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大饑荒的禍根是這樣釀成的 簡述

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當時合稱為「三面紅旗」。這是一九五八年令中國人狂熱的政治旗幟,是造成三年大饑荒的直接原因,也就是大饑荒的禍根。

然而,執政者多年來把這一禍根視為珍寶,從一九五八年到改革開放以前的一九七八年,對「三面紅旗」的態度是劃分人們對中國共產黨忠與不忠的一個重要標準。

「總路線」是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簡稱。它的文字表達是「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當時報刊宣傳說,「高速度是總路線的靈魂」。大躍進就是高速度的體現。所以,從思想認識上,總路線和大躍進是一回事。不過,總路線偏重於指導思想,大躍進偏重於行動,大躍進是總路線指導下的行動。

在五十年代,中國有兩個「總路線」,在「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之前,還有一個「過渡時期總路線」。過渡時期總路線是在一九五三年提出的,它的表述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過渡時期總路線寫進了一九五四年制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總綱,表明它有相對的穩定性。過渡時期總路線簡單表述為「一化三改」,即社會主義工業化,對農業、手工業和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那時認為,完成「一化三改」的任務十年到十五年。也就是說,過渡時期總路線要管十年到十五年。結果,寫進憲法後的四年就被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取代,開始向社會主義邁進了。

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制定的,但它是建國以後逐漸形成的,在一九五八年三月九日到二十五日的成都會議起了重要作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