,日軍也趁機開進了朝鮮,挑起戰爭。當時的中朝關係,我們是宗主,朝鮮是藩屬,是我們的藩國。藩國有難,宗主出兵代為平亂,這是符合宗藩關係的【註:在明清兩代,朝鮮與中國是宗藩關係。藩屬國的國王繼位,須經過宗主國的冊封,才算取得合法的地位;藩屬國需定期向宗主國進貢;宗主國負有幫助藩屬國維護統治秩序的責任。】。當然,這種關係完全不符合近代國際法,所以小日本說我不承認朝鮮是藩國,它是一個獨立國家,你能派兵我也能派兵,清軍進去兩千,日軍進去八千,清軍一入朝鮮,迅速平定東學之亂,但是日軍就賴著不走,蓄意挑起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有陸戰和海戰,陸戰就是兩場,平壤之戰和遼東之戰。海戰是三場,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威海衛之戰實際上是海陸都有,甲午中日戰爭首先是在海上打起。

黃海、豐島、平壤戰役屬於第一階段,戰火沒有燒到中國,遼東和威海衛就是在中國本土打的。首先是豐島海戰,因為日本增兵咱也增兵,所以北洋水師「濟遠」、「廣乙」兩艦掩護商船往朝鮮增兵,當時戰爭還沒有爆發。結果日本聯合艦隊三艘主力艦不宣而戰,對中國發動了突然襲擊。日軍有備而來,我們毫無準備,因此「廣乙」艦沉沒,「濟遠」受傷。有說濟遠管帶貪生怕死,貪不貪生,怕不怕死不好說,不死也得一塊沉沒,所以「濟遠」號撤退。這樣,兩艘沒有武裝的商船「高升」號、「操江」號就暴露在日軍面前,「操江」號上官兵被俘。操江號比較小,是一艘木殼木肋的老式軍艦,原屬南洋水師,後借調北洋用於通訊和運輸,配置官兵八十二人,船齡已超過二十年,雖然也配備五門火炮,但也只能勉強對付海盜而已,根本不可能作為對抗軍艦的戰船。操江號上面有二十萬兩白銀的軍餉,也被日本繳獲。「高升」號是我們租的英國商船,結果日本人掛出信號旗要求高升號投降,船上一千多陸軍將士表示拒絕,用步槍射擊日寇的軍艦,然後放下小艇讓歐洲籍船員離開了船。日本人發射魚雷把「高升」號擊沉,一千多名陸軍將士落水,八百多人殉國。

豐島海戰等於是小日本不宣而戰,首先挑起了戰爭。豐島海戰第二天,德宗皇帝發佈上諭對日本宣戰,第三天日本天皇也下了一道聖旨,對中國宣戰,戰爭正式打起來了。在朝鮮境內進行的第一場戰爭是平壤之戰。平壤是朝鮮的古都,僅次於國都漢城。清軍一萬七千人,日軍一萬六千人。日本人在兵力上並不佔優勢,但是戰爭還沒有打起來,清軍統帥直隸提督葉志超就打算放棄平壤城,退守鴨綠江。總兵左寶貴是個回民,堅決主張抵抗。說:「敵人懸軍深入,正宜出奇痛擊,使其片帆不返,不敢再窺視中原,今若不戰而退,何以對朝鮮而報國家。」所以他是堅決抵抗。左寶貴守平壤玄武門,激戰中警衛勸他摘掉紅纓帽,脫去黃馬褂,那一身紅的黃的都跟交通信號燈似的,太明顯,一看就是個高級武官。左寶貴說我穿上這一身衣服是激勵士氣,結果清軍激勵了,日軍也激勵了,發炮攻城,左寶貴親自指揮重炮向敵人還擊。在激戰中,左寶貴腿上中了一彈,很敏捷地用一塊布包好傷口站起來繼續鼓舞士兵作戰。最後,左寶貴以身殉國,平壤淪陷。葉志超一口氣往北跑了五百多里,過了鴨綠江,連馬都沒下,日軍尾追進入了中國境內。

只顧一人慶

幾乎與平壤之戰同時,北洋水師主力掩護陸軍在朝鮮登陸,返航途中行至黃海,在鴨綠江入海口大東溝處遭遇了日本聯合艦隊,展開了一場激戰。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主張堅持抵抗,戰鬥開始不久,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艦由於下水十二年,久已失修,艦橋被突然開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傷,信旗被毀。丁汝昌拒絕隨從把自己抬入內艙,堅持坐在甲板上督戰。可是他只能鼓一艦士氣,戰鬥剛開始,北洋艦隊就失去了指揮。北洋艦隊一直衝殺在前的「致遠」艦受到日「吉野」、「高千穗」等的集中轟擊,多處受傷,艦身傾斜。「吉野」衝在最前面,正遇上全身著火的「致遠」艦。管帶鄧世昌下令撞沉「吉野」。「致遠」艦向「吉野」號右舷高速撞去。日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拚命逃竄,並向「致遠」艦連連發射魚雷,「致遠」艦躲過一條魚雷後,不幸為另一枚所中,全艦官兵共二百五十二名壯烈戰死。「致遠」被擊沉以後,鄧世昌落水,他的隨從劉忠拋救生圈給他,被他推到一邊;左一號魚雷艇趕來相救,他拒不上艇,並說:「吾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他養的愛犬太陽犬游到他的身邊,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將犬奮力推開,犬又銜住他的髮辮,使他的頭露出水面。鄧世昌抱定與戰艦共存亡的決心,毅然抱住愛犬,一同沉入滾滾波濤之中。

除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外,經遠艦管帶林永升也壯烈殉國。北洋水師當年曾經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從綜合力量上來看,不說強於日本的聯合艦隊,起碼也應該是伯仲之間,開戰的時候北洋水師是十艘軍艦三萬四千噸,日本十二艘四萬噸。北洋水師兩艘最大的鐵甲艦定遠、鎮遠是遠東第一流鐵甲艦。

北洋水師自從一八八八年成軍以來到甲午年間,六年時間不但未添一艦,甚至未添一彈,船隻也沒有很好地維護。海軍的錢,被慈禧太后拿去修頤和園了。這樣一來,北洋水師老矣。當時軍艦爭雄於海上,主要是比航速和火力,火力主要是看射速。北洋水師的平均航速是十四點五節,日本聯合艦隊是十八節,聯合艦隊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