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糧倉裡的餓號 三、守著糧庫餓死人

糧食減產、過重的徵購任務和「五風」的折磨,使得吉林省這個富饒的省份,也發生了饑荒。

一九六一年春,由於浮腫病人不斷增多,省衛生廳派醫療隊到洮安縣福順人民公社的福安管理區和德順人民公社的全保管理區救治。這裡社員體質很弱。自一九六○年十月以來,大量發生浮腫病。一九六一年三月六日至九日,醫療隊在這兩個管理區按門逐戶進行了檢查,共檢查了一千四百五十七人,發現浮腫病三百二十二人,佔被檢查人數的二十二.一%。福安管理區共有勞動力一百八十七人(女八十六人),就有八十四人(女四十四人)患浮腫病,佔勞動力總數的四十四%。福安區被查出的一百五十五個浮腫病人中,初發者六十四人,佔發病數的四十一.三%,其中較重者七人;時腫時消逐漸惡化的八十六人,佔發病數的五十五.四%,其中較重、體力非常衰弱者二十五人,已有腹水或消腫後乾瘦、身體極度衰弱者五人,佔發病人數的三.二%。入冬以來,福安管理區死亡十二人。經調查除其中五人因年老體衰或患其他疾病死亡外,四人是浮腫合併其他疾病死亡,三人純是浮腫後腹水或乾瘦而死。范海庭,五十九歲,患浮腫後消瘦,死前一天晚上精神還好,第二天突然死亡。王進城,三十六歲,患浮腫後乾瘦,死的前一天產野外拾柴,第二天突然死亡。於留柱,五十二歲,也是患浮腫病後消瘦亡。

一九六一年三月五日,中共延邊州委幹部何建中從延邊打電話向州委富書記匯報說(蘭干亭記錄),在延邊,二月上旬統計的浮腫病有一萬多人,圖們鎮浮腫病人佔總人口的七%,延吉縣朝陽公社佔總人口的七.五%,有些學校、機關佔的比重更大,醫學院佔十五%,州報社佔十%。在三千八百九十九名婦女幹部中調查,患婦女病的就有一千一百五十四名,佔被調查人數的二十九.六%。延邊地區各市、縣除敦化外,群眾都在剝榆樹皮吃,把樹幹中間的一段剝光。目前公路、鐵路沿線以及村子周圍,大部分榆樹皮都被剝光。

一九六一年六月二日,吉林省衛生廳黨組報告,根據省衛生廳工作組到吉林、通化、四平、白城等地區的檢查和從部分地區的工作報告看,目前全省農村浮腫病的情況仍很嚴重,部分地區病情還有發展。有些浮腫病人時消時腫,由輕轉重或呈乾瘦狀態,重病人日漸增多。一般地區重病人佔現有浮腫病人總數的二%左右,重病區的重病人佔病人總數的六%以上,並繼續發生死亡現象。此外,全省患子宮脫垂的病人約兩萬多人,閉經病的發病率約為農村青壯年婦女的.五——三%。另據典型調查推算,一九六一年六月全省農村重症浮腫病人,約三萬人左右。省委發出通知,要加緊對這部分人治療。這個數可能偏小,懷德縣一九六一年七月下旬有浮腫病人一萬人,其中重度的有一千三百四十八人,浮腫人數還有上升之勢。吉林省當時有四十三個縣,懷德縣的人口和災情處於中等情況,按這個縣的情況推向全省,重度腫病人應當有五、六萬人。

浮腫病不僅發生在農村,城鎮也出現不少。據吉林省衛生部門資料,自一九六○年十一月中旬到十二月中旬,吉林市全市(缺船營區)發現浮腫病人四千一百七十九人(市內三千八百七十四人,外縣三百零五人)。主要情況是:(一)城鄉、機關、學校、工礦、企業、飲食行業、地段居民中均有發生。據二十一個單位調查,只有三個單位沒有發現。患者性別無差別,壯年比例較大,壯年佔患者總數的四十——五十%;(二)部分單位發病率比高。據二十一個單位調查,有四個單位達五%以上。最嚴重的是市實驗小學,佔三十%。在一部分重體力勞動工人當中,比重較大;(三)從發展趨勢來看,從十一月起到十二月有顯著上升。據吉林鐵路醫院就診人數統計,十一月下旬為三百一十三人,到十二月上旬就發展到五百五十人,到十二月中旬則發展到七百八十人;(四)浮腫患者的症狀是:下肢及顏面有不同程度的浮腫,全身軟弱無力、頭昏、面緊、多尿(一夜可達四、五次甚至有尿急現象)等。個別患者出現昏迷,但從全市情況看,還沒有發現因浮腫致死的情況。

一九六○年十月到一九六一年三月六日,省直機關共發生不同程度的浮腫病人九百七十六名,省直醫院採取積極措施先後治癒二百四十六名。發病較高的單位有人民檢察院佔職工總數的八十.九%;衛生廳,佔六十一%;機械工業廳,佔四十九%;省委組織部、輕工業廳,佔四十八%。發病率較低的單位:新華社,五.九%;財政廳,七.七%。

吉林雖然也出現了飢餓和浮腫病,雖然有個別餓死人的記錄,但還沒有發現大批餓死人的歷史檔案。據官方公佈的人口統計資料計算,從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年,全省非正常死亡人口有十二.七十八萬人,另有因營養不足少出生人口四十三.三十二萬人,詳見表五——二。與有些省份相比,吉林的饑荒顯然要輕得多。

表五——二:大饑荒期間吉林人口變動(單位:總人口,萬人;出生率和死亡率,千分之一)

年末總人口:

一九五六年:一千二百二十四.五 一九五八年:一千二百八十.九

一九五九年:一千三百一十三. 一九六○年:一千三百九十七.一

一九六一年:一千四百一十四.三 一九六二年:一千四百七十六.四

一九六三年:一千五百三十七.一

出生率:

一九五六年:三十二.六十四 一九五八年:三十三.三十一

一九五九年:二十八.零四 一九六○年:三十二.五十一

一九六一年:二十六.四十五 一九六二年:四十.七十

一九六三年:四十七.零三

死亡率:

一九五六年:七.五 一九五八年:九.一

一九五九年:十三.四 一九六○年:十.一

一九六一年:十二. 一九六二年:十.

一九六三年:九.四

非正常死亡:

一九五八年:.零九 一九五九年:五.六十四

一九六○年:一.四十五 一九六一年:四.十七

一九六二年:一.四十 總計:十二.七十八

少出生人口:

一九五八年:六.十二 一九五九年:十三.十一

一九六○年:七.六十四 一九六一年:十六.四十五

總計:四十三.三十二

資料來源:《中國人口.吉林》

註:非正常死亡人口和少出生人口的計算方法和計算過程參見「大饑荒期間中國的人口損失」一章。

在大饑荒期間,吉林面臨另一個突出問題是「自由流動人口」。吉林是豐饒之地,自然是山東、河北等地「闖關東」人們的首選。大饑荒年代,「闖關東」的人會更多一些。據新華社吉林分社老記者向本書作者介紹,一九六○年進入吉林的流動人口最多,但我沒有找到這一年的資料。一九六一年關內饑荒有所緩解,但也有相當多的人口流向吉林。一九六一年十月三十日,吉林省公安廳和民政廳聯合向省委報告說,今年以來,流入吉林省的自由流動人口有二十三萬人,其中流入城市經過收容遣送的有四萬八千七百多人,流入農村、礦區的有十八萬多人。在收容的四萬八千七百人當中,關內各省有二萬三千多人,東三省的二萬五千七百人。關內人當中,山東人佔六十%。從黑龍江省和遼寧省流入吉林的,遼寧人最多。流入農村、礦區的十八萬多人多數是攜帶家眷投親靠友的農民。中共吉林省委十一月十三日批轉這個報告,要求嚴格控制、制止自由流動。並說:「當前我省正是嚴冬季節,對逃荒來的災民,需救助者,都要適當予以照顧,不能餓死凍死人,不要怕因為這樣做會招引來的人更多」。吉林省這個態度使不少流民免於凍餓而死。不過,據新華社吉林分社老記者回憶,當年還是有一些流民凍死在冰雪之中。他們的記憶是有據可查的。僅一九六一年一月一日到二月八日,在瀋陽鐵路局長春管區內,就死亡三十八名。關內流入到吉林的人口多,吉林流出的人口也不少。據中共四平地委一九六○年六月十五日報告,自一九六○年二月以來,該區雙遼及懷德、梨樹、伊通的少數公社,先後發生了農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情況。據五月二十一日統計,總計外流四萬五千三百一十四人,其中男女勞動力一萬八千二百五十人。這些人大部分流到黑龍江、內蒙和吉林省其他縣(與此同時,從外地流入的人口為一萬九千二百六十三人)。外流人口中,不僅有社員,還有幹部、黨員、團員。據臥虎公社統計,外流人口中有隊長以上幹部五十一人,黨員五十二人,團員一百四十五人。外流原因主要是吃不飽。有的生產隊每人每天只有四五兩口糧。對寒冷的吉林來說,四五兩口糧不到七百千卡的熱量,生存是很困難的。延吉縣也發生過人口大批外流的情況。

為了解決流動人口問題,一些流動人口較多的地方成立了收容遣送站。有些收容遣送站違法亂紀,打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