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全面內戰爆發以後

一九四六年六月,蓄謀已久的蔣介石以圍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終於發動了全面內戰。

蔣介石所以甘冒天下之大不韙而發動這場內戰,主要是由於他自恃擁有遠較共產黨方面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其中包括美國給予的大量援助,以為可以憑著這些力量很快地消滅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和解放區。

蔣介石當時的兵力,包括陸軍的正規軍、非正規軍,海軍、空軍、特種部隊以及後方機關、軍事院校,總數達四百三十萬人;而中國共產黨方面,只有六十一萬人的正規軍(野戰軍)、六十六萬人的地方部隊(軍區、軍分區、縣屬武裝)和後方機關人員,總數一百二十七萬人。雙方兵力的對比是三點三七比一。

蔣介石的軍隊,由於接收了侵華日軍一百萬人的武器裝備,再加上美國政府在抗日戰爭期間和抗戰勝利後給予的大量援助,裝備先進、武器精良。他的正規軍,約有四分之一是用美械裝備起來的,一半以上是日械裝備,四分之一是混合裝備。他們不但擁有大量的炮兵,而且還有相當數量的坦克、作戰飛機和海軍艦艇。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卻只裝備有抗日戰爭時期繳自日軍的各種步兵火器(主要是步槍、輕重機槍、迫擊炮)以及極少數量的山炮、野炮,沒有坦克,沒有飛機,更沒有作戰艦艇。

蔣介石控制著全國幾乎所有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幹線,控制著全國百分之七十六的土地和百分之七十一的人口,控制著幾乎全部的現代工業,軍火工業也有相當規模。而中國共產黨方面,卻只有全國土地的百分之二十四和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九,除哈爾濱外沒有一個大城市,經濟上主要依靠農業和手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只靠肩挑、背扛、大車拉、小車推,軍工生產基礎極為薄弱,只能製造遠不能滿足作戰需要的機步槍彈、手榴彈、炸藥以及極少數量的迫擊炮。當時人們往往把這些自製的彈藥加上一個「土」字,來說明它的技術性能之落後。

美國政府對蔣介石的大力援助,也是蔣介石敢於發動這場大規模戰爭的重要原因之一。據統計,僅國共停戰的一九四六年上半年,美國政府就向國民黨政府提供了價值十三點五億美元的各種物資。美國總統杜魯門承認,美國在抗戰勝利後給予蔣介石政府的物資援助,是抗戰勝利前美國援華物資的兩倍。美國前後為國民黨軍隊訓練了各種技術軍官十五萬人,重新裝備了四十五個陸軍師(旅),為空軍配備了各類飛機九百三十六架,其中大部分是在抗戰勝利後移交給國民黨軍隊的。在全面內戰爆發後,美國政府又向國民黨軍移交了艦艇一百三十一艘。從日本投降到一九四六年六月,由美國海、空軍幫助輸送到內戰前線的國民黨軍隊達五十四萬人。大規模內戰爆發前夕,美國國務院除向國會提出《繼續對華軍事援助法案》請求通過外,又著手同國民黨政府進行談判,準備把儲存在西太平洋的價值二十億美元的戰爭剩餘物資以五億美元的低價出售給國民黨政府。

蔣介石對發動這場大規模內戰充滿自信。在一九四六年六月的一次會議上,他告訴他的部下:「我們軍隊的長處是什麼呢?就是我們有特種兵以及空軍、海軍,而共產黨沒有這些兵種。」他還提出「速戰速決」的戰略方針,聲稱「因為我們有空軍,有海軍,而且有重武器和特種兵,而是他們匪軍則絕對沒有的」,因此「我們就一定能速戰速決,把奸匪消滅」。

戰爭是敵對雙方實力的競賽。面對國共雙方這樣懸殊的力量對比,中國人民解放軍能不能戰勝蔣介石軍隊的大規模進攻?這是作為中共中央主席的毛澤東首先需要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作出回答的問題。

這個問題也已成為解放區軍民心目中感到憂慮的中心問題。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七日,毛澤東給中共中央宣傳部長陸定一的信中,明確地指出:「在解放區軍民中目前的中心問題不是對美蔣的幻想問題,存在這種幻想的時期已經過去了;向軍民描寫美蔣怎麼厲害,怎麼凶,這在七月以前是必要的,七月以後則不但不必要,且有副作用了。目前解放區軍民心目中的中心問題是能否勝利與如何取得勝利。」

面對這個重大問題,毛澤東是怎樣考慮的?他充分看到蔣介石在軍事、經濟力量方面所佔有的優勢,尤其是美國大力支持這個優勢,這是一個方面;但他堅持對事物採取分析的態度,另一方面也清晰地看到蔣介石存在的種種弱點和自己的種種優勢,尤其是革命力量在八年抗戰中取得的巨大發展,已遠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可比。

正是根據對雙方力量對比的這種清醒的認識,在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的第二個月,也就是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日,他對前面所說的這個重大問題作出明確的回答:「我黨我軍正準備一切,粉碎蔣介石的進攻,藉此以爭取和平。蔣介石雖有美國援助,但是人心不順,士氣不高,經濟困難。我們雖無外國援助,但是人心歸向,士氣高漲,經濟亦有辦法。因此我們是能夠戰勝蔣介石的。全黨對此應當有充分的信心。」

怎樣去「戰勝蔣介石」呢?毛澤東提出幾條基本的指導方針:

在軍事方面,他強調兩個要點:一是「戰勝蔣介石的作戰方法,一般地是運動戰」。為了打好運動戰,他指出:「若干地方,若干城市的暫時放棄,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暫時放棄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為了取得最後勝利,否則就不能取得最後勝利。此點,應使全黨和全解放區人民都能明白,都有精神準備。」二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方法。「當著敵人使用許多個旅(或團)分幾路向我軍前進的時候,我軍必須集中絕對優勢的兵力,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於敵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於敵的兵力,於適當時機,首先包圍殲擊敵軍的一個旅(或團)。這個旅(或團),應當是敵軍諸旅中較弱的,或者是較少援助的,或者是其駐地的地形和民情對我最為有利而對敵不利的。」他指出這種方法的效果是「一能全殲,二能速決」,在蔣軍武器加強的條件下,這是「我軍必須特別強調的」。

在政治方面,他要求「必須和人民群眾親密合作,必須爭取一切可能爭取的人」,並為此規定了黨在農村中、在城市中和在國民黨軍隊中必須團結、爭取、孤立的階級、階層和人員。

在經濟方面,他要求「必須作持久打算,必須十分節約地使用我們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力戒浪費」。要「努力生產」,要「依靠自力更生,立於不敗之地」,要「艱苦奮鬥,軍民兼顧」。

單單這些還不夠。為了使人們認清蔣介石和美帝國主義的虛弱本質,樹立起必勝的信念,需要提出一個簡單明瞭、使人一聽就明白並能記住的基本觀點,那就是毛澤東向正在延安採訪的美國記者安娜‧路易士‧斯特朗所說的:「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斯特朗是一位美國籍的進步女記者。一九四六年年初她從三藩市來到上海轉往北平,接著乘軍調部的飛機到達延安採訪。她在延安住了幾個星期,同各界人民和中共許多領導人廣泛接觸,對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和解放區的情況已有相當的了解。

八月六日下午三時,延安雨後初晴。在毛澤東居住的楊家嶺,斯特朗見到了毛澤東。陪同她去的,一個是中共中央宣傳部長陸定一,一個是長期在延安工作的美國醫生馬海德,擔任臨時的翻譯工作。聽到斯特朗來了,毛澤東走出窯洞門口,來到院裡歡迎。為了表示對客人的禮貌,他那天特意穿了件稍好的藍布衣服。他們一起坐在窯洞前蘋果樹下的一張石桌周圍,娓娓而談。

毛澤東是不放鬆任何一個機會來作調查工作的。他先向斯特朗詢問了許多美國國內的情況。斯特朗驚奇地發現:「美國發生的事有許多他知道得比我還詳細」。接著,毛澤東回答了斯特朗提出的問題。他談話的中心點,就是「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毛澤東列舉俄國沙皇和德國的希特勒、義大利的墨索里尼以及日本帝國主義的例子,來說明這些反動力量從表面上看是強大的,可怕的,但從長遠的觀點看,從本質上看,「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於反動派,而是屬於人民。」當斯特朗問到對美國使用原子彈的看法時,毛澤東爽朗地回答:「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隻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並不可怕。」原子彈當然是一種大規模屠殺的武器,「但是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毛澤東最後又談到蔣介石發動的這場大規模內戰的前景。他十分堅定地告訴斯特朗:「拿中國的情形來說,我們所依靠的不過是小米加步槍,但歷史最後將證明,這小米加步槍比蔣介石的飛機加坦克還要強些。雖然在中國人民面前還存在著許多困難,中國人民在美國帝國主義和中國反動派的聯合進攻之下,將要受到長時間的苦難。但是這些反動派總有一天要失敗,我們總有一天要勝利。這原因不是別的,就在於反動派代表反動,而我們代表進步。」

吃飯後,他們又接著談下去,直到午夜。

毛澤東關於「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論斷,關於「小米加步槍比蔣介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