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男女老少

琴川一秀--王玉華印象

題記,我素來怕寫人物介紹之類的文章。此類文章不好寫。業績不顯赫的人,似乎無大頭文章可寫;而知名度高的人,似乎並不需要我輩再去蠱惑。素性對此類文章"免戰",更不想千里迢迢去"獵奇"。不過,有一個人使我"偶爾"改變了初衷,競為她舞文弄墨起來。她就是江蘇省常熱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局長(經理)王玉華--舊時常熟縣城虞山,有七條河流穿城而過,登高俯覽,宛如古琴上的七條琴弦,故稱琴川。詩有"七條琴川皆人海,十里青山半人城。"今天的常熟市,又因有。畫梅"。"方塔"名煙而名噪四方,亦有詩句。琴川畫梅一枝秀,古城方塔顯風姿。"我想,把古今詩句借來贈給王玉華,該當最恰如其分--

王玉華,在江蘇省的煙草企業界,是個知名度較高的人。原因頗多:有人說她是省內市、縣兩級煙草行業負責人中為數不多的女性;更多的人則說她任職十年,把一個無聲無息的企業搞到名揚四海;也有人說在許多女強人著力營造自己的小家庭時,王玉華競忘了自己溫暖的小家和丈夫、孩子而在闖集體的天下......總之,王玉華有許多傳奇色彩。去年8月,一個偶然的機會導致我下決心去訪問她,遺憾的是在我趕到常熟前的幾個小時,她已乘機飛到雲南去了。今年,我又去常熟,總算如願作了一次長談。

王玉華身材不高,體型略顯車滿但不呈現多大的福相。她留著短短的頭髮,衣著比較樸素;談吐起來修詞嚴緊,條理清晰,表露出一副社會活動家兼文人的風彩。那一天,她是剛從外地趕回便匆匆忙忙來會見我們。她說"fipd同徐州捲煙廠一起與香港一位企業家洽談一個聯合項目,談判基本成功了,不日即可上馬。"並且感慨地說:"改革開放的大潮,如同長江後浪推前浪,即使你已被列人先進的行列,只要你躺在先進的溫床上不動,瞬間便會敗退下來。因而,我思考更多的是拼搏不止"由此,我理解了這位女經理的襟懷,於是,我們的話題自然而然地便從她的"拼搏"開始了--

王玉華是1984年9月常熟市剛組建煙草專賣局(公司)時出任現職的。在此之前,她是常熟市糖業煙酒公司的副經理。上任伊始,新組建的草煙公司上無片瓦,下無寸土,手中沒有資金,身旁沒有交通車輛;連一般的上下左右專業業務關係也沒有。這樣的單位,連男士們也想。退避三舍",可是,王玉華卻一聲不響地"走馬上任"了。

捲煙是特殊商品,國家對煙草實行專賣政策。捲煙市場的形勢一般是產大於銷:各地區發展不平衡。江蘇煙草市場雖然銷大於產,但省內自產煙卻處於銷售低谷。王玉華的境遇並不如花似錦,她一上任就面臨著這樣的難腦:地產煙計畫調入量很大,但由於蘇南經濟發達,消費檔次較高,省內三家煙廠生產的地產煙又不受消費者喜歡;雲南煙的名聲很高,但云南煙的調人量卻很小。結果,地產煙削價出售,還要向癮君子們說盡好話。這樣,每年為完成地產煙銷售將虧損400--600萬元。這個虧空,就得靠著出售雲南煙賺錢來填私。雲南捲煙由於煙葉得天獨厚,煙絲金黃,煙味芬芳,深受消費者青睬。然而,常熱與雲南畢竟是相隔萬水千山,給與不給,給多給少,何時可給?其主動權都在人家手裡,說不定一個"理由",你就得被動幾年。王玉華對於這種情況嘆息過,鎖過眉,但卻不消極,她的信條是:"管它萬水千山,不問它有路沒有路,只要企業有效益,我們就得闖竹經我們插話詢問,王玉華說她上任10年數不清去了多少次雲南了。

王玉華下雲南,從不去觀賞滇池碧波、石林奇景或大理蝴蝶,連在路上她都在思索。理由",編撰"妙詞",一個念頭:要煙。要更多的煙。

為了進一步擴大雲南的進煙量,除了玉溪、昆明煙廠外,又建立了昭通、楚雄、紅河、大理等煙廠的關係。講到昭通煙廠,凡是去過昭通的同志都知道那條路的艱險,懸崖峭壁、盤山鎖嶺,連雲南的同行也勸她,"別去了,路太險!許多男同志都望而生畏。"王玉華巾幗不讓鬚眉:"男同志能去的,女同志也能去。"

雲貴山險,險得你不敢睜眼去看:山道時而盤山上沖,雲在車旁飄動;時而匍匐直下,連沿谷的底兒也望不見,任何一個事故,都有粉身之危。當王玉華在這樣的山道上經過了漫長的2個小時趕到昭通時,已是滿身紅土,連同行的人也是你看我,我看你,差一點不認識了。一到昭通捲煙廠,煙廠的領導非常熱情,他們說:"王局長,你能趕到昭通來,什麼話都在t來,中了,你們的計畫我們馬上給你們發。"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當我們為她不畏艱險,勇闖新路的精神表示敬仰時,王玉華卻說:"勇敢的人,敢在沒有路的危險地方開出路來,難道我們連走也怕嗎?那樣,還闖什麼事業!"王玉華還告訴我們,她這幾年前往昭通煙廠竟有6次之多!

王玉華是18歲那年從財貿幹校畢業參加工作的,一走上社會便在煙酒食品行業。到她擔任常熟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局長(經理)時,已經是快40歲的人了,她挑著如此重任又拼粵了10多年,如今已50歲。10年拼搏,10年創業,10年辛苦,實不尋常呀!

用雲南煙的盈利來抵補地產煙的虧損,從整體觀念來說,這也是發展企業的一條路子。否則,這個企業豈不無法生存了。但是,王玉華並不滿足這種生存,她想生存得更好!她同副局長陳洪元、許亞楠一起研究分析後認為:銷地產煙每年要虧損幾百萬元,雖然應該當成一項政治任務去完成,但這畢竟們的日子不是更好過了嗎I那樣對國家,對職工都有好處陳洪元和許亞楠都是從軍隊轉業到煙草行業的,陳在部隊還任過副團職幹部。部隊的優良傳統他們一直不忘團結戰鬥的作風一直不忘;他們尊重王玉華這個班長,王玉華珍惜他們的積極性。他們都是一心想著事業的人;他們團結得很好,任何事情都推心置腹、肝膽相照。王玉華的思路立刻被兩位副手接受。他們首先要摸摸雲南煙和地產煙的差距在哪裡?三位頭頭直奔銷售點,深人銷售一線,同消費者一起品味,共同交談煙趣,終於找到了癥結:原來地方上的癮君子最喜歡的香煙是味平、清淡、柔和之類的品種,就象軟綿綿的吳語一般,令人輕鬆、舒適,而地產煙恰恰不具備這些特色,一般都是烈性太大,吸起來嗆人。只有雲南煙才在這方面滿足人們的要求。根由找出來了,王玉華他們關起門來,把幾十種牌號的江蘇地產煙拿過來,一個一個的品評,從包裝到口味,反反覆復對比檢驗。口吸麻了,頭吸昏了,他們終於發現徐州捲煙廠最新生產的一種產品具備了平、淡、柔的特點,可以和雲南煙媲美,他們的目光立刻投向徐州。

按說,一個專業銷售的縣級煙草公司,找出了適合本地口味的品種,向生產廠家要求適當多進些貨也就可以了。王玉華這班人卻不這樣干,他們要闖一條新的、永久牢固的自己的路,那便是創自己的名牌香煙。王玉華想,常熟有8000多年歷史,山青水秀,名人輩出,光是縣城所在地虞山就有名聞四方的十八景。若能以本地的人文景觀為名生產一種口味具有平、淡、柔特色的香煙,肯定會受人們歡迎。思索、商量之後,他們決定以境內最著名的古迹、始建予宋代的方塔和人們最喜愛的地方名花梅花為名,和徐州捲煙廠聯合起來,廠家生產,他們銷售,開拓一條聯產聯銷的路子。

王玉華帶著助手,懷著美好的要求,北上徐州,同徐州捲煙廠的領導去進行"喜結良緣。"他們一接觸便"情投意合",雙方皆願攜手奮進......

情況介紹到這裡時,王玉華對我輕輕地嘆息一聲,十分惋惜而又誠實地說:"在江蘇,地方煙聯產聯銷的思路,是我們最先提出來的。可是,行動上慢了一步。最先這樣做的,卻不是我們,而是另一個兄弟市。"

我驚訝地問她:"這是為什麼?"

王玉華淡淡地一笑說:"說什麼呢,只能用保守二字來作結論了。"

坐在一旁的副局長陳洪元解釋說:"我們王老闆膽大心細,是想把事情辦得最有成效,取得最理想的成功。"王玉華還是承認:"我們走遲了一步。"

"方塔"、"畫梅"牌香煙,畢竟以"徐州捲煙廠出品,常熟市煙草公司總經銷"的陣容打進社會,佔據了市場,並且還向廣東、福建、江西、浙江、上海等省市拓展,地產煙再不虧本而獲利頗豐。我們查了一下常熟市煙草公司的一份資料,如果以1990年聯產聯銷地產煙前的年稅利251萬元為基礎,經過5年的努力,1994年他們的稅利已達1063.5萬元,增長了8倍還多。這便足以印證王玉華他們拼搏的足跡。

說起王玉華的勇闖精神,我們覺得需要插上個故事:一次,王玉華參加了江蘇省煙草行業的代表團去天津參加全國訂貨會。途中,列車在濟南北一個小站停下,王玉華便同兩位同伴下車去吃飯、喝水,不想,停靠時間太短,當他們匆匆趕回時,列車已開動,車門全部關上。他們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