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嶺南風雲 五、宋慶齡老家的饑荒

文昌縣在海南島,當時屬廣東省。這裡是宋慶齡的老家,從這裡崛起了對中國近代歷史有重要影響的宋氏家族。

一九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到一九六○一的一月六日,文昌縣召開了二千七百一十八人參加的四級幹部會。會議總結報告中披露:

三年來糧食產量年年下降,一九五七年糧食總產量一萬九千二百七十多萬斤,一九五八年比一九五七年減產十一%,一九五九年比一九五八年減產十一%,一九六○又比一九五九年減產十一%,三年累計減產三十三%。糧食減產引發畜牧業減產,生活安排不好,死人年年增加,一九五七年死亡人數二千七百五十六人,佔全縣總人口的.八%,一九五八死亡率為一.二%,一九五九年為二.四%,一九六○年為二.一%,三年一共死亡一萬九千零九十二人,其中非正常死亡四千二百九十九人,另外病人也不少,群眾體質很差。直到一九六○年底,問題還沒有解決。如錦山公社下溪坡大隊還有水腫病人四十三人,婦女病(閉經、子宮下垂等因挨餓而致的婦女病)三百零一人,瘦弱病八十八人。

產生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共產風」的危害。事實證明,凡是一向列為重點的社隊共產風最厲害,共產風颳得越厲害,損失越重,死人越多。為什麼文昌的共產風一刮再刮,沒有間斷,再且越刮越厲害呢?

一是急於建立共產主義新村,消滅城鄉差別。在農村實行「五大集中」:村莊大集中,人口大集中,牲畜大集中,糧食大集中,生活大集中。這五大集中使農民住房被毀,樹木被砍,夫妻母子分開,家庭被拆散,損失巨大。人集中後沒有房子住,就十多個人擠在一間小屋子裡,衛生不好,病人增多。豬牛鴨集中時,殺的殺,賣的賣,集中到公社或大隊牧場後,一時飼料不足,管理不好,死的死,逃的逃。糧食集中後挖盡了農民的家底,吃了幾個月的乾飯,先鬆後緊,種子吃完。幹活大集中,天天放「衛星」,大兵團作戰,幾百人、幾千人在一個坑裡搞生產,勞動力大浪費,糧食大減產。蓬萊公社高金大隊第五小隊村並村時,四天不出工,在家殺雞殺豬煮乾飯,擺酒席,大吃一場然後出村。過了一段時間返回原村時,連種苗也找不到。清X公社(名字保密)邁號大隊湖保堀小隊並村後糧食、牲畜、農具全被「共產風」刮光,全村一片荒蕪,一九五九年,這個小隊死亡人口佔全大隊死亡人口的五分之一。

二是急於從生產隊所有制向公社有制過渡。中央、省提出五年左右完成過渡,而到了縣裡,就變成了越快越好。縣裡幹部認為遲早總得過一次,遲不如早好,乾脆來個搶先過渡競賽。在過渡競賽會上,很多公社提出七天內完成過渡任務的三十%,三個月實行基本公社所有制。這樣,各公社就無償抽調大隊的土地、耕牛、勞動力、農具、種苗、家禽、牲畜,吞併大隊的畜牧場、農具廠、農產品加工廠等。使生產大隊和生產隊很快傾家蕩產,農民更是家徒四壁,遇到困難毫無抵抗能力。

三是以「共產主義大協作」的名義抽調大量勞動力從事大辦鋼鐵和興修水利等。一九五八年下半年抽調六萬人上山搞鋼鐵,一九五九年抽調七萬人搞深翻土地,又抽五萬人到水利工地。因此,農業勞動力嚴重不足,糧食減產。在工地上又消耗了不少糧食。

四是高指標。地區黨委提出搞千斤畝運動,到了縣裡加碼為萬斤畝運動,到了公社、大隊,變成了二萬斤畝、三萬斤畝甚至十萬斤畝。一九五八年上報糧食產量二.八百一十一億斤,實際只有一.七百二十八億斤,多報了六十二%;一九五九年上報二.三十二億斤,實際只有一.五十五億斤,多報了四十九%;一九六○年少報了一些,但還是偏高。

五是生產上瞎指揮。種什麼品種怎麼種,全由上級領導說了算,不僅農民沒有發言權,連生產隊幹部也沒有發言權。如搞高度密植,不按農時季節生產。農民都知道這樣做不行,卻不讓農民說話,發點牢騷就要挨批判。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