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府饑魂 五、只准講「疫情」,不能說飢餓

人口大量死亡,全國各地統一口徑稱「疫病流行」,不能說飢餓所致。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三日的中共中央宣傳部編寫的《宣教動態》以「為什麼腫病繼續上升」為題報導,「據衛生部報告,入春以來,腫病又有上升趨勢,涉及面也較廣。從今年一月到目前,在山東、河南、江蘇等十一省、自治區共發生腫病一百零五.五萬人,死亡六千七百多人。其中以山東省最為嚴重,一月至四月十四日,發生腫病病人七十七.九萬人,死亡六百一十八人,僅四月一日至十一日,就發生腫病病人十七.三萬人。其次是河南省,從一月到四月二十日,發生腫病十五.三萬人,死亡二千多人。」這裡沒有提四川和安徽,因為這兩個省當時蓋子捂得很嚴,外界不知道。

這篇報導分析腫病發生的原因,第一,因口糧緊張,群眾以為吃鹽可以增加力氣,每天吃鹽一兩以上(正常日需三錢),因吃鹽過多,引起代謝障礙發生浮腫;第二,食品單調,長期間未能調節,脂肪、蛋白質嚴重缺乏或不平衡;第三,去年發過腫病未能根治,今年復發;第四,原患有慢性病、貧血、身體虛弱、年齡大,腸胃不好。

一九六○年春天,正當成千上萬的農民死於飢餓的時候,三月十六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了《中央關於衛生工作的指示》,這個《指示》中說:

衛生工作,這兩年因為忙於生產大躍進,有些放鬆了。現在應該立即抓緊佈置,抓緊總結經驗,抓緊檢查、競賽、評比……中央提醒同志們,要重視這個問題,要把過去兩年放鬆了的愛國衛生運動重新發動起來,並且一定要於一九六○、一九六○一、一九六○二這三年做出顯著成績,首先抓緊今年的衛生運動。

一九六一年二月一日,中共中央批轉衛生部黨組《關於防治當前主要疾病的報告》,把浮腫、乾瘦、婦女閉經、子宮下垂等因飢餓所致的病態和其他常見疾病混在一起,用常見疾病來掩蓋飢餓致病。並且籠統地要求各地加強「疾病治療」。四川省委看到衛生部這個報告,立即下發通知,用「疾病」來掩蓋飢餓,用「衛生工作」來代替對饑民的救濟。通知說:「在搶治浮腫病、婦女病、小兒病等主要疾病的基礎上,結合進行四大寄生蟲病的防治工作,更進一步做好以食堂為中心的集體化衛生工作,防止傳染病的流行」。接著提出了三項措施:一、開展防治腫病突擊運動,迅速清理現有腫病病人,集中免費醫治、營養、休息三結合的辦法突擊搶治;二、進一步加強以公共食堂為中心的集體衛生工作,辦好公共食堂;三、圍繞防治腫病這個中心,結合防治鉤蟲病、血吸蟲病、瘧疾、絲蟲病和季節性傳染病。這些措施洋洋大觀,就是不提給農民增加糧食供應。從此以後,各地上送的報告,都把飢餓致病、致死,都說成「疾病」、「流行病」、「疫情」。

一九五九年八月九日上午,四川省委楊萬選自南溪報告說,長寧縣流行的水腫和腹瀉,自六月下旬以來發病人數佔總人數的十三%。興晏公社一個生產隊今春以來死亡率達十七%。發生這次「流行病」的原因,西醫說是缺乏維生素B以及食堂不衛生造成的,中醫說是濕氣和脾胃不和造成的。這個報告也提到糧食不足,就是不敢說因飢餓而致病致死。

一九五九年秋後不久,古藺縣因飢餓出現大量浮腫病人,餓死人的情況也相當嚴重。這時,從縣委到地委省委,統一口徑說古藺出現了「疫情」。十二月七日,中共瀘州地委辦公室關於古藺縣疾病情況的匯報中,將發病人數縮小為四百零三人,還說前次所報數字不準(實際前次報的數字是大大縮小了的),「把一般正常的疾病或富裕中農鬧糧無病叫病等都統計進去了」。這個報告還誇大其他疾病的比重,縮小腫病的比重。說鉤蟲病佔八十六.六%。「腫病是鉤蟲病的晚期,並非急性傳染病,更不是吃代食品所致。」這個報告很符合李井泉的口味,第二天他就對這個報告作了批示:「這個報告提出了一個問題,即腫病和鉤蟲病往往結合著發生,在注意腫病的同時,要首先治鉤蟲病。請衛生廳對此加以研究,採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解決。」這個批示進一步把人們的注意力從飢餓引向鉤蟲病。十二月十二日,「瀘州專區古藺疫情調查工作組」上報了一份更符合李井泉口味的報告,這篇報告完全沒有糧食不足和飢餓的影子,還批駁了「有些人認為病是吃代食品造成的種種錯誤論調」,說是鉤蟲病佔三十一.九%,一般慢性病佔二十五.八%,感冒佔十九.八%,胃腸道病佔十三.八%,其他病佔八.七%。結論是:「當前應當立即行動起來,開展一個聲勢浩大的冬季除害滅病運動,大力抓好鉤蟲病的防治,大搞食堂衛生和積極預防冬季多發病和傳染病的宣傳教育工作。」省委負責人之一的杜心源於一九六○年一月二日在這個報告上批示:「結合開展春節以除害滅病為中心愛國衛生運動,進一步檢查和防治工作。」這是一場掩蓋事實真相的鬧劇,用「愛國衛生運動」代替了對饑民的救助。

然而,愛國衛生運動救不了飢餓的農民,「疫情」繼續發展。省委除災滅病辦公室一九六一年一月十八日報告,瀘縣到一月八日止,有腫病人二萬零六百二十六人,比去年十二月下旬增加三十%以上。資中縣一九六○年十二月下旬腫病人比十月份增加了四倍。但這個數字還不是腫病人數的全部。各地都少報、瞞報。長寧縣原報腫病人四千多人,經查至少在八千人以上,江安縣上報七千七百零九人,實際至少有二萬名。在一個公共食堂,幹部上報十六個腫病人,實際有一百一十六個。瀘縣死亡率已佔總人口的七%,死亡還在繼續,一九六一年一月四日到八日,五天就死二百八十一人。

既然是疾病,就得治療。因此,四川省委下令,各地要組織醫療機構,加強治療病人。其實,治這種「病」最有效的藥品就是糧食。由於政府把住糧食不鬆口,要求供應糧食就是「鬧糧」,而「鬧糧」就是右傾機會主義。因此,各地開出了治療腫病的種種藥方。

一九六○年四月十六日,內江地區一份給省委和內江地委的報告中講到資中縣腫病又有所發展。當地的治療處方是:雞蛋一個,白酒(五十度以上)一兩,雄黃二錢。三者混合均勻後一次生服。效果很好,不再復發,無負作用。一九六○年十月二十三日,萬縣除害滅病辦公室在開縣召開中西醫座談會,提出了治腫病的多種驗方:水夜合、荀兒皮各適量,熬後去渣,用汁煮稀飯吃。可消腫、健脾。復方糠丸。細糠一斤,黃豆四兩,車前子四兩,陳皮一兩,將糠、豆磨細、炒熟後,混合做成五錢一丸,日服三次,每次二丸。老虎姜、貓兒皮(草藥名)何首烏、臭草根、路邊姜,兌紅糖熬水喝,或用汁燉黃豆吃。夜關門、餓馬黃、炮桐子樹根、山胡椒根、川牛夕熬水兌紅糖喝。高梁桿根熬水喝,可消腫強心。高梁兜切成一寸長,加水煎(一斤濕高梁兜加二斤水,乾高梁兜加四斤水),煎一半後放紅糖五錢,為一日服量,分三次服用。

各地發現的藥方都向省委匯報,由省裡向其他地方傳播。但藥方都離不開紅糖,黃豆,藥材,有的還要雞蛋,一般農民是得不到這些極為珍貴的東西,而幹部卻從這裡得到了雞蛋、紅糖、黃豆的供應源。

四川省委曾多次發出突擊搶治腫病的通知,要求各地把病人集中起來治療。各地利用中小學教室、祠堂,牛棚建立臨時病房。一九六一年三月,省委除害滅病辦公室報告說,全省已辦起臨時腫病醫院二萬七千零五個。已集中治療病人九十五萬二千多名。

但是,這些所謂臨時醫院條件極差。一是缺醫少藥。涪陵縣黃旗公社集中了六百多名腫病人,不分重病輕病,一律吃大鍋煮的草藥。榮縣有些臨時醫院,病人集中了十多天後,沒有藥吃。二是經費不足。有的公社醫院墊付資金,連工資都發不出,南充縣九十五個公社,有四十二個公社醫院發不了工資。農村醫務人員七十%——八十%都集中治療腫病,沒有業務收入。病人大量集中以後沒人管理。有的臨時醫院管理不好,接連發生事故。合川縣永興公社在半個月內就發生六起燒傷和跌傷事故,燒死三人。

江北縣仁睦公社中建大隊醫院集中了病人一百五十八人,只有一個醫生,而且生病臥床,三個護理員不懂業務。醫院沒有菜吃,沒有開水、熱水,冬天病房沒有烤火,病人也沒有藥吃。

江北縣石壩公社六耳大隊醫院集中了一百七十二個病人,只有八間病房,三十多張病床。只好幾十個人擠在一個地鋪上,地鋪上草很少,三十%的病人感冒,沒有燃料,有的病人長時間沒有洗臉洗腳。

涪陵縣明家公社醫院收有六十三個病人,其中重病人五十三個,不懂醫務的大隊黨支部書記兼院長,兩個醫生中一個原來是會計,兩個護理人員中一個是十一歲的孤兒。病房臭氣難聞,連護理人員也不願進去。

涪陵五馬公社醫院糧食不足,病人上頓不接下頓,經常斷炊,沒有菜,以鹽水代菜,每天都有病人死亡。病人住院後工分掙得少,糧食分得少,出院後生活下降,加劇了飢餓和死亡。

蘆山縣清源公社蘆溪大隊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