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縣正常年景的人口死亡率為.七%——.八%,而一九五八年為一%,一九五九年為一.二十三%,一九六○年為一.七十七%。可見順德這個有名的富裕地區也有因飢餓而死的人。一九六一年一月三日提交的《中共順德縣委四級幹部會議總結報告》提供了這一數字並且披露了一些情況。
為了急於進入共產主義社會,順德縣全縣合為一個人民公社,後來又被迫分開。在合併和分開的過程中,給農村帶來了巨大破壞。合併是強迫的,思想不通不行。北(三點水加窖)大隊幹部說:「自從公社化,兩場大風暴,大共產,大拉平,不通整到通,開會大鬥爭,進門九成通,出門一成通,結果是,生產破壞家底空。」
順德這個很務實的地方那時搞浮誇也不落後。當時的說法是:「有先進思想就有先進指標,有先時指標就有先進產量。」勒流公社勒北大隊社員私下流傳一個順口溜來批評幹部吹牛放炮:「近聞大炮到處響,嚇得社員好慌張,不是社員無膽量,皆因指標太緊張,三萬桑葉八萬魚,除非神仙下洛陽。」
順德四級幹部會議上認為,有些大隊人口死亡多,除了生活沒安排好以外,幹部用對待敵人的辦法來對待群眾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捆人,打人,不給口糧,是幹部對待群眾的常用手段。一九五八年春耕時,縣委委員吳英規定了四條:第一,下雨時出工不能披蓑衣;第二,走路不能慢;第三,勞動時間不準小便和給小孩餵奶;第四,完不成任務不準吃飯。
增城縣四級幹部會議上總結出當時的「六統一」:生產計劃統一,生產措施統一,生產規格統一,財務開支統一,口糧標準統一,作息時間統一。由此帶來「四個不自由」:勞動不自由,說話不自由,吃飯不自由,睡覺不自由。還總結出在這種情況下當幹部有三條秘訣:一要少說話;二要看領導臉色,聽領導的話,不要聽群眾的話;三是做精仔,不要做笨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