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齊魯之難 五、館陶事件

館陶屬聊城地區,後合併於冠縣。「五風」對農村的摧殘,由糧食問題上的浮誇而引起的高徵購,把農民推向了飢餓的困境。從一九五九年春天開始,各地就有餓死人的情況。但地方官員怕擔責任,不讓向上反映。最早傳出餓死人的情況是館陶縣。館陶事件是怎麼揭開的?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在黨代會的時候,一位轉業軍人向中央寫信,中央轉到省委,省委轉到地委,地委轉到縣委,縣委不認賬,地委也不認賬。這位轉業軍人一告再告,最後他直接去北京找到門路告了狀。中央知道了情況,有關部門打電話,指令認真處理。省委、省人委才派鄧辰西、王齋去調查。調查組成員看到食堂停了伙,到處都有餓死的人,老百姓圍著調查組的汽車哭。

從山東省委、省人委一九五九年一月十六日的檢查報告中可見一斑。這個報告說,自一月份以來,館陶縣食堂停伙、半停伙的狀態正在發展。截至一月十日,雖然還沒有來得及全面調查,很難舉出準確數字,但這種情況已經遍及全縣。全縣七個公社已有六個公社有停伙、半停伙的村莊。其中以房寨、柴卜、魏塔寨三個公社最多。潘莊、北館陶、八岔路三個公社次之。南館陶公社雖然現在還沒有發生問題,但現存糧食(包括地瓜乾、蘿蔔乾)也只能吃一個月。據各公社自報,全縣一千一百九十五個食堂,完全停伙的有八十二個(據群眾反映,絕不止此數),半停伙的更多。很多食堂從中秋節後就沒有見糧食,吃地瓜和羅卜乾已經四五十天了。房寨公社蘆裡大隊有四個食堂在去年中秋節後全部吃地瓜,十一月全吃蘿蔔,十二月二十九日停伙,直到中央轉來人民來信後,才於一月九日、十日兩天開伙。

食堂停伙、半停伙以後,社員四處覓食,不能遠出者就近拾凍地瓜、凍蘿蔔度日;能遠出者到河北邯鄲、曲周、大名等地投親靠友,逃荒要飯。有的賣兒賣女,有不少姑娘、老太婆出門求嫁,不正常婚姻大量發生。有人偷盜、自殺。因餓和餓加病者死亡二三十人(這是大大縮小了的數字)。有的村勞動力全部逃光,生產停頓。

全縣據不完全統計,自一九五八年十月以來,僅到邯鄲一地逃荒的就有一萬三千多人。檢查組訪問了五個公社的二十多個村莊,所到之處,男女老幼哭訴飢餓,慘不忍睹。

縣委按照自己估計錯誤的高產安排徵購任務和社員生活,徵購任務在先,社員口糧有名無實,或名多實少。食堂絕糧後有的叫社員自籌,有的乾脆宣佈:「願拾,願偷自己辦。」本來沒有糧食反而加緊「核實」產量,不報高產不散會,發動群眾反瞞產私分、挖「老鼠洞」(即小倉庫),挨家挨戶搜糧食,搞得群眾十分恐慌。

報告說,群眾有三個不滿意:

第一,對幹部虛報產量不滿意。這次檢查組下去前,幾乎各公社都開了會,不讓群眾向檢查組反映情況,只許說產量高,吃得好,不準說吃不飽,沒飯吃。「誰亂反映,誰就是反革命。」

第二,對幹部不關心社員生活不滿意。

第三,對幹部強迫命令不滿意。不少幹部打人、罵人,強迫社員脫光衣服幹活。不脫光就是沒幹勁。強迫社員徹夜勞動,冒雨勞動。有村莊強迫青年婦女脫光衣服勞動。群眾反映,秋收爛在地裡不收,卻強迫群眾翻地三尺種小麥。

一個星期以後,中共中央批轉了山東省委、省人委的這個檢查報告。中共中央在批轉中寫道:「一九五八年全國受水旱災面積是四億畝,成災面積一億畝,其中八十%是旱災。經過幾年水利工程,旱災規律已經發生了變化,老規律是成災成片,易於發現;新規律是旱災插花,容易忽視。在豐收地區往往有一些減產、或平產或增產不多的地方。如不注意,就容易在這些地方發生嚴重問題。」

從全國來看,館陶事件是發現得較早的大批餓死人的事件,如果從這個事件中吸取教訓、採取措施,可以減少其他地方的災難。遺憾的是,中共中央並沒有從這裡看到全國性的大饑荒已經來臨。從中共中央這個批示中可以看出,他們把館陶事件當作個別事件來處理,並沒有看到全局的問題,還強調自然災害,根本沒有從政策上檢討,這是釀成全局大禍的原因之一。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