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安徽不安 三、亳縣的慘劇

亳縣(現為亳州市譙城區——屬阜陽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邊陲,東、北、西三面與河南接壤,南面與東南與本省的太和、渦陽縣毗鄰。全縣面積二千二百多平方公里。一九五七年耕地面積二百七十三萬畝,農業人口七十三.七萬人。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一年,由於同全國各地一樣的原因,農村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農村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在大饑荒期間擔任這個縣人委(即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的梁志遠,兼任縣委農村工作生產福利科科長和縣委生活福利辦公室副主任,那時縣委和縣人委合署辦公,很多事情都由他經手。他既親身經歷了整個過程,又經常下鄉調查情況,是一個十分瞭解情況的歷史見證人。二○○二年和二○○五年,梁志遠先生根據三年農村工作筆記和有關歷史資料,寫了多篇記述亳縣大饑荒的文章。其中,在《炎黃春秋》雜誌上發表了《亳縣農業衛星經驗官修記》(二○○三年第一期)、《亳縣統購統銷反右的後果嚴重》(二○○三年第七期)、《大躍進中的亳縣人大、人委、政協》(二○○六年第三期)。另有三篇稿件《炎黃春秋》編輯部覺得很好,但不敢發表,即《沉痛的歷史教訓——亳縣農村人口非正常死亡實錄》、《關於「特種案件」的匯報——安徽亳縣人吃人見聞錄》、《安徽亳縣大辦共產主義食堂》。後兩篇發內部版《春秋文存》,印數只有幾十份。在已發表的稿件中,由於政治條件所限,《炎黃春秋》編輯部刪除了部分敏感的內容。徵得梁志遠先生的同意,本書這一節全部取材於梁先生上述作品的原稿。

一,放「衛星」,高徵購

一九五八年秋,安徽省委、阜陽地委(當時亳縣屬阜陽地區)迫不及待地要求所屬各縣大放「衛星」。亳縣聞風而動,並搶先在各縣前頭。九月二十七日召開的縣黨代會上宣佈,五馬公社將要放出畝產萬斤以上的特大水稻「衛星」,並作出了「今年糧食實現畝產千斤縣,明年畝產萬斤縣」的決議。之後,由縣委書記親自掛帥,在五馬公社泥店大隊,選上好水田,打上木樁,先豎後橫網好鐵絲,從一百零幾畝稻田裡將成熟的水稻中選優拔棵,移栽到一.三百八十九畝水田裡,並在田埂栽上青草,以表真實。經過幾晝夜苦戰,圓滿完成了水稻特大「衛星田」的創造任務,連夜上報省委、地委,並通知各社隊組織幹部參觀。許多參觀者站在稻穗上合影留念。收穫之後,這塊「衛星田」放出了畝產四萬零八百零三斤的特大「衛星」。省、地、縣報紙、廣播及時發表了消息,省地委迅速發來了賀電。

全縣社隊幹部通過參觀學習,「併田移栽」水稻和合併收穫形成高潮。在秋收季節,高產「衛星」此起彼伏,連續不斷。全縣數不清放出了多少「衛星」。有的來不及像水稻那樣並田,乾脆就把多畝地的收穫作物放在一起,上報成很小面積的收成。特別是紅薯起收時,把十幾畝甚至幾十畝地裡大塊紅薯挑出來堆放到一塊幾畝地裡,要求上級來驗收,以放特大「衛星」。

經過一段狂熱的浮誇,亳縣知名度大大提高,一躍跨入了農業先進縣的行列。縣委負責人和畝產四萬多斤「衛星」的泥店大隊負責人,出席了一九五九年的全國群英大會,亳縣和泥店大隊都受到了國務院的獎勵。

產量報得太高,徵購指標也隨之提高。一九五七年實際徵購一.三億斤,一九五八年提高到三億斤。到一九五八年底,糧食徵購任務還沒有完成。因此,大會追,小會逼,幹部群眾人人過關,拔白旗,批右傾,把徵購糧食多少當作衡量幹部左、中、右的標準之一。雖然食堂多數停伙,浮腫病大量發生,但縣委還開展強大的政治攻勢,硬說無糧是「假象」,是「西北風」,到處翻箱倒櫃,大搜糧食。後來地委派副專員張劍華帶工作隊來檢查,搞清了真相,縣委才勉強承認沒有糧食,安排了農村糧食返銷。但是,返銷糧食很少,十天口糧三天吃光。在打擊說真話的人的同時,大力表揚說假話的人。一九五八年,縣委讓一位新提拔的縣委副書記宋某去分包五馬公社,他很快夥同公社黨委第一書記李某放出畝產四萬斤的水稻高產衛星,全社糧食產量躍居全縣第一。秋季徵收「過頭糧」從而奪得全縣的「帥旗」。一九六○年三月四日,正當農民大量餓死的時候,他們竟把二月份縣委分配給該公社的人均每天四兩(相當於十進位的二.五兩)的返銷糧四千五百斤退回給縣裡。從而在縣委擴大會上受到大力表揚。結果,五馬公社是餓死人最多的公社之一。一九五九年廬山會議以後,八月二十九日,縣委傳達廬山會議精神,在全縣城鄉開展反右傾機會主義運動,縣委的頭腦又膨脹起來。在反右傾機會主義運動中,凡是反映過農村糧荒、飢餓的黨員、幹部,均被視為否定一九五八年成績、惡毒攻擊三面紅旗,給予無情打擊。一九五九年糧食進一步高徵購,徵購量和總產量的比率由一九五八年的三十三.二%,提高到三十九.五%。一九六○年春,大批餓死人的時候,返銷糧每人只有二兩左右,相當於十進位一兩多。

「五風」大行其道,暢通無阻,是因為沒有人敢說真話,黨委書記一個人說了算。一九五八年十月,縣委書記為了更方便推行其意志,將縣委和人委(即縣政府)合署辦公,縣長、副縣長下農村蹲點,以黨代政達三年之久。一九五九年春,農村出現餓死人的情況以後,如實反映情況的人都遭到殘酷打擊。

二,亳縣的公共食堂

一九五八年九月七日到十七日,在十天之內,全縣就實現了公社化。在公社化的同時,全縣辦起了四千七百多個公共食堂。食堂一般由生產隊長負責,司務長由會計兼任。食堂所需的房子、器物都是用「共產風」刮來的。剛開辦的一個多月,一日三餐有乾有稀,門前紅旗飄揚,男女老少一起進餐,像民間辦喜宴似的,社員家中來客和路上行人都可以到食堂吃飯,一律不收錢和糧票。當領導參觀、記者採訪的時候,一片歡騰,高喊「食堂萬歲!」

但喊「食堂萬歲」的畢竟是少數典型。大多數食堂是開飯時社員排長隊領飯,食堂門口蹲著大片吃飯的人群。排在隊伍前邊吃完了飯,排在後面的人還沒有領到飯。雨天要踏著泥水去領飯,冷天領到飯以後吃冷飯。對老弱病人無法照顧,乳食不足的嬰兒難以補貼。更重要的是,吃糧無計劃,糧食浪費十分嚴重,秋收後不久就沒有糧食了。多則兩三個月,少則一個多月,大部分食堂就被迫停伙。此時,一九五八年的糧食徵購任務還沒有完成,為了完成國家的徵購任務,一方面以反瞞產私分的名義搜糧,一方面在縣內主要幹道和周邊縣市設立「勸阻站」,查緝逃荒農民。一九五九年二——三月間,全縣因缺糧,食堂停伙,浮腫普遍發生。大批農民逃荒到鄰近的河南省。到一九五九年三月上旬,全縣只有幾十個食堂起伙,春耕生產基本處於停頓狀態。直到麥收季節,食堂還處於時開時停的狀態。麥收後不久又出現夏荒,食堂還是難以正常開辦。當時農民私下傳順口溜:

食堂沒有糧,餓得人臉黃,浮腫像黃牛,乾瘦像螳螂。

一九五九年八月二十九日,縣委傳達了廬山會議精神和省委反右傾會議,全縣反右傾運動迅速展開。「保衛食堂」是反右傾的一項重要任務。縣委負責人在大會報告中對食堂特別強調:「人民公社的食堂為什麼會被一風吹掉?主要是對敵人打擊得不狠。有人認為食堂一片黑暗,有人在動搖軍心。」縣委認為,辦不辦食堂,農民參加不參加食堂,是擁護不擁護共產黨、擁護不擁護社會主義的一場階級鬥爭。因此,農民絕對沒有「入堂自願,出堂自由」,即使是無糧下鍋,喝清水,吃菜湯,也得集中在食堂喝。在反右傾運動中,對停伙的食堂人人過關,個個檢討。對那些所謂「污衊食堂、攻擊食堂」的給予嚴厲打擊。十九里公社薛菜園大隊小陳莊生產隊長程中德曾編過順口溜:「食堂食堂,經常沒糧,小孩沒吃,餓得叫娘。」因此將他定為右傾,撤銷了隊長職務,給予黨內嚴重警告的處分,進行了多次批鬥。

在這種形勢下,縣委還對時開時停的食堂,要求一村一堂地全面起伙。為了鞏固食堂,採取了分戶不支糧和收盡社員飯鍋的「兩頭擠」的辦法,做到不漏戶,不漏人,農民全部到食堂去吃飯。為了顯示「一大二公」,把食堂合併起來,越辦越大,農民到食堂吃飯越來越遠,吃一頓飯要跑好幾里路,雨雪天苦不堪言。觀堂公社沙土集八百五十人一個食堂,鍋小籠少,經常不能按時開飯,晚飯經常等到九點多鐘。有人編了打油詩:「早飯等到日正南,午飯紅日偏西山,晚飯等到更雞叫,不知明日再多晚。」為此,在幹部和教師中廣泛排查,要找出編這首打油詩攻擊食堂的「壞人」,最後沒有查出結果。

農民為了生存,搞些野菜、樹皮,但是,沒有鍋成了社員家庭的一大難題。有些生產隊把鍋部分還給社員,但一到糧食收穫季節為防止吃青或上級檢查時又把鍋收回來。農民白天不支鍋,把鍋藏在柴草中或沉放在河邊的水中,等到晚上再拿出來煮些野菜、樹皮充飢。

靠反右傾恢復起來的食堂口糧標準很低,一般日均每人二兩左右。大部分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