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大饑荒期間中國的人口損失 三、國外人口學家的研究結果

國外學者對中國大饑荒引起的人口減少作了很多研究,提出了種種不同的數字。艾德爾認為一九六○年——一九六一年非正常死亡二千三百萬,莫捨估計一九六○年非正常死亡人數在一千一百萬至三千萬之間。希爾估計一九五八——一九六二年非正常死亡人數為三千萬,同時有三千三百萬嬰兒沒有出生或延遲出生。科爾認為一九五八——一九六三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數為二千七百萬。傑勒德.卡羅特認為,一九五八——一九六三年有二千七百萬人過量死亡,有二千九百萬嬰兒沒有出生,他後來在另一篇論文中重新估算,認為在一九六○年,死亡人口為四千零九十萬。

國外學者在研究這個時期非正常死亡人數時,首先用人口學的方法,對《中國統計年鑒》上的人口數據進行修正。

《中國統計年鑒》上公佈的各年底人口總數、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戶籍管理部門統計的,具體說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三局(治安局)四處(戶政處)提供的。戶政處有關人口的數字是省公安廳和縣公安局逐級報上來的。據當年在公安部戶政處工作的張慶五和王維志向本書作者介紹,中國的人口數據最基層是由生產隊的會計或文書上報的,他們不專門從事這項工作,上報的數字就不太準確。當時生產隊人口報表上有總人口,出生數,死亡數,遷出、遷入數。總人口是按糧、油、布的供應人口統計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基本是回顧的:生產隊幹部在一起回憶一下:今年死了幾個人,生了幾個孩子。所以,按糧、油、布的供應人口統計的總人口數相對準確一些,但死人過多的年份總人口有多報的情況。死亡率和出生率是根據上述三個數字計算出來的。考慮人口調出和調入以後,總人口增加數(當年底人口總數減去上年底人口總數)和自然人口增加數(出生人數減去死亡人數)應當是相等的。但是,各省報上來的這兩個數字彙總後卻有不小的差別。見表二十三——四。

表二十三——四:人口統計數字中不應有的差別(萬人)

名詞說明:(一)總人口增加數 (二)自然增長人數

(二)減(一)理論上應為

一九五三年:(一)一千三百一十四(二)一千三百三十七

(二)減(一):二十三

一九五四年:(一)一千四百七十(二)一千四百六十六

(二)減(一):四

一九五五年:(一)一千一百九十九(二)一千二百三十三

(二)減(一):三十四

一九五六年:(一)一千三百六十三(二)一千二百七十

(二)減(一):負九十三

一九五七年:(一)一千八百二十五(二)一千四百七十九

(二)減(一):負三百四十六

一九五八年:(一)一千三百四十一(二)一千一百二十四

(二)減(一):負二百一十七

一九五九年:(一)一千二百一十三(二)六百七十七

(二)減(一):負五百三十六

一九六○年:(一)負一千(二)負三百零四

(二)減(一):六百九十六

一九六一年:(一)負三百四十八(二)二百四十九

(二)減(一):五百七十九

一九六二年:(一)一千四百三十六(二)一千七百九十四

(二)減(一):三百五十八

一九六三年:(一)一千八百七十七(二)二千二百七十

(二)減(一):負三百九十三

一九六四年:(一)一千三百二十七(二)一千九百二十七

(二)減(一):六百

一九六五年:(一)二千零三十九(二)二千零二十六

(二)減(一):負十三

資料來源:王維志手稿:《關於解放後我國總人口增加同自然增長人數差數的情況》,一九八一年三月七日

《中國統計年鑒》上出入最大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主要原因是出生和死亡人數漏報。嚴格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後,出生人口漏報較多。在生活物資按人頭定量供應的年代,出生人口漏報不多,但死亡漏報很多。對家庭和生產隊來說,這個人死了,如果銷了戶口,一切生活物資供應就停止了。如果死亡不報,其他人還可以享用這份資源。死亡不報還有政治原因。死亡過多,對地方官員來說,影響他的仕途。對中央政府來說,死亡人數過多,有損其政治形象。王維志說,基層人口數字報到縣裡、省裡以後,上面看到死亡人數太多,就問:「你的數準不準?再核一核!」經過這種暗示,把數字改到上級滿意時為止。在一九五八到一九六二年間,死亡普遍少報,而出生少報的情況較少。這就造成自然增長人口(出生人口減去死亡人口)高於總人口(是按分配生活資源統計的,相對準確一些)的增長。

鑒於中國的人口統計數據的不準確,人口學家則採用人口學的方法來修正。

相對於年度人口數據(即戶籍數)而言,人口普查數據要準確得多。中國一九五三年和一九六四年進行了兩次人口普查。一九五三年的人口普查項目較少,主要調查年齡、姓別、民族等基本特徵。一九六四年的人口普查在一九五三年普查的基礎上增加了三個項目,成為九項。一九八二年進行了第三次人口普查,這次普查比前兩次規模更大,普查項目更多。除了原有的人口數、性別、年齡等項目外,還新增了普查前一年內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等。

在一九八二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之後,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一九八三年公佈了千分之一生育率抽樣調查結果。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對大約一百萬人口中的約三十萬名十五至六十七歲的婦女進行了抽樣調查,即對一九四○年以來的四十一年的婚姻和生育史的回顧性調查。這一調查是由計劃生育人員挨家挨戶進行訪問。可靠性較高。

有了幾次人口普查和生育率調查數據,人口學家們就採用人口學的方法,對出生率和死亡率進行修正。

美國普查局中國科科長班尼斯特(J.Bannister,她自己起了一個中國名字:班久蒂)是一位國際著名的人口學家。據李成瑞和她接觸時的印象,這位學者沒有政治偏見,對中國比較友好。她也用千分之一生育率調查的數據,重新對出生率進行估計。並用人口普查數據重估死亡率。她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中國人口出生率及死亡率的總趨勢。她的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對估計中國三年大饑荒期間的人口變動提供了基礎數據。

美國人口與人口學委員會主席、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安斯利.科爾(Ansley Coale)對中國人口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從一九五二年到一九八二年中國人口的急劇變化》(《Rapid population Change in China ,一九五二——一九八二》)一書上。他依據我國計生委的千分之一生育率抽樣調查資料和三次人口普查資料,重估歷年出生率。再根據他推算出來的歷年出生人數,減去實際存活人口,重新估計了死亡率。

法國國立人口研究所所長卡洛(G.Calot)(又譯傑.卡羅特)也用他自己的辦法重新修訂了中國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現將幾位人口學家對中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修訂結果列如表二十三——五。

表二十三——五:幾位人口學家對中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修訂結果

班尼斯特數:出生率(千分比)

一九五四年:四十三.四十四 一九五五年:四十三.零四

一九五六年:三十九.八十九 一九五七年:四十三.二十五

一九五八年:三十七.七十六 一九五九年:二十八.五十三

一九六○年:二十六.七十六 一九六一年:二十二.四十三

一九六二年:四十一.零二 一九六三年:四十九.七十九

一九六四年:四十.二十九 一九六五年:三十八.九十八

一九六六年:三十九.八十三

班尼斯特數:死亡率(千分比)

一九五四年:二十四.二十 一九五五年:二十二.三十三

一九五六年:二十.十一 一九五七年:十八.十二

一九五八年:二十.六十五 一九五九年:二十二.零六

一九六○年:四十四.六十 一九六一年:二十三.零一

一九六二年:十四.零二 一九六三年:十三.八十一

一九六四年:十二.四十五 一九六五年:十一.六十一

一九六六年:十一.十二

科爾數:出生率(千分比)

一九五四年:四十四.四 一九五五年:四十一.三

一九五六年:四十.零二 一九五七年:四十一.一

一九五八年:三十七.七 一九五九年:二十八.三

一九六○年:二十五.二 一九六一年:二十二.三

一九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