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罪不在天災,也不在蘇聯 三、償還蘇聯債務也不會產生大饑荒

蘇聯對中國的貸款數量其說不一,中國外交部外交史編輯室編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第二卷記載共有十一筆貸款,總額為五十六.七十六億舊盧布。原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著名經濟學家M.M.斯拉德科夫斯基在《蘇中經濟貿易關係史(一九一七——一九七四)》一書中記載的貸款六筆,總額為十四.八百六十一億新盧布(摺合六十六.一百一十七億舊盧布——一個新盧布摺合四.四十五個舊盧布)。而吳冷西在他的《十年論戰一九五六——一九六六——中蘇關係回憶錄》中轉引一九六○年七月中旬在北戴河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數字:斯大林時期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一百五十六項,赫魯雪夫時期又增加了一百四十八項,共三百零四項。這些援助不是無償的,共一百五十二億盧布。到一九六○年,已經還了七十二億盧布,還剩七十九億盧布。北京大學沈志華教授利用中國和俄國兩方面的檔案文獻和相關史料,對蘇聯一九五○年代援華的貸款數額、用途及其條件做了深入研究。他的結論是:一九五○年代蘇聯給中國的貸款應為十三筆,而不是十一筆,總金額大約是六十六億舊盧布,而不是五十六.七十六億。中方少算的兩筆貸款是忽略了一九五一年四月十日和九月十二日兩筆追加的軍事貸款,其原因可能是這兩筆貸款沒有簽訂協議,而只是斯大林與毛澤東在電報中商定的。

蘇聯向中國提供六十六億舊盧布的貸款中,軍事貸款總計六十二.八十八億盧布,佔五十年代全部貸款的九十五%。其中,抗美援朝貸款在貸款總數中所佔比例大約四十八%。經濟貸款,如果不算一九六一年的三.二百九十六新盧布蔗糖貸款(合十四.六億舊盧布),則不到三.三億舊盧布。

表十五——四,一九五○年代蘇聯給中國貸款的統計

單位:億(舊盧布)

序號一:

時間:一九五○年二月十四日 協議金額:十二

實際使用:十二 軍事(其中抗美援朝):十二(基本全部)

序號二:時間:一九五一年二月一日 協議金額:十二.三十五

實際使用:九.八十六 軍事(其中抗美援朝):九.八十六(九.八十六)

序號三:

時間:一九五一年四月十日 協議金額:三.四

實際使用:三.四 軍事(其中抗美援朝):三.四(三.四)

序號四:

時間:一九五一年九月十二日 協議金額:六

實際使用:六 軍事(其中抗美援朝):六(六)

序號五:

時間:一九五一年九月十五日 協議金額:.七

實際使用:.三十八 經濟:.三十八

序號六:

時間: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九日 協議金額:十.三十六

實際使用:十.三十六 軍事(其中抗美援朝):十.三十六(大約一)

序號七:

時間:一九五三年六月四日 協議金額:六.一

實際使用:六.一 軍事(其中抗美援朝):六.一

序號八:

時間:一九五四年一月二十三日 協議金額:零.零三十五

實際使用:零.零三十五 經濟:零.零三十五

序號九:

時間:一九五四年六月十九日 協議金額:零.零八十八

實際使用:零.零八十八 經濟:零.零八十八

序號十:

時間:一九五四年十月十二日 協議金額:五.二

實際使用:五.四十六 軍事(其中抗美援朝):五.四十六

序號十一:

時間:一九五四年十月十二日 協議金額:二.七十八

實際使用:二.七十八 經濟:二.七十八

序號十二:

時間:一九五五年二月二十八日 協議金額:二.四十七

實際使用:二.四十七 軍事(其中抗美援朝):二.四十七

序號十三:時間:一九五五年十月三十一日 協議金額:七.二十三

實際使用:七.二十三 軍事(其中抗美援朝):七.二十三

合計:

協議金額:六十八.七百一十三 實際使用:六十六.一百六十三

軍事(其中抗美援朝):六十二.八十八(約三十二億)

經濟:三.二百八十三

資料來源:沈志華:《關於一九五○年代蘇聯援華貸款的歷史考察》,《中國經濟史研究》二○○二年第三期

沈志華教授認為,傳聞中所說的蘇聯在與中國關係惡化後曾追逼還債,他沒有看到任何歷史文獻的記載,卻發現了蘇聯為緩解中國的饑荒提供的援助的資料。一九六一年三月為幫助中國解決饑荒問題,蘇聯提出以貸款方式向中國供應一百萬噸小麥和五十萬噸轉口古巴蔗糖,但中國不要小麥,只接受了蔗糖的援助,這筆貸款為三.二百九十六億新盧布。按協議,這些債務應到一九六五年全部還清。到一九六四年,中國提前一年還清了五十年代蘇聯的全部貸款和利息,一九六五年十月以前又還清了蔗糖貸款和貿易欠款。至此,中國還清了所欠蘇聯的全部債務。

中國提前還清了的債務,並不是蘇聯逼債,而是毛澤東為了「爭一口氣」,主動提前還清的。吳冷西在他的書中回憶道:一九六○年七月十六日,蘇聯以中國不信任蘇聯專家、不尊重蘇聯專家建議以及向蘇聯專家散發反蘇文章為由,照會中國政府,單方面決定召回全部在中國工作的蘇聯專家。毛澤東即於十八日在北戴河會議上大談自力更生問題。雖然蘇聯照會並未提出還債問題,毛澤東卻指示周恩來算一下要多少年還清蘇聯欠賬。周恩來把賬算出來,說,按八十億盧布計算(即前面說的七十九億盧布),過去我們每年還五億,照此算需十六年才能還清。如果按八億計算,則要十年才能還清。毛澤東在政治局會議上說,延安時期那麼困難,我們吃辣椒也不死人,現在比那個時候好多了,要勒緊褲腰帶,爭取五年內把債務還清。政治局會議討論後決定,要爭取五年還清。於是,各省成立外貿小組,擠出東西來還債。

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自豪地說:在經濟困難時期,「我們不但沒有借一文錢外債,而且把過去的外債基本還清了,我們欠蘇聯各項借款和應付利息共計十四.零六億新盧布,已經按期償還了十三.八十九億新盧布,剩下尾數一千七百萬新盧布我們已向蘇聯提出,用今年對蘇貿易的順差中的一部分來提前還清。不僅如此,我們還拿出比這個時期償還外債數額要大得多的資金和物資,支援社會主義國家和民族主義國家。」

這裡引用的《人民日報》上的《政府工作報告》只是摘要,沒有發佈支援社會主義國家和民族主義國家多少錢。在《政府工作報告》的全文中有這個數字:「不僅如此,這一期間我們還節衣縮食,拿出了相當大的一部分資金和物資支援社會主義兄弟國家和民族主義國家。預計到一九六四年年底,我國的對外援助共計支出人民幣六十六.七億元,其中一九六一——一九六四支出的為三十五.五億元,佔五十三%。」既然能夠用「比償還外債大得多的資金和物資」支援小兄弟,說明償還外債並沒有構成重大負擔,更說明償還外債不是造成大饑荒的原因。

當年中國的援外是「無私」的。在大饑荒最為嚴重的一九六○年,國家成立了專門的機構從事援外,數額也在這一年激增。援助常常被送給那些生活水平遠高於中國的國家,比如匈牙利。阿爾巴尼亞在一九五八年就跟中國要了五十萬盧布。一九六一年二月二日,中阿雙方在北京根據《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給予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貸款協定》的規定,進一步簽訂了幾份議定書,並且交換了中國向阿爾巴尼亞供應糧食及其他主要食品的換文。根據上述議定書和換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同意對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建設化學、冶金、電力、建築材料、輕工業等二十五個項目方面,提供成套設備和給予技術援助。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供應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拖拉機及其他農業機械、糧食和其他商品。

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一直是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提供的。中國援阿的化肥廠,年產二十萬噸,平均一公頃地達四百公斤,還遠超過中國農村耕地使用的化肥數量。而軍援項目之繁多,數量之大,也超出了阿國防的需要。在阿方領導人看來,向中國伸手要援助,似乎理所當然。霍查曾經毫不掩飾地說:「你們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向你們要求幫助,就如弟弟向哥哥要求幫助一樣。」謝胡(當時阿共第二號人物)還說:「我們不向你們要,向誰要呢?」霍查的女婿、阿外交官馬利列,在他的文章《我眼中的中國政要》裡回憶說:一九六二年,他到中國要求糧食援助,找到外貿部部長李強,無果;後來還是找到劉少奇解決了問題。恰巧當時,缺糧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