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編 廣西的建設 (二七)對滇軍唐繼虞部作戰檢討

甲、唐軍優點:雲南民性勇敢兼能刻苦耐勞,滇軍能征慣戰有其歷史淵源,清末李經羲任雲貴總督,請蔡鍔到雲南編練新軍。松坡先生訓練新軍很有辦法,編印「曾胡治兵語錄」,每一將領幹部人手一冊,人人必讀,所用幹部有唐繼堯、顧品珍、羅佩金、趙又新……等均為士官生,均為一時之選,無論督練新軍、辦講武堂均有成績,均用士官生精神來辦,滇軍中下級幹部大半是講武堂出來的,所以護國軍之起,完全是松坡先生以他在雲南辦軍事辦學校的基礎而倡導的。護國軍之役,松坡先生帶一支部隊到四川。袁世凱知道四川本地軍隊不可靠,派北洋軍隊曹親、馮玉祥等赴川,在瀘州一帶護國軍與馮玉祥部遭遇,打了一仗,護國軍部隊少,但戰鬪力強,我親自聽到參與此役的孫連仲(當時是連長)說過,護國軍有一連人在鍋山防守,孫連仲等猛烈攻擊,後來此連人自連長以下全部陣亡,無一活著,孫在護國軍陣地上看到陣亡護國軍每人服裝整齊,帽子戴得整整齊齊的(滇軍戴紅緞邊的帽子,稱紅頭軍),可見滇軍訓練之佳。不過當時滇軍有政治上好的號召,精神奮揚,此次唐繼虞率師侵桂,雖然滇軍仍有其優良傳統,但在政治號召上不行了,作戰精神自然亦受影響,何況主帥唐繼虞等於是官僚,平常作戰還帶軍樂隊……等,怎能與松坡先生時相比?乙、唐軍缺點:(l)戰略失敗:第一、吳學顯要爭功,搶先到柳州,此時呂煥炎縱隊在中渡,我得此消息,即要呂到柳州做城防工事,遇敵來攻,堅守待援,吳學顯冒冒失失來了,被呂縱隊及民防部隊一打,敗退了。(吳兵力四五團約幾千人,兵力不大。)第二、部分王潔修精銳部隊在三江打敗了我滯敵部隊,但亦不等後頭隊伍就到沙浦來了。黃會辦調南寧外圍兩縱隊到柳州來,會合有五個縱隊反攻沙浦,我們桂林部隊趕到後,第二次攻擊就把王潔修打垮了,王也因此喪命,至於劉顯潛軍也很快被擊潰。總之,滇軍未集中兵力而被各個擊敗,這是戰略上的錯誤,否則集中兵力再攻柳州,我們不容易守。(2)情報不靈活,不能協同作戰:龍雲軍佔南寧,我軍在南寧外圍暫採監視狀態,柳州吃緊,黃會辦自南寧外圍調兵,滇軍一點也不知道,我民眾附和我們,不洩機密,滇軍有錢也買不到情報,否則龍雲軍發動一次攻勢,我們也不能抽調隊伍了。再說龍雲與唐繼虞不能呼應,不能協同作戰,而唐本軍也不能呼應,不能協同作戰,其情報不靈,通訊太差有以致之,致遭各個擊破。(3)後方勤務太差:滇軍不了解廣西,不知廣西軍民的確打成一片,民眾敵愾同仇,空室清野,且有團練組織,沿途對其襲擊,他們帶來幾百擔煙土作為補給之用,結果未能收效。(4)在沙浦懷遠兩役,打的都是背水戰,計劃都不周密,在沙浦只有一座浮橋,是否堅固很成問題、砲一打命中後軍心即慌亂了,如多架幾座橋進出容易軍心可定,敗了也有退路。在懷遠則根本無退路。固然背水陣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戰例,但要有好的將領,且官兵要有必死決心,情況不同、軍心不同即成問題。以上四點是滇軍打敗仗的原因,總講起來還是一個「驕」字。唐繼堯是主帥,他不把廣西放在眼裏,以為幾千人沒什麼,隨便委兩個旅長給李黃,主帥如此之驕,底下亦驕,因驕而輕敵,處處往勝的方面著想,沒臨事而懼,未雨綢繆,因而大敗而返。丙、聯軍缺點:(l)訓練不足:我們部隊接連作戰沒有時間訓練,同時打陸沈後,收編很多,他們與我們原來基本部隊配合作戰,戰力懸殊。固然新編部隊沒發生什麼意外,究竟戰鬪力差一點,對他們有此觀感,作戰時便不敢放膽使用在衝要地方,指揮時便感到不便。(2)武器彈藥缺乏:我們武器很複雜,拿步槍來講有正規步槍、七九步槍、六八步槍,還有日本造的六五步槍(村田式槍),更老式的九響槍也在使用,更不好用的是廣西土造的,不準確,連打五發以上口徑就澎漲了,由於武器缺乏,所以複雜而新舊並用。重武器方面也不行,很少,一團有四五挺機關槍、水機關槍就算不得了。山砲號稱一營,砲是李任潮送的,但一連兩門,一營不知是四門或六門,就這總算有重武器了。至於彈藥的缺乏也很嚴重,一枝步槍有一百發到一百五十發就算多了,二百發算不得了了,我們後勤能攜帶供應的也很有限。重武器是為利器,彈藥更缺,打沙浦時,只有五發山砲彈,如不命中,情況就不一樣了。丁、聯軍優點:(l)精神戰勝:指揮戰力不齊整的複雜隊伍,對付強硬的滇軍,其訓練、槍械均優於我,取勝之道在精神上。唐繼堯輕敵,吳學顯、王潔修亦輕敵,均未集中即來攻擊,我軍在戰略上能集中兵力使用;在戰術上能利用地形採側背包圍,動搖敵人;在戰鬪上因彈藥少不能持久,所以火戰經過很短促,準備好了,短時期射擊即衝鋒肉搏,基本部隊在前,收編來的部隊亦跟過去,大家拚命,這是聯軍本身的最大優點。(2)得人和地利:我軍得民眾之助,空室清野,團練襲擊,對滇軍威脅很大,在唐軍沙浦敗後撤退中,聯軍迫擊所獲戰利品反不及沿途民眾所獲之多。此外廣西地理客軍究竟不熟,因此不能充分利用地形,而我可充分利用大敗滇軍。本來在客地作戰,人和地利等問題應先發掘出來研究,而侵犯他省,不是名正言順,自己隊伍的紀律之維持又是另一問題,滇軍發動之前恐怕全沒考慮這些,宜乎其敗,而我終在困難中獲勝。

(以上第九十九次訪問,五十四年十月二十八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