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決戰前夕

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已經走過了最艱難的旅程。如果說一年前還處在「爬山坡」的時刻,那麼,從一九四八年九月起,有如自然界進入金秋一樣,也到了收穫的季節。

一九四八年七、八月間,毛澤東以戰略家的遠大目光盱衡全域,敏銳地察覺到歷史已將跨入一個新的階段,開始精心籌劃新的方略。

在軍事上,他思考著要打具有決定意義的大仗,開始籌劃行將到來的大決戰,根據這個目標作出全盤的部署。

作為這場決戰的序幕,毛澤東首先考慮的是準備發動濟南戰役。在五路大捷後,濟南事實上已成為國民黨軍隊坐困的孤城,蔣介石的重要軍事基地徐州也變成直接暴露在最前線的城市。七月十四日,毛澤東得知解放軍已攻克兗州的消息,當天就向他們提出新的作戰任務:許譚兵團在津浦路中段戰役結束後,「如能在八、九兩月攻克濟南,則許譚全軍(七縱、九縱、十三縱、渤縱、魯縱)可於十月間南下配合粟陳、韋吉打幾個大仗,爭取於冬春奪取徐州。」十六日,又要求許譚兵團:「主力應不惜疲勞,搶佔濟南飛機場,並迅速完成攻擊濟南之準備,以期提早奪取濟南。」同一天,還要求粟陳(士矩)部準備阻止國民黨軍邱清泉兵團北援濟南。為了保證華東野戰軍「攻濟打援」的勝利,毛澤東並要求中原野戰軍「作有力配合」。接著,又要求粟兵團以殲滅國民黨第五、第十八軍等部,開闢渡江南進的道路為目標。毛澤東想起,蔣介石在這年四月九日,也就是充當南京政府的「總統」前幾天,還在說「一定可以在三個月到六個月的時間內肅清中原人民解放軍」,便在新華社社論中加寫道:「三個月已經過去了」,「還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要滿六個月,我們倒要看一看究竟誰肅清誰。」這不僅是對蔣介石的辛辣嘲諷,而且也透露出毛澤東準備在中原戰場打一場大規模殲滅戰所下的決心。

對華北戰場,毛澤東在七月十六日指示徐向前:指揮華北第一兵團攻取太原。

對東北戰場,毛澤東批准東北野戰軍主力由長春地區南下,到北寧線作戰。他在七月二十二日和三十日指示林羅劉:「向南作戰,具有各種有利條件。我軍愈向敵人後方前進,愈能使敵方孤懸在我側後之據點被迫減弱或撤退。這個真理已被整個南線作戰所證明,亦為你們的作戰所證明。」他進一步提出:「我們覺得你們應當首先考慮對錦州、唐山作戰,只要有可能就應攻取錦州、唐山,全部或大部殲滅范漢傑集團」,以封閉蔣軍於東北加以各個殲滅。並且指示華北的楊成武、楊得志兩兵團準備發起察綏戰役,以配合東北野戰軍的南下北寧線作戰。

毛澤東作出這樣的全盤部署後,八月十五日致電告訴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和西北局:「九月起全國各區均將有大戰,希望你們能配合。」

要從全域著眼,相互配合地為進行戰略決戰作好準備,必須加強集中統一的指揮。因此,毛澤東便進一步要求各中央局、各野戰軍前委堅持定期向中央作綜合性報告的制度。也在八月十五日,毛澤東以中共中央名義起草一封給林彪和東北局的長達二千多字的電報,嚴厲批評林彪在收到中央規定報告制度六個月以來一直沒有按規定向中央作綜合性報告,「使我們完全不了解你們在這件事上何以採取這樣的敷衍態度」。他說:今年五月、七月兩次催你們,你們不聲明理由,近日再催,你們才聲明是「常委各同志均極忙碌,事實上只各顧自己所分的工作,並皆對各部門的工作難求得全部了解,對作全貌的報告遂感困難」,「缺乏向中央作綜合性報告的材料來源」,等等。「這些理由是不能成立的」。毛澤東責問道:「我們五月間即告訴你們,像大別山那樣嚴重的環境,鄧小平同志尚且按照規定向中央主席做了綜合性報告,並將鄧小平同志來電轉給你們閱讀。你們的環境比大別山好得多,何以你們反不能做此項報告?」毛澤東說:「我們認為所以使你們採取此種態度的主要理由,並不是你們所說的一切,而是在這件事上,在你們的心中存在著一種無紀律思想。」「你們如果不同意上述批評,可以提出你們的反駁。」

當林彪就此問題向中央作了檢討,並送來綜合報告後,毛澤東在二十日覆電林彪:

「此種綜合報告和各個具體問題的個別報告不但不相衝突,而且必須有此種報告、並要有多次此種報告之後,才能使我們看得出一個大戰略區的全貌。對於寫作此種報告的同志亦有一種好處,就是他必須在寫作時既要聯繫又要超脫各項具體問題、各項事務工作,在全域上在共同性上好好思索一會,而這種思索則是一個領導同志所不可缺少的。缺少了此種思索,領導工作就會失敗。」

為什麼毛澤東把這件事看得如此之重,緊緊抓住不放?他在二十二日以中央的名義致電東北局時指出:「你們這次檢討是有益的。」否則,「就不可能克服完全不適用於現在大規模戰爭的某些嚴重地存在著的經驗主義、遊擊主義、無紀律狀態和無政府狀態」。他特別強調這個問題在大決戰前夜的現階段有著極端的重要性:「這一問題的性質是如此重要。即只有解決這一問題,才能由小規模的地方性的遊擊戰爭,過渡到大規模的全國性的正規戰爭,由局部勝利過渡到全國勝利。這是許多環節在目前時期的一個中心環節,這一個環節解決了,其他環節就可以順利解決。」

在大決戰的準備工作中,必須解決兩個問題:兵員補充和火力加強(特別是炮兵火力的加強)。毛澤東在經過審慎考慮後,分別作出了重要決策。

對前一個問題,毛澤東提出:「我軍戰勝蔣介石的人力資源,主要依靠俘虜,此點應引起全黨注意。」他說:今年華北、華東、東北、西北各區除個別地方原定擴兵計畫准予完成外,其餘均不應擴兵。鄉村人口已大為減少。各區擴兵(包括東北在內)均已至飽和點。支前供應和後方可能性之間發生極大矛盾,此項矛盾如不解決,則不能支持長期戰爭。「今後攻城野戰所獲俘虜可能大為增加,各區及各軍應用大力組織俘虜的訓練工作,原則上一個不放,大部補充我軍,一部參加後方生產,不使一人不得其用。」像這樣大量地吸收俘虜兵,讓他們在經過訴苦運動後立刻參加到人民解放軍的隊伍裡來,在過去還很少有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突出地強調這個問題是完全必要的和正確的。

對後一個問題,為了解炮兵的作戰和建設情況,八月下旬,毛澤東和周恩來召見華東野戰軍特種兵縱隊司令員陳銳霆、華北軍區炮兵旅旅長高存信,聽取他們的彙報。毛澤東聽後舉起拳頭說:解放戰爭好像爬這座山,現在我們已經過了山坳子,最吃力的階段已經過去了,今後打大仗炮兵很重要,你們一定要把炮兵搞好。後來,在戰略決戰中,特別是攻堅戰中,由於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人民解放軍的炮兵火力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政治上,毛澤東想得更遠。他已經在著手籌劃新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事宜。

一九四八年四月三十日,中共中央發佈紀念「五一」勞動節的口號,提出一個重要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這一號召,立刻得到全國各民主黨派、各民主人士和海外華僑的擁護。五月五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促進會、致公黨、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人民救國會、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與其他民主人士,通電擁護召開新政協。

毛澤東收到以上各電後,在八月一日覆電李濟深、何香凝、沈鈞儒、章伯鈞、馬敘倫、郭沫若等說:對諸先生贊同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並熱心促其實現,極為欽佩」。並且指出:「現在革命形勢日益開展,一切民主力量亟宜加強團結,共同奮鬥,以期早日消滅中國反動勢力,制止美帝國主義的侵略,建立獨立、自由、富強和統一的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為此目的,實有召集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各無黨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們共同協商的必要。」並就召開這次會議的時機、地點、召集人、參加會議者的範圍以及會議應討論的問題等,徵詢他們的意見。

這時,蔣介石由於軍事失敗,人心動搖,為了阻止人民解放軍的勝利發展,阻止國民黨內分崩離析的趨勢,正在焦慮地尋求「局勢好轉」的計策。國民黨內一部分人認為:「不能再拖下去」了,主張停戰談判。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也向蔣介石建議:在目前極端危急的局勢下,要「產生一個聯合宣言」,「與共產黨成立協議,以謀求和平」,「把它當作一種思想戰爭」。蔣介石表示「他要將此事再仔細考慮」。

毛澤東看透了他們在此時突然提出和平運動的目的。在他改定的一份黨內指示中一針見血地指出:

「反動派所謂和平運動,只是戰爭失敗時求得喘息機會以利再戰的陰謀計畫。國民黨反動政府必須打倒,反動軍隊必須解除武裝,人民民主政府必須在全國建立,美國侵略勢力必須退出中國,中國對外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