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董卓的擾亂

現在真要說起三國時的戰事來了。說起三國時的戰事來,第一個要提到的,便是董卓。董卓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三國的紛爭,起於漢獻帝初平元年東方州郡的起兵討伐董卓。其時為公元一百九十年。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把東吳滅掉,天下才算統一。其時為公元二百八十年。分裂擾亂的局面,共歷九十一年。政治上最怕的是綱紀廢墜。綱紀一廢墜,那就中央政府的命令不能行於地方,野心家紛紛乘機割據,天下就非大亂不可了,專制時代的君主,雖然實際也無甚能力。然而天下太平了幾十年,或者幾百年,大家都聽中央政府的命令慣了,沒有機會可乘,決沒人敢無端發難。後漢時,離封建時代還近,尊君的思想極為普遍。讀過書的知兵大員,雖然很有威望,兵權在手,也都不敢違犯中央的命令。黃巾雖然勾結很廣,起兵時聲勢浩大,幸而張角並非真有才略的人,一起兵,就被官軍撲滅了。其餘黨雖然未能盡絕;黃巾以外,各地方的盜賊雖然還不少;都是迫於飢寒,並無大志。倘使政治清明,再有相當的兵力輔助,未始不可於短期之內剿撫平定的。何進的死,雖然京城裏經過一番擾亂,恰好把積年盤據的宦官除掉了,倒像患外症的施行了手術一般。所以經過這一番擾亂以後,倒是一個圖治的好機會。而惜乎給董卓走進去,把中央的局面弄糟了。正給有野心要想割據的人以一個好機會。自此以後,中央政府就命令不行,政治上的綱紀全然失去了。所以論起漢末的分裂來,董卓確是一個罪魁禍首。

董卓初進京城時,也未始不想做些好事。當後漢桓靈二帝時,宦官專權,曾誣指反對的人為黨人。把他們殺的殺,治罪的治罪,最輕的,也都不準做官。這個在古時謂之錮,所以史家稱為黨錮之禍。董卓初進京時,替從前受禍的人一一昭雪。而且還引用了一班名士。有名的蔡邕表字喚做伯喈的,便是其中的一個。他自己所喜歡的人,只做軍官,並不參與政治。倘使他真能聽這一班名士的話,約束手下的武人,政治也未始不可漸上軌道。苦於他其實是不懂得政治的人。一上政治舞台,便做了一件給人家藉口的事。那便是廢少帝而立獻帝。在專制時代,無故廢立,那是怎樣容易受人攻擊的事啊!公忠體國之臣,固然皇帝不好,不敢輕於廢立。就是奸雄想要專權,甚而至於想要篡位的,也正利於君主的無用,何必要廢昏立明?歷代篡弒之事,能夠成功的,都在權勢已成。反對自己的人誅鋤已盡之後。哪有一入手便先做一件受人攻擊之事的呢?董卓的舉動如此,就見得他是一個草包了。

而他所以失敗之由,尤其在於不能約束兵士。當時洛陽城中,富貴之家甚多,家家都有金帛。他就放縱兵士,到人家去搶劫。還要姦淫婦女。有一次,他派兵到洛陽附近的地方去。這地方正在作社。①人民都聚集在社廟附近。他的兵,就把男人都殺掉。再搶了他們的車,把所殺的人頭,掛在車轅上,載其婦女而還。這件事,《三國演義》上也曾說及的。《三國演義》的話,有些固然靠不住,有些卻是真的。這件事,正史中的《後漢書》上也有,並非做《三國演義》的人冤枉他。董卓的軍隊如此。就連京城裏的秩序都不能維持,還說得上收拾天下的人心麼?無怪東方州郡要起兵討伐他了。

東方的兵一起,董卓的所作所為,就更不成話了。他的兵,雖也相當的強,然而名不正,言不順。而且東方州郡的兵,聲勢浩大,也不易力敵的。於是想到從洛陽遷都長安。一者路途遙遠,且有函谷關之險可守,②東方的兵不容易到。二者董卓是西涼人,所用的是西涼的兵,長安離他的老家近些。這還可說是用兵的形勢不得不然。然而遷都也有遷法。他卻令手下的兵,逼著人民遷徙。當時洛陽居民共有數百萬人,互相踐踏。也有餓死的,也有遇著搶劫而死的,死屍堆滿在路上。他自己帶兵,仍留在洛陽附近。一把火,把皇宮、官署、民居都燒毀了。二百里內更無人跡。他又使呂布把漢朝皇帝和官員的墳,都掘開了,把墳中所藏珍寶取去。你想這還成甚麼行為?無怪批《三國演義》的人,要說他是強盜行徑,不成氣候了。

當時東方的兵,如果能聲罪致討,這種無謀的主帥,這種無紀律的軍隊,實在是不堪一擊的。至多經過一兩次戰事,就平定了。苦於這些州牧、郡守,都只想佔據地盤,保存實力,沒有一個肯先進兵。其中只有曹操,到底是有大略的人。他雖然是散家財起兵,本來並無地盤的,倒立意要成就大事。替義兵③畫了一個進取之策。諸人都不聽。曹操就獨自進兵。董卓的兵力是相當強的。合眾諸侯的力量以攻之,雖然有餘,單靠曹操一個人的力量,自然不夠。兵到滎陽,④就給董卓的部將徐榮打敗。然而曹操的兵雖少,卻能力戰一天。徐榮以為東諸侯的兵都是如此,也就不敢追趕。

這時候,董卓的兵似乎勝利了,卻又有一個孫堅,從豫南而來。孫堅是做長沙太守的。漢朝時候,湖南還未甚開闢,長沙僻在南方,與中原大局無甚關係。徜使做太守的是一個苟且偷安的人,大可閉境息民,置境外之事於不問。孫堅卻是有野心的。他聽得東諸侯起兵討卓,⑤也就立刻起兵。路過荊州、南陽,把刺史太守都殺了。前到魯陽,這就是現在河南的魯山縣,為從南陽到洛陽的要道。這時候,袁術因畏懼董卓,屯兵在此,便表薦孫堅做豫州刺史。孫堅向北進兵。也給徐榮打敗。明年,孫堅收兵再進。董卓使呂布、胡軫去拒敵。二人不和,軍中無故自亂。給孫堅打敗,把他的都督華雄殺掉。華雄明是被孫堅所殺的,《三國演義》卻說他被關公所斬,這就是演義不可盡信之處了。於是孫堅進兵,離洛陽只有九十里,董卓自己出戰,又敗。乃留兵分屯關外,自己也退到長安。

董卓這時候,大抵是想雄據關內,看東諸侯的兵將怎樣的。果然東諸侯心力不齊,不能進兵。孫堅進到洛陽,修復了漢朝皇帝的墳墓,也就無力再進了。而且這時候,洛陽業己殘破,不能駐兵。只得仍退到魯陽。倘使這時候,董卓的所作所為,成氣候一些,確也還可以據守關內。無如他的所為,更不成氣候了。他在關中的郿縣,造了一個塢。據《後漢書》說:高厚各有七丈。《後漢書註》,是唐朝的章懷太子做的⑥。據說其時遺址還在,周圍有一里一百步。他在郿塢中,堆積了三十年的糧食,說:「事成雄據天下,事不成,守此也足以終身了。」你想:亂世的風波,多著呢,險著呢,那有這種容易的事?而且他一味暴慮,不論文官武將,要殺就殺。於是再沒有人歸心他。再到明年,就是漢獻帝的初平三年,就給王允、呂布合謀所殺。這件事的大概,料想諸君都知道的。不必細講了。

董卓雖死,朝廷卻仍不能安靜。事緣董卓雖死,他手下的軍隊還多著呢,都沒有措置得妥帖。排布這件事,是要有些政治手腕的。主允雖然公忠,手腕卻缺乏。沒有下一道赦令暫安他們的心,然後徐圖措置。當時董卓的女婿牛輔,屯兵在現在河南的陝縣,呂布既殺董卓,派李肅到陝縣,要想借皇帝的命令,殺掉牛輔。這如何辦得到?於是李肅給牛輔打敗了。呂布使把李肅殺掉。這其實也是冤枉的。牛輔心不自安。有一次,營中的兵,有反去的。輔以為全營都反,取了金寶,帶著親信五六個人逃走,他的親信又垂涎他的金寶,把他殺掉,將頭送到長安。

他的部將李傕、郭汜、張濟等,本來是去侵略現在河南省的東南部的,回來之後,軍中已無主將。又聽得謠言說:京城裏要盡殺涼州人。急得沒有主意,要想各自分散,逃歸本鄉。當時有一個討虜校尉,名喚賈詡的,也在軍中。對他們說道:你們棄眾單行,一個亭長,⑦就把你們綁起來了。不如帶兵而西,沿路收兵,替董卓報仇。事情成功了,還怕甚麼?不成,到那時再想法逃走,亦未為晚。一句話點醒了李傕等,就照著他的話行。大約當時想亂的人多了,沿路收兵,居然得到十幾萬。就去攻長安城。十天工夫,把城攻破了。呂布戰敗逃走,王允給他們所殺。於是長安為李傕、郭傕所據。張濟仍分屯於外。

李傕、郭汜的不成氣候,自然也和董卓一樣的,縱兵到處搶劫。當時長安附近,人民還有幾十萬家,因此窮到人吃人,兩年之間,幾乎死盡了。後來李傕、郭汜又互相攻擊。李傕把漢獻帝留在營中,做個質當,卻派公卿到郭汜營中講和。郭把便把他們都扣留起來。幸得張濟從外面來,替他們講和,漢獻帝才得放出。

獻帝知道在李傕、郭汜等勢力範圍之下,總不是一回事。派人去請求李傕,要東歸洛陽。使者來回了十趟,李傕才答應了。獻帝如奉到赦令一般,即日起行。此時護衛獻帝的:一個是楊定,乃董卓部將,一個是楊奉,本來是白波賊帥,⑧後來做李傕部將,又反李傕的。一個是董承,是牛輔的部將。走到華陰,有一個帶兵的人,喚做段煨的,把獻帝迎接入營。段煨的為人,是比較成氣候一點的。卻和楊定不合。楊定就說他要造反,發兵去攻他的營。恰好李傕、郭汜把皇帝放走了,又有些懊悔,乃合兵去救段煨。楊定逃奔荊州。獻帝乘機脫身。而張濟又和楊奉、董承不合,和李傕、郭汜合兵來追,楊奉、董承大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