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神秘的中英街

我是懷著神奇的心情去中英街的。入深圳已是通過邊防站的嚴格驗證,從深圳再去中英街,除"邊境通行證"外,還得再出示"特殊通行證"。當。

我從鐵欄柵的大門走出,跨進密擠人流的街心,又彷彿置身一個廟寺盛會。

中英街是深圳沙頭角和香港聯合開辦的一條。商業街,大約有一千米長,街面只有4-5米寬,側是社會主義的大陸商業,一側是資本主義的香港商業。我敢說,這條街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上恐怕也是最奇特的一條街了。街心沒有明顯的分界線,每隔30米左右有一個一米高、錐型的水泥墩兩面商鋪對峙,貨物十分充盈,以衣服、布匹、日用百貨和金器、電器為主。進入中英街的顧客,除金器、電器不可在香港商店購買外,一般物品可以任意挑選,但進關時卻有一定限量。我是懷著好奇心進人中英箜的,我只注意那些"抓"物的男女,滿街閃爍紅色的塑料包裝袋。看那神色,一個個彷彿是在一片新陸沉的荒灘上揀寶,手慢了就被別人拿去了。

中英街以港幣為交易貨幣,人民幣可以代用,8元折港幣10元。大約因為這裡免除了進關稅,物價明顯地低廉,衣服、肥皂、首飾,都比內地便宜。所以,凡來者,無不負荷累累。街"流動著許多著裝、不著裝的工商檢查人員。我在一家香港金店前就目睹一位少婦,因為首飾無大陸商店發票,而被查沒。在出關時,也有人因購首飾量超重而被查沒。唯獨衣服、肥皂之類,可以任意背出。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不可低估酌,我終於開始了購物。在一家百貨鋪,我要買一打絲襪子。矮個子貨主操著濃重的粵語說:"習(十)八塊啦。"

我說:"六元人民幣"。

他說:"六元,我拿還拿不出來呀!搞(九)元,搞元你拿去好啦。"

"八元。"我說:"不賣就走了。"

"你很會買東西的啦。八元不夠本,算交個朋友,你拿去好了。"

我又去買標價157元的一塊(2.7米)毛料布,我剛把布拿到手,貨主就說:"大減價啦,一百塊人民幣你拿去。"我搖搖頭。此刻我想起了廣州朋友告知的"底細":中英街交易價,一般是對半降後還可以打八折。因而,我還價"四

十元。".貨主搖搖頭。"戲(是)全毛的啦,戲習(四十)元買毛的,沒人賣啦。"

"沒人賣我不買。只給四十元。""再加一點么,我誠心賣給你啦!"我又加了三元,他又加了七元,最後五十元成交。

中英街完全是新型交易的方式,中國大陸商鋪,首飾商店也實行比例"回扣"。發票照開而外,退你10%左右回扣費。我們畢竟商業意識太淡了,中英街出來竟發現同樣物品有的競差價一二倍。所以,人們也就有哭、有笑了。

(1992年2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