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於市場不能起配置資源的作用,為了保證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完全靠宏觀經濟領導部門對國民經濟進行綜合平衡:積累與消費的平衡,供給與需求的平衡,工業與農業的平衡,重工業與輕工業平衡,相關產業間的平衡,等等,如果這些方面失去了平衡,就是比例失調。這樣,有的部門生產能力閒置,有的部門生產能力不足,就會造成嚴重的浪費。此外還有物資平衡,財政平衡,外匯平衡等,這些也是保證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
但是,在大躍進期間,由於按主觀意志行事,搞亂了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相互關係,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由於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這些失調又不能靠市場配置資源去自動地平衡,就帶來了極其惡劣的後果。
財政金融全面困難。從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年,財政收入年年增加,一九六○年的財政收入竟比一九五七年增長了八十四%,當年財政收入佔國民收入的比重達到四十七%,大大突破了中國財政收入一向只佔國民收入三十%多一點的比例。這表明國家財政集中了過多的社會財富。國家財政集中得過多,其資金又主要用於基本建設,就擠了人民的消費。基本建設投資效益又很差,就直接損害了人民的利益。財政集中過多的情況是不可能持久的,加上在財政收入中還有不少虛假部分,因此,財政收入很快銳減。在一九六○年八十一.八億的赤字的基礎上,一九六一年財政收入比一九六○年減少三十七.八%,一九六二年又減少十一.九%。財政的虛假收入,銀行的虛假存款,掩蓋了財政赤字。據有關部門事後估計,大躍進造成的財政赤字,大約一百八十億元。在市場經濟國家,民間財富大於國家財富,這個赤字不算大;但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這個赤字已經相當危險。何況當時的財政總收入才三百多億元,一百八十億元的赤字,佔財政收入的比重是相當大的。
財政不平衡,只能靠多印票子來解決。一九六一年,全國市場貨幣流通量比一九五七年增加了一倍多,但是,同期的工農業總產值只增長十四.七%。貨幣流通量大大超過了商品流通的需要。社會購買力同商品可供量的差額,一九六○年達七十四.八億元,一九六一年仍有二十六.九億元。每一貨幣流通量擁有的商品庫存量(包括一部分沒有用的質次價高的在內)由一九五七年的五.二元降到一九六一年的四.一元。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六日,陳雲在國務院各部委黨組成員會議上說:「鈔票發得太多,通貨膨脹。現在的通貨膨脹,雖然根本不同於國民黨垮臺前那種惡性通貨膨脹,但是,毫無疑義,也是一種通貨膨脹……這幾年挖了商業庫存,漲了物價,動用了很大一部分黃金、白銀和外匯儲備,在對外貿易上還欠了債,並且多發了六七十億元票子來彌補財政赤字,這些,都是通貨膨脹的表現。
表二十四——五:大饑荒年間的財政狀況(億元)
財政收入:
一九五七年:三百一十.二 一九五八年:三百八十七.六
一九五九年:四百八十七.一 一九六○年:五百七十二.三
一九六一年:三百五十六.一 一九六二年:三百一十三.六
一九六三年:三百四十二.三
財政支出:
一九五七年:三百零四.二 一九五八年:四百零九.四
一九五九年:五百五十二.九 一九六○年:六百五十四.一
一九六一年:三百六十七. 一九六二年:三百零五.
一九六三年:三百三十九.六
收支差額:
一九五七年:六. 一九五八年:負二十一.八
一九五九年:負六十五.六 一九六○年:負八十一.八
一九六一年:負十.九 一九六二年:八.三
一九六三年:二.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一九八四》,中國統計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第四百一十七頁。
商品供應全面緊張。自一九五八年以來,市場上商品短缺現象逐漸嚴重,從吃的、穿的到一切日用品都嚴重供不應求。一九六○年商品短缺狀況進一步加劇,不得不在全國範圍內減少糧食、棉布、食油的定量標準。一九六一年商品供應緊張的情況更為嚴重,食鹽、火柴、鍋、碗、盆、筷之類日常用品都買不到。但是,商業部門的商品庫存總額卻增加三十五%,其中,日用品庫存總額增加近七十%。這些庫存商品都是質次價高、不適銷、不對路的冷背殘次品,其中很大一部分在以後的清倉中報廢了。這是盲目追求高速度的結果。貨幣流通過多,商品供應不足,應當物價上漲。但中國的物價受到行政管制,對佔人民生活開支的六十%的生活必需品,國家不讓漲價,它們是列入國家控制的十八類商品。但越管制,商品越不足。不過,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國家供應的平價消費品還是漲了十五%,為了回籠貨幣,還開放了一些高價商品。一九六二年一度放開了集市貿易,集市貿易價格大幅度上漲,比計劃內的價格高出很多。詳見表二十四——六。有人分析,計劃內商品漲價、高價商品的影響、集市貿易價格的帶動三項因素加在一起,整個價格上漲了三十%,有的地區上漲了四十%。
表二十四——六:四川省簡陽國家牌價與自由市場價對比表(一九六二年三月)
單位:元/斤)
大米:
國家牌價:零.零九十三 自由市價:.九十三
菜油:
國家牌價:.六十七 自由市價:八至十
紅苕:
國家牌價:零.零一十五 自由市價:.十五
胡蘿蔔:
國家牌價:零.零五 自由市價:.二十
棕片:
國家牌價:.二十一 自由市價:一.十至一.二十
蓮花白菜:
國家牌價:零.零八 自由市價:.二十至.三十
白布:
國家牌價:.二十八 自由市價:三.至三.二十
豬肉:
國家牌價:.六十七 自由市價:八.至八.五十
水牛肉:
國家牌價:.四十六 自由市價:五.至五.五十
鯽魚:
國家牌價:.四十七 自由市價:四.八十至五.
雞蛋:
國家牌價:.六十四 自由市價:七.五十至八.
資料來源:惠文:《困難時期農村整社紀實》,「大饑荒網站」。
職工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除了糧食定量減少以外,副食品供應也大幅度減少:食用油減少四十七.六%,豬肉減少八十.六%,有些副食品連定量供應也不能保證。以當時生活水平最高的八大城市(北京、天津、上海、瀋陽、武漢、廣州、重慶、西安)一九六一年居民消費水平為例,全年每人消費豬牛羊肉:重慶最高,每人五斤,上海三.六斤,北京、武漢二斤,天津、廣州一.七斤,西安一.三斤,瀋陽.六斤。全年每人消費雞蛋:天津、廣州、瀋陽無貨供應,其他城市平均每人每年不到半斤。全年每人消費食糖:廣州最高,為十二斤,上海、北京三.五斤,重慶二.八斤,天津、武漢、瀋陽一.三——一.八斤,西安不到七兩。職工工資也下降。一九六一年,國有制單位職工的年工資平均為五百三十七元,比一九五七年下降低十五.七%;如果扣除物價因素,比一九五七年下降二十八.七%。根據全國大、中、小十三個城市、五百二十六戶職工家庭收支情況調查,一九六一年上半年,職工家庭每人平均貨幣收入為十七.零七元,扣除物價因素,每人平均實際收入只有十五.五十三元,比一九五七年減少了一.八十七元。
由於商品供應全面緊張,商品「走後門」的情況十分嚴重。如果沒有私人關係,就是手持國家發的供應票證也買不到東西。有了私人關係,就可以買到超過票證供應量的商品,商品的質量也比正常渠道買的要好。能夠「走後門」的主要是幹部。當然,一些掌握商品供應人員的親戚朋友也會沾光。「走後門」賣出的商品有時比正常供應的商品還要多。河北省唐山市節日的副食品供應量,「走後門」賣出去的比實有人數定量供應量多十%。在商品供應本來十分緊張的情況下,「走後門」猖獗,普通百姓更買不到東西了。所以,群眾對商品走後門的情況非常憤慨。一九六一年,國務院財貿辦公室召開了反對商品「走後門」的專門會議,中共中央在這個會議的《關於反對商品「走後門」會議情況的報告》報告上批示:「在全民所制企業中反對商品『走後門』的鬥爭,是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兩條道路的鬥爭,是階級鬥爭在經濟戰線上的反映」。到一九六二年三月底,在二十七個省市自治區中(不包括西藏),有二十一個開展了反對商品「走後門」的群眾運動,有三個省進行反對商品「走後門」的教育,有三個省把反對商品「走後門」作為整風運動或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