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編 廣西的建設 北伐(以廣西對北伐之重要貢獻為中心) 二、推動北伐

國父在世時堅決主張北伐,認為捨北伐外無他道可救國家,曾三次北伐沒能成功。國民政府成立後,繼承國父遺志準備北伐。十五年春兩廣統一,北伐的力量加強,而全國形勢有利於北伐,直系孫傳芳號稱五省聯帥,盤踞長江下游,直系再起的吳佩孚與奉系張作霖合力攻擊國民軍,湖南趙恆惕以聯省自治號召,彼此間貌合神離,正是北伐的好機會。十五年春正當我們努力於兩廣的統一時,趙恆惕派其旅長葉琪到廣西來,希望說服我們贊成聯省自治,如果我們同意,他要幫我們打廣東,打了廣東後該地區一切聽我們支配,他們只是出兵與我們協同。葉琪與我們私交很好,我們分析聯省自治的缺點給他聽,認為這不過是拿它做招牌來盤踞地方而已,而且像趙恆惕實際上是吳佩孚的附庸,北洋軍閥爭權奪利佔地盤,對國家是不好的,只有走革命路線才是對的。一月二十六日,中央汪兆銘、譚延闓到梧州來開會,李德公與葉琪一起到梧州,李介紹他與汪譚見面,會後我要到廣東去,勸他一同去看看廣東的情況。葉琪雖然是趙恆惕派來的,但他與唐生智暗中亦有聯絡,而唐對趙有取而代之之意,我們利用這點要葉琪策動唐生智加入革命政府,而我們可助唐統一湖南。在廣東時我與葉琪看看各方面情況,也到黃埔去,我有意無意中透露葉琪是唐生智的代表,報紙給登了出來,葉琪很著急說:「怎麼辦?如何回去?」這樣使葉琪不得不幫我們去說服唐生智。唐生智、葉開鑫、劉鉶、賀耀組是趙恆惕底下四員大將,都能打仗。唐生智擴展最快,實力最大,野心勃勃,葉琪回去後對唐說只要唐加入革命陣營,廣西一定做他的幫手。唐有了後盾果然問鼎長沙,趙恆惕看情形自己向議會辭職離湘,薦唐代理省長。三月十七日唐到長沙聲明仍請趙回湘。此時葉開鑫等三個師長都不服唐生智,指揮不如意,我在此時與陳銘樞奉派為國民政府代表,赴長沙催促唐加入國民政府,在湘江中小洲水陸洲一秘密地點與唐談判,我們保證他一動就出兵幫他,我說:「我們第八旅(鍾祖培旅)已到全州待機。」他顯慮的是國民革命軍中的二、六兩軍,這兩支湘軍軍長譚延闓、程潛在國民政府中資格老地位高,到湖南後怕有不利於他的行動,表示不願這兩軍開到長沙,不願與這兩軍一起作戰。我說:「擬作戰計劃時我會參加意見,江西方面有孫傳芳的隊伍,我們拿二、六兩軍到江西邊境去準備對付孫傳芳;其次我保證若二、六兩軍有不利於你時,我們廣西幫你。」唐生智得我們保證後,下了更大的決心,我們離開長沙後他即就任代省長,並召開軍事會議,扣了劉鉶及其旅長劉重成、唐希抃及葉開鑫之參謀長張雄輿,辣得很,後來殺了張雄輿等;葉開鑫是趙恆惕死黨,駐岳州,唐生智派兵襲擊,而賀耀組則退往湘西。趙恆惕離湘後由漢口轉赴上海,得葉開鑫的報告即向吳佩孚求援,吳佩孚答應了,派宋大霈、王都慶、唐福山、董政國分四路援湘,而委葉開鑫為討賊聯軍湘軍總司令兼湘省省長。葉開鑫有了後援,一個反攻,從汨羅江前線打到長沙,唐生智無抉抵抗,節節敗退,一面向國民政府求援。在廣東方面對北伐的態度並非一致的。首先,我們策動北伐時,對第四軍李濟深一說,李即熱烈贊成,李受革命洗禮甚深,對兩廣統一及北伐均極力幫助,但在廣東並非每一個人都像李這樣熱烈支持北伐,唐生智已經敗退到衡陽,國民政府還沒頒北伐令,阻撓北伐最力的是共產黨。當時共產黨大本營在上海,但其黨員可以個人身分加入國民黨,這是十三年中國國民黨改組時決定的容共政策。國父本希望他們加入國民黨後受三民主義潛移默化,以後能為黨國努力,不要與國民黨背道而馳,那曉得共黨是利用這機會來發展其組織。鮑羅廷帶了一批政治顧問在國民黨重要會議中有很大的發言權,在軍中的黨代表大部分是共產黨,在黃埔軍校中他們組織有青年軍人聯合會,此外在農工羣眾中積極發展,勢力很大。他們不只在廣東活動,亦在全國各地暗中活動,他們不贊成北伐,第一,他們覺得還不能完全控制廣東國民政府及竊奪國民革命軍的力量,此外,在北洋軍閥統治下的地區,反而更易於暗中發展,軍閥們注意的是地盤和官職,不注意防範,他們希望發展到成熟階段,各方面都能操縱了再北伐,所以反對北伐,阻撓不遺餘力,蘇俄軍事顧問季山嘉甚至利用共黨分子李之龍等所控制的中山艦,陰圖劫持蔣中正先生。蔣先生是革命政府的軍事重心,主張北伐最力,幸而及早發覺,反而打擊了共黨力量,驅逐了季山嘉,使北伐阻力頓減,然而國民政府直到六月初才正式下北伐令,任命蔣先生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此時唐生智已就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而第七軍鍾旅已於五月中旬先行入湘支援唐生智,到七月九日蔣先生才正式就職。就此段事實分析之,我們不能說我們不推動北伐就不可能北伐,但我們的確促使北伐提早,蔣總司令是極力要北伐的,而我個人是主張最堅,而且希望提早北伐的。順便提一提廣西省內對北伐的態度,當時亦有反對北伐的人,其中以侯人松反對最烈。侯是保定學生,任參議或顧問之職,沒什麼實力,但會講話,他是張子武的好友,透過張子武可能與吳佩孚有聯繫。當我們推動北伐時他大唱反調,大意是說:「廣西連年打仗,現在好不容易得了統一,然而民困兵疲,正宜休養生息,不可再勞民傷財。」這議論亦不無道理,還好當時軍人守本分,不隨便聽,只有少數文人聽他的。北伐前夕,為了先統一意志,我們曾舉行公開辯論,侯人松分析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的力量超過百萬,我們兩廣合起來不足十萬,寡不敵眾,過去多少次北伐都失敗了,現在應生養休息。我們則認為現在是北伐最好時機,吳張合打馮玉祥,孫吳則貌合神離,我們兩廣是一致的,北洋軍閥人數雖眾,但勝不相讓,敗不相救,正是我們將其各個擊破的機會,此機不可失。此外革命是有主義有主張的,北伐是國策,不能隨便反對的。在當時李、黃、白是一致的,侯人松等反對無力。

(以上第一百零三次訪問,五十四年十二月四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