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異族終結者:清 7 吉祥三寶的作用  修建明長城

明清時期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第一,就是明清時期的民族關係,有一個重要內容是中原王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主要就是說從這麼幾個地方:蒙古、新疆、西藏、東北、台灣。清朝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最終形成、版圖最終奠定的時候。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特點。第一是中央同邊疆地區的關係空前加強。第二點是中國版圖的奠定。版圖,咱們講過疆域跟版圖的不同,疆域更多的是一種控制勢力範圍,版圖跟今天的概念一樣了,這個最終奠定,是在清朝的前期。

首先看跟蒙古、新疆的關係。第一個明代草原上的蒙古族分韃靼跟瓦剌。一三六八年,朱元璋繼皇帝位,派大將徐達,領兵北取中原,當時朱元璋發表的討元檄文裡面就有這麼兩句:「歸我者永安於中華,背我者自竄於塞外。」你要是聽我的,你就在中國待著,不聽我的就自竄塞北。等於就是對元朝網開一面。你願意走你就走吧,所以元朝的末代皇帝順帝妥歡帖穆爾率文武百官就逃離了大都,出建德門北逃,逃到元上都,後來在應昌病死。他的兒子,愛猷識理答臘繼位又當了八年皇帝,這就是元昭宗,昭宗死了後傳給平宗。等於元朝被明朝趕走了之後,他的帝位一直還是在往下傳,歷史上稱為北元,大概有三十多年的時間,傳了五代皇帝。然後呢第五代皇帝就被人家給幹掉了,這幫人就開始搶,回到了成吉思汗統一以前的狀態。但是全蒙古一直有一個統一的大汗。

元朝這個名字是一直保留的,因為元朝皇帝本身就是雙重身分,對中國人來講是元朝皇帝。對蒙古人來講,他是蒙古大汗,所以他一直保留了。必須由成吉思汗的後裔來出任大汗,所以成吉思汗的後裔成為黃金家族的原因就是必須由他們的後裔來出任大汗,一直傳到皇太極時代,最後的蒙古大汗,林丹汗第三十五代蒙古大汗被皇太極給滅了。這個黃金家族傳了四百多年,到此才算結束。

所以有人就講,明朝實際上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三次南北朝。第三次南北朝,因為蒙古人他們被打跑了,他還控制著蒙古的草原,大沙漠,隨時南下,所以說蒙古人分為韃靼、瓦剌,威脅明朝的北疆。明朝中期,為防止蒙古而修長城,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綿延一萬多華里,摺合六千多公里。現在我們一說長城就是山海關到嘉峪關,那山海關以東那會兒也是有長城的,可能大清入關之後就拆得差不多了。所以它不但防蒙古,長城還把建州女真擋在了關外,所以綿延一萬多公里。

這個長城,你得到的第一印象是明長城比起秦長城來更靠南,所以明皇朝為甚麼把皇城遷到北京來啊?天子戍邊啊,皇上給你當警衛員來了,皇上來守大門。一般部隊都集中在邊境和首都,這多好啊,把首都擱邊境上,所以部隊全集中在邊境,也就集中在首都了,一舉多得嘛。所以當時的北京城三大營就擁有五十萬軍隊,三千營、神機營、五軍營,光這三大營就佔了明軍總兵力的將近三分之一。它既能保衛京師,又能戍守邊疆。你像北京吧,往北走不了就是長城了,昌平不就是長城?居庸關,那個八達嶺算遠的了,昌平就能看見了。那兒往北就是說蒙古人說來就來的地方了,所以明朝修這個長城很管用。

與蒙古修好

瓦剌騎兵打到了北京,瓦剌是蒙古的別部,後來勢力逐漸發達起來,他是臣服於韃靼的,但是後來勢力強大起來了。瓦剌在一四五三年,就是說明朝建立不到八十年的時候,瓦剌也先騎兵南下。明英宗皇帝,率五十萬大兵應戰,京師三大營全部調回去了五十萬大兵應戰,在河北土木堡,被兩萬瓦剌騎兵打得全軍覆沒,當然由於宦官王振瞎指揮造成的,明英宗本人被俘。這個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土木之變」,跟那個「靖康之變」有一拚了。皇上都被人逮著了,所以蒙古首領也先自稱大元天聖可汗。他就是想恢復大元江山,率十萬大兵南下,直抵北京,進行了一場氣壯山河的北京保衛戰。

明朝歷史上有兩次北京保衛戰。還有一次就是崇禎二年,後金入關,袁崇煥,袁督師舉行那個北京保衛戰。第一次北京保衛戰的指揮官于謙,兵部尚書于謙,他指揮的北京保衛戰,打敗了蒙古人。明英宗被俘之後,于謙力主立英宗的弟弟,成王監國,後來繼位就是明代宗,年號叫景泰,所以北京有一種工藝品叫景泰藍,明代宗景泰年間形成。景泰皇帝繼位的時候呢,明英宗還在蒙古草原上喝羊奶呢。蒙古首領也先這個人也算不錯,一看皇上沒甚麼用,不但沒殺,還給送回來了,他送回來之後就是讓你們哥倆搶唄,明英宗回來以後,被關在南內。明代宗短命,他沒活過他的哥哥,明朝皇帝基本上沒有一個長壽的,短命,七年就死了。結果代宗斷氣之前,這個宦官和大臣就擁立明英宗復辟,即「奪門之變」。英宗復辟,第一個殺的就是于謙,說我當年在草原上喝奶,你立主,立我弟弟,差點給我喝死在那兒。所以我不管你與江山社稷有功,我報私仇,第一個把于謙給殺掉了。後來于謙也埋在了西湖畔,跟岳飛埋在一塊兒,岳於雙少保,就是說他們有少保銜,岳少保、于少保都埋在那兒。

然後英宗復辟,所以明朝一共是十六個皇帝。太祖的孝陵在南京,建文帝沒陵,遷到北京的是十四個皇帝,昌平是十三個陵,缺代宗的,就是景泰皇帝的這個墳。因為英宗一復辟就把他降封為王,埋葬在玉泉山。現在是一個航天部的大院,他那個墳頭是門球場,一幫老幹部在那兒打門球。等到了英宗的兒子憲宗繼位,比較厚道,我叔叔好歹做過七年天子,又把他的墳給改建了,比如說那個綠琉璃瓦,換成黃瓦,但是地兒沒變,還是在那兒,規模比較小,那是個王陵嘛。今天除了一個碑亭甚麼都沒有了,都被盜了,東西早就沒有了。

瓦剌被于謙一打敗就衰落了,之後韃靼興起,韃靼的俺答汗與明朝修好。然後這樣一來的話兩族開始和平共處。這個蒙古人啊也真是沒怎麼長進,入主中原將近一百年,回到草原上連冶煉都不會,所以蒙古人的生活必需品完全要靠中原給提供。他又沒有,他每一次南下的目的就是搶東西,一口鐵鍋在草原上能夠值黃金百兩,否則的話沒法煮肉。你老烤串那個費勁啊,那個玩意兒沒法煮肉,所以鐵鍋和所有的鐵器都特稀有,鍋還好說,我不行我烤串。刀怎麼辦啊?你不能拿木頭削尖了幹啊,箭頭這玩意兒不成啊,所以說蒙古人打仗就為了這個。後來明朝跟俺答汗倆人一合計,你也別打我了,我乾脆給你東西不就完了嘛。你不就是要鐵要鹽嘛,你給我馬,給我奶製品,甚麼三鹿的蒙牛的都行,你給我點這個,不就結了嘛,所以雙方就友好了,呼和浩特城就是俺答汗修建的。

第二個是明末清初的清蒙關係。

蒙古分為漠南、漠北、漠西三部。漠南蒙古就是今天的內蒙古,漠北蒙古就是外蒙古,漠西蒙古呢就是新疆的北部。新疆看著挺大的,一百六十萬平方公里,一個蒙古自治州就四十八萬平方公里,首府在庫爾勒。所以南疆要是鬧的話,他要建立伊斯蘭共和國,蒙古人肯定不幹啊,我們大喇嘛往哪擱?你要建立伊斯蘭共和國,他肯定不幹。其實塔吉克、烏茲別克不鬧,獨立了,照樣是少數民族,中國現在以漢族為主,是少數民族,維吾爾族為主的話我們還是少數民族,在哪都是少數民族我們鬧甚麼勁啊?

十七世紀中期,這就是康熙爺在位的時候,漠西蒙古的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你到了蒙古國,就有噶爾丹的雕像,人家是民族英雄。咱們一看是叛亂,民族分裂份子。然後清軍平定噶爾丹,咱們這一邊皇帝換了仨。聖祖康熙爺兩次御駕親征,當年三藩之亂,整個長江以南都被吳三桂佔了,聖祖爺都沒有親征,說派兵點將,一看這蒙古造反,這事不得了,聖祖兩次御駕親征,而且讓自己的兩個哥哥,康親王傑書,恭親王福全都跟著他,一塊兒去,而且他有一個哥哥還在戰爭當中戰死了。一六九○年,在內蒙古烏蘭木通大破噶爾丹,離京師七百里,第二次一六九六年,大破噶爾丹於昭莫多,兩次戰役之後噶爾丹戰死。他的這個姪子,策妄阿拉布坦繼位接著鬧,策妄阿拉布坦死了之後,他的兒子,噶爾丹策零接著跟咱鬧,他死了之後,傳到他的兒子又鬧,等於那邊換了四代,這邊到乾隆爺的時候,三代,康、雍、乾三代,花了七十年的時間,才把漠西蒙古給平定下來。

然後第三,清在烏裡雅蘇台設將軍,掌握蒙古的軍政大權。烏裡雅將軍的治所在庫侖,今天的烏蘭巴托,蒙古人的首都。

清蒙關係的第四點。西遷伏爾加河下游的漠西蒙古。土爾扈特部在渥巴錫率領下,擺脫沙俄統治,回歸祖國。他跟準噶爾是一部的,準噶爾漠西蒙古一共是四部,準噶爾、杜爾伯特部、土爾扈特部和碩特部,一共四部。準噶爾強大起來就欺負那三部,所以杜爾伯特部遠走漠北,和碩特部奔青海,土爾扈特部奔歐洲,走太遠了,沒停下來。到了歐洲,伏爾加河下游,當時那個地方,處於無人區嘛,他明朝的時候去的,那個地方屬於無人區,他在那就建立了汗國,發展得挺好。結果俄羅斯帝國強大起來就開始壓迫他們,你得交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