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名揚天下

本章簡介:作為一位普通的武師,飛鴻生前儘管有不少可歌可泣的事跡,卻默默無聞。死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也沒改變這種狀況。「虎妻」莫桂蘭秉承夫志,高徒林世榮著書立說,他們開館授徒,使飛鴻徒子徒孫遍佈世界各地。再傳人朱愚齋等用文學手段再現飛鴻傳奇人生,黃飛鴻電影進入吉尼斯紀錄。黃飛鴻獅藝、武術館和黃飛鴻紀念館的創建、「佛山黃飛鴻」網站的開通,使飛鴻成為名揚天下的一代宗師。

※※※

黃飛鴻活著的時候,只不過是一個極為普通的嶺南武師。儘管他的武功蓋世,生前卻寂寂無聞。他最走紅的時候,無非擔任軍中的技擊總教練而已。全盛時期不過如此,不如意時更是為一家人的三餐而窮於奔波。他一生做了不少除暴安良之事,甚至還到了台灣抗擊日本侵略者,然而這樣一個為國為民的人卻落魄而死,死後很長一段時間也沒得到應有的地位。

《佛山忠義鄉志》、《南海縣志》等書,都沒有發現記載黃飛鴻的隻言片語,這些正統的史志顯然是沿襲封建道德標準,將賣武獻藝者作為三教九流人物來對待。在封建社會裡,賣藝演武者是被人瞧不起的,登不了大雅之堂,上不了地方志這是常理之中的事。

然而,民間卻沒有忘記飛鴻,馮植先生所編著的《南海舊事》中,收錄了許多有關飛鴻的史料,其中有三首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流傳於廣州西關一帶的詩歌,茲錄於下面:

(一)

虎癡平生多軼事,雖無正史稀人知;

惟是民間廣有說,粵者口碑多振詞。

(二)

金錢鏢出_四眾,饒人不癡是英雄。

黃門一家有三傑,西樵山下出虎龍。

(三)

前清十虎說太公,麒英衣缽傳飛鴻。

西樵山下顯三傑,祿舟一村現虎龍。

民間這些詩歌,表達了對飛鴻及其祖輩的讚揚。但真正使飛鴻後來名揚天下的,卻是他的妻子莫桂蘭和林世榮等徒弟以及他的一大批徒子徒孫。

林世榮隨飛鴻習武二十年,當年他勇奪首屆廣東武術比賽第一名,就令其師名大顯,正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名師出高徒」。林世榮在廣州開過三家武館,一生授徒超過萬人,其影響之大顯而易見,廣東洪拳傳人中許多都是林世榮徒弟、飛鴻的徒孫。

林祖,是林世榮的親侄子,他得到其叔真傳,繼承林世榮的衣缽後授徒五十餘年,弟子遍佈美國、加拿大,還有歐洲和東南亞。

林世榮因樂善戲院事件中打死多人而逃往香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先是開館授徒,教出了不少洪門弟子。這些弟子中,包括朱愚齋、張士鑣、李世輝、趙教、劉湛等人。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林世榮在徒弟朱愚齋、張士鑣以及李世輝的協助下,開始打破門派的界限著書立說。一九三○年左右,經過林世榮的精心整理,《伏虎拳》、《鐵線拳》、《虎鶴雙形拳》等拳譜先後出版,開創了廣東近代武術套路寫作的先河。

飛鴻的這位高徒,為傳承其師的武技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和他門徒所整理的這些拳譜,結構新穎、動作輕快,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滯狹隘、動作重複的弊病。尤其是虎鶴雙形拳譜,剛柔並用,長短兼施,且偏正配合、進退中規,成為飛鴻一脈的代表拳法。

飛鴻的這些絕技,一經成書,立即風行了全廣東,遠播港澳、東南亞、歐美和南非等地。通過飛鴻的再傳弟子,將這些武技精華傳遍了世界各地。經過一批又一批的再傳弟子的演練,這些拳法迄今經久不衰。在新中國成立後,還被列為我國高等體育院校的教材內容之一。

林世榮弟子趙教、邵英夫婦,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活躍於香港武壇,成為黃飛鴻再傳弟子中的佼佼者。另一位弟子朱愚齋更了不得,他文武雙全,不但練就了一身好武藝,而且幫師傅整理了師公創立的拳譜。在這個基礎上,他還著手為一代宗師黃飛鴻、林世榮立傳,弘揚其武術及他們的武德。

作為「廣東十虎」之一的朱愚齋,一九三三年完成了《黃飛鴻別傳》,這是第一部介紹黃飛鴻的傳記小說。作品完稿後,先在《公商晚報》連載,後集結出版。這是第一本較真實地介紹飛鴻生平事跡的傳記,後世的許多關於飛鴻的創作素材,都源自飛鴻這位再傳弟子之著述。

需要指出的是,朱愚齋的這部作品不是純粹的傳記,而是傳記小說,其中小說的成分佔了不小的比例。說得更具體一點,就是其中明顯有一些虛構的東西,一看就不足信。比如關於飛鴻與羅紹隱到廣西八排山一事,途中寫了駭人聽聞的人頭蛇以及制服這一鬼怪的過程。「吹瓦雞嚇走綠毛人」一章寫了可怕的綠毛人,「湘西購辰砂頻睹怪異」一章,描繪了以驅屍為生的陳有德的經歷,他丟了一具屍體,讓屍體去復仇……諸如此類描寫,帶有迷信色彩。

《黃飛鴻別傳》問世後,大受讀者歡迎,這種情況多少有點令朱愚齋出乎意外,此後他又寫了不少關於黃飛鴻與林世榮的作品。

朱愚齋推出武林英雄的傳記,可能是受當時影視的啟發。一九二八年明星影業公司拍攝了電影《火燒紅蓮寺》,這部根據平江不肖生的小說《江湖奇俠傳》改編的電影一經推出便紅透半邊天,一口氣連拍十八集。此後武俠電影風行,短短四年裡香港拍了兩百多部。

然而當時的武俠片俠客的造型主要來源於京劇裡的武旦,武打場面也是從舞台上北派招術演變而來,刀來槍往,花拳繡腿,毫無真實感。到後來,武俠片陷於商業操作和浮濫取向之中,越來越粗糙,最後幾乎成了神怪片,落得在抗戰到來之際被明令取締。

抗戰勝利後,莫桂蘭再度赴港,在香港高士道掛起「黃飛鴻授妻莫桂蘭精醫跌打」的招牌,傳授武藝,醫治傷病。她在香港重開「寶芝林」藥店,設館授徒謀生,坊間尊稱她為「四婆」。據說她秉承了「虎夫」的武品武德,在港幹出了許多扶弱除奸的事,又被人稱為「虎妻」。

「虎妻」的稱呼,是在香港流傳開來的。人稱莫桂蘭為「虎妻」,並非指她是兇悍的惡妻,而是因為黃飛鴻是大名鼎鼎的「廣東十虎」之一,平生又有「虎癡」之稱,作為飛鴻的妻子她當然就是「虎妻」了。

莫桂蘭不久就在香港打開了一片天地,她先後創辦了「黃飛鴻國術館」和「黃飛鴻健身學院」,為發揚光大黃飛鴻所創立的南派武術絕技,做了許多有益的事。再後來,她又把飛鴻的秘技「鐵線拳」傳給她嫡親的外孫李燦窩,李燦窩後來擔任「黃飛鴻健身學院」院長。

網上有一張莫桂蘭中年時期的照片,她身穿碎花貼身旗袍,上披西裝外套,端坐在椅子上。面帶微笑的她,將右手文靜地放在大腿上,全身透露出一股端莊秀雅之氣。這張照片和她年輕時留下的一張練習飛砣的相片,形成極大的反差。年輕時她練功的照片,真是威風十足,英姿颯爽。從她文文靜靜的照片上,誰會想到當年的她身上的那股俠氣呢?

黃飛鴻儘管早已離開人世,但他的影響卻隨著時光飛移而與日俱增。這種影響,一方面來自於林世榮、莫桂蘭等人教徒習武,另一方面更多的還是來自於影視及其他文學作品的傳播。

就在香港武俠片因缺乏真實感而走入低潮時,黃飛鴻題材的出現再次使武俠片走紅。當時製片商和戲院老闆為了挽救失去觀眾的功夫片,絞盡腦汁尋求新突破。正好坊間《方世玉打擂台》、《洪熙官血濺柳家莊》等武俠小說大行其道,於是有人便想到發掘一個現代的方世玉或洪熙官來振興功夫片。恰好有關黃飛鴻的傳記和小說正流行於社會上,幾家商定後決定把黃飛鴻的武林事跡搬上銀幕。

飛鴻是響噹噹的南少林武藝傳人,有足夠的票房影響力,製片商想到了《黃飛鴻別傳》的作者朱愚齋。他們商量拍黃飛鴻的電影,並決定要在銀幕中著重表現武術的真功夫,靠硬橋硬馬、真刀真槍來吸引觀眾。由誰來擔綱主演飛鴻呢?他們想到了當時著名演員吳楚帆,可吳楚帆雖演技一流,卻沒有功夫根底。朱愚齋與編劇吳嘯、導演胡鵬商議後,一致認為粵劇名伶關德興是最理想人物。

一九四九年《黃飛鴻》系列電影的上集《黃飛鴻鞭風滅燭》和下集《黃飛鴻火燒霸王莊》問世。演員除了關德興,還有曹達華、石堅、李蘭等,此外還特意請了在港設館授徒的莫桂蘭與黃飛鴻的再傳弟子多人擔任顧問或參加演出。

莫桂蘭在香港武術界輩分最崇高,被尊稱為「莫老師太」。在電影《黃飛鴻》中,她和飛鴻之子黃漢熙都擔任了顧問。

兩集《黃飛鴻》面世,十月上映造成全港轟動,武林人士更是熱情捧場,使該片創下年度粵語片賣座最高紀錄。

一九五○年,朱愚齋的另一部關於黃飛鴻事跡的作品《嶺南奇俠傳》問世,帶動了黃飛鴻題材創作熱。同年《黃飛鴻》電影的第三集《血戰流花橋》和第四集《梁寬歸天》上映。此後幾年,黃飛鴻電影一部部推出,如《一棍伏三霸》、《初試無影腳》等,這系列影片的武打場面逼真、精采,表現了飛鴻及其子弟鋤奸扶弱、匡扶正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