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大躍進狂瀾中的國民經濟 五、被迫調整,一波三折

面對國民經濟的困境,在一九六○年七月召開的北戴河中央工作會議上,不得不年提出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所謂調整,實際就是從前兩年過激的政策中退回去。不過,在這次會上,調整的目的還是為了保證完成鋼鐵生產任務。

北戴河會議期間及稍後,國家計委黨組根據中央的決議,醞釀提出對工業進行調整、鞏固、提高的初步設想。八月底,國家計委黨組向國務院匯報一九六一年的計劃指標時談了他們的設想,周恩來總理補充了「充實」兩字,從而形成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個字。一九六○年九月三十日,中共中央在轉發《國家計委黨組關於一九六一年國民經濟計劃控制數字報告》的批語中指出:「一九六一年,我們要使各項生產建設事業在發展中得到調整、鞏固、充實和提高。」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正式提出這八個字,但當時尚未當作一個時期的工作方針明確起來。由於思想認識尚不明確,組織行動不及時,所以一九六○年下半年調整工作並未實際貫徹下去。中央對一九六○年的高指標也未提出修改。眼見鋼鐵生產月月完不成計劃,中共中央還於八月和十二月兩次發出緊急指示,作為政治任務,要求保證完成當年一千八百六十萬噸鋼的生產計劃。這一年雖然經過拼消耗、拼設備,勉強把鋼鐵生產任務完成了,而農業卻大幅度地減產,結果造成了工農業比例的更大失調。

「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作為方針確定下來,是在一九六一年一月中旬的中共八屆九中全會上決定的。全會第一次正式向全黨和全國宣佈:必須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當時的提法是,「適當地縮小基本建設的規模,調整發展速度,在已有勝利的基礎上,採取鞏固、充實和提高的方針」。

中共八屆九中全會之後,在調整方針的貫徹過程中,中共中央制定了若干具體政策和措施,首先制定和修改了《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調整農村生產關係。同時,壓縮重工業的發展速度和基本建設的規模,充實和加強農業和輕工業戰線;壓縮城鎮人口,精簡職工隊伍;壓縮黨政機關和社會集團的購買力;提高農副產品的價格,等等。

這些措施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八屆九中全會還抱著「十個指頭」成績和「一個指頭」缺點的看法,不承認大躍進對國民經濟造成的的嚴重後果,調整工作還是在肯定「大躍進」「已有的勝利的基礎上」來進行的。因此,當時確定的一九六一年的主要工業指標,如要求鋼的產量達到一,九百萬噸,比上年增長一.六%;原煤產量四十三,一百萬噸,比上年增長二.六%;糧食產量要求達到四,一百億斤,比上年增長十.八%。發展速度比「大躍進」的速度是大大降下來了,但仍然要求在上年過高的水平上有所發展,而實際執行的結果同人們的主觀願望相反。一九六一年上半年工業生產和基本建設戰線都在全面下跌,不僅距離完成計劃甚遠,而且大大低於上一年同期的水平。夏收的糧食產量也沒有達到計劃規定的指標。

在這種情況下,一九六一年八月下旬至九月上旬,中共中央在廬山召開工作會議,認真研究了工業狀況。會議對當時工業生產中的混亂和被動局面有了較深的瞭解,九月十五日向全黨發出了《中央關於當前工業問題的指示》。在這一指示中承認,八字方針雖然提出一年多,但由於情況不明,認識不足,經驗不夠,一直沒有按照實際情況降低指標,以致調整工作沒有能夠有效地進行,喪失了一年多的時機。現在再也不能猶豫了,必須以最大的決心,把工業生產指標和基本建設規模降到確實可靠的水平上。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從全局出發,在應當後退的地方堅決後退,而且要退夠。廬山會議確定了具體降低鋼、鐵、煤、電等重工業產品的生產指標,縮短基本建設規模的指標。又對四十種急需的輕工業和手工業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提出具體的發展指標。這次會議提出「退夠了再前進」的思想是符合實際的,但經濟調整工作仍然不能越過「肯定『三面紅旗』成績」的障礙。在這次會議上,周恩來發言時,毛澤東插話說:「錯誤就是那麼一點,沒有什麼了不得」。隨後他又形象地說,「現在退到谷底了,形勢到了今天是一天天向上了」。因此,「退」的決心還不大,這一年計劃指標還是很高,始終沒有放下大躍進的架子,結果,調整後的計劃也沒有完成,工農業總產值比上一年下降三十.九%,國民收入比上年下降二十九.七%主要工農業產品,除糧食略有增長以外,多數下降,有的下降幅度很大。吃穿用的緊張局面還在發展。

在一九六二年一月的「七千人大會」上,大家對經濟形勢講了一些真話。初步總結了「大躍進」的教訓。但是,在對經濟困難程度的估計以及如何克服困難的步措施上,參加這次會議的中央領導核心間和高級幹部中,存在著不同的認識。一部分人能夠實事求是地承認國民經的嚴重局面,主張採取堅決有效的調整措施,扭轉危局。另一部分人不願意承認工作中犯了錯誤,把困難主要歸之於農業遭到的自然災害,認為只要農業有了好收成,困難就過去了。他們留戀「大躍進」,不僅不肯下馬收攤子,還認為政策的後退是右傾,並且隨時準備反「右傾」。

真正實現「退夠」還是「西樓會議」。七千人大會結束後的第十四天,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劉少奇在中南海西樓會議室,主持召開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後稱「西樓會議」。這次會議上,陳雲分析了經濟形勢的嚴峻情況,提出了克服困難的六點措施。西樓會議以後,中共中央決定恢復中央財經小組,統管經濟工作,由陳雲任組長。五月七日到十日劉少奇又在北京主持召開了中央工作會議,通稱「五月會議」。這次會議,進一步統一了調整國民經濟的認識,特別是在精簡職工和城市人口、切實加強農業這兩件事上下定了決心。進一步調低了一九六二年的各項經濟指標,明確了國民經濟調整的具體方案。在這次會議以後,對國民經濟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減少城鎮人口,精減職工。城鎮人口在一九六一年已經減少一千多萬人(其中減少職工八百七十三萬人)的基礎上,一九六二年又減少一千萬人(其中職工八百五十萬人)。一九六一年、一九六二年兩年內減少城鎮人口二千萬人以上。精簡工作一九六三年還繼續進行。從一九六一年一月,到一九六三年,三年共減少職工一千九百四十萬人。如果減去同期安排就業的大中專學生等,淨減職工一千七百四十四萬人。其中,下鄉參加農業生產的有一千三百多萬人。精簡職工相應帶來城鎮人口減少,截至一九六三年六月,共減少城鎮人口二千六百萬人左右。

(二)壓縮基本建設規模,縮短基建戰線。一九六○年基建投資完成三百八十四億元,一九六一年減到一百二十三億元,一九六二年計劃減到四十六億元,後來實際完成五十六億元加上自籌完成六十七億元。這樣,積累率就從一九六○年的三十九.六%降到一九六一年的十九.二%,一九六二年進一步降到十.四%。基本建設的大中型項目,從一九六○年的一千八百一十五個減到一九六一年的一千四百零九個,一九六二年進一步減至一千零三個,許多工程下馬。

(三)縮短重工業戰線,實行某些必要的關、停、並、轉。首先是壓縮鋼鐵指標。一九六○年鋼產量一千八百六十六萬噸,一九六一年壓到八百七十萬噸,一九六二年最初的計劃是七百五十噸,後來調整為六百萬噸,實際完成六百六十七萬噸。煤炭,一九六○年實際產量三萬九千七百萬噸,一九六一年完成二萬七千八百萬噸,一九六二年計劃二萬五千一百萬噸,後來調整為二萬三千九百萬噸,實際完成二萬二千萬噸。關、停、並、轉,一九六一年已經開始。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全民所有制企業,一九六一年已經比一九六○年減少二萬五千個,主要是大躍進時期發展起來的地方小企業。一九六二年繼續減少了一萬八千,兩年合計減少了四萬三千七百個,相當於一九六○年九萬六千個的四十四.八%。

(四)加強對農業的支援,大力發展農業。首先,是精簡職工下放城市人口,停止那些徒勞無益的水利建設,農村勞動力一九六○年只有一萬七千零一十七萬人,一九六一至一九六二年兩年,增加到二萬一千二百七十八萬人。其次,減少糧食徵購量。為了解決國內糧食供應不足,僅一九六一年和一九六二年兩年,淨進口糧食一百六十多億斤。第三,加強工業對農業的支援,向農業增撥鋼材、木材、毛竹,滿足農村製造小農具需要。到一九六二年,農村鐵製小農具基本上恢復到一九五七年的水平。一九六一和一九六二年,集中力量修理農用拖拉機、排灌機械及運輸工具。第四,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對農民實行退賠。一九六一年糧食價格提高二十五%,幾年來由國家財政共向農民退賠二十億元。

(五)對一些急需的工業進行了充實。在輕紡工業方面,除了恢復傳統手工業和一般輕工業產品外,還發展了洗衣粉、塑料、化學纖維工業。在重工業方面,特別是保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