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編 廣西的建設 五、統一廣西 (一)養痾廣州默察時局

民國十一年我率部反攻回抵百色後,將軍權交還馬曉軍司令,馬司令委我及黃紹竑為兩統領,我因足傷不得不暫離桑梓赴粵治療。馬司令奉馬君武省長命率部開赴南寧,因我軍擁護國父,旗幟顯明,沿途一再遭受陸(榮廷)系隊伍阻難,等於打到南寧。抵達目的地時馬省長已離省城,馬司令有見於局勢複雜,將隊伍交給黃紹竑,離軍他去。黃紹竑亦認為無援在南寧立足,準備轉入廣東欽廉,折向高州,再回到他的故鄉容縣,此時李德公(宗仁)率兩支隊駐紮鬱林,派人在高州等黃,邀他到鬱林使兩部合而為一。李、黃為陸小先後同學,又同為新軍一派,意氣相投,黃慨然接受,以李居首,分為三支隊,支隊司令分別為李石愚、何武、黃紹竑。此時黃部有眾千人,有械五百餘,李命他駐紮容縣。容縣去梧州不遠,沈鴻英有一旅(馮葆初)駐梧州,而其主力在桂林,黃紹竑有一堂兄弟黃毅庵做沈鴻英的秘書,黃想透過堂兄,由沈鴻英作名義上的收編,藉此以圖向外發展,便和李德公先取得默契,再托黃毅庵替他向沈說項,沈當然大為高興,委黃做第八旅旅長。李德公名義上則係陸榮廷所屬,他認為黃要向外發展,力量稍嫌單薄,暗調兩營精銳由俞作柏統帶而歸黃指揮。表面上李黃已分道揚鑣,骨子裏是唱雙簧。黃紹竑既被沈委為旅長,與馮葆初旅即係友軍,因此隊伍向梧州移動,此時他暗中派陳雄(傑夫)為駐廣州代表,並命陳向我徵詢今後發展意見。我治足傷期間默察時局,覺得我部在廣西既不應從沈,亦不應附陸,相反的,該乘機異軍突起削平陸、沈,統一廣西,其後率廣西健兒匡助國父的革命事業,唯有此途才是我們應走的,我分析如下:(1)廣西隱含三分之勢自辛亥至民國十年秋,廣西本在陸榮廷的絕對掌握中。辛亥、討袁、護法諸役,陸榮廷均建殊功,民五且伸其勢由於廣東,民六以陳炳焜署理廣東督軍,譚浩明署理廣西督軍,而自任兩廣巡閱使,聲望甚隆。此時國父被國會非常會議選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宣言戡定內亂,恢復約法。最初國父與陸尚相安無事,後即漸生齟齬,陳炳焜予大元帥府許多難堪,受輿論攻擊,六年冬陸榮廷易以莫榮新任廣東督軍,莫上任後許撥廣東省警衛營二十營與陳炯明,而由陳以援閩粵軍總司令名義率領入閩。次年五月,政學系李根源等活動改大元帥為七總裁,國父因此離粵赴滬,直至九年八月粵軍回粵,陸榮廷敗回廣西,始返廣州。越一載,粵軍攻桂,逼得陸榮廷、譚浩明等由龍州逃往安南,這是陸榮廷的大失敗,其失敗種因於他的缺乏現代知識和政治頭腦。當陸榮廷主力遭挫時,其駐桂林部屬沈鴻英見機投順國父(時任非常大總統),國父亦知其詐,使黔軍滇軍共擊之,沈鴻英逃入湘境。國父親赴桂林,督師北伐,而陳炯明另有陰謀,十一年盡撤入桂所屬回粵,阻撓北伐,六月十六日且公然叛變,砲轟觀音山總統府,入桂北伐軍先後撤出,予陸榮廷東山再起、沈鴻英捲土重來機會。九月十二日陸榮廷在龍州通電就北方政府所委的廣西邊防督辦職,其舊部林俊廷、劉日福、陸福祥、陸雲高、蒙仁潛、韓彩龍、韓彩鳳、譚浩明等咸歸其統轄,轄區自南寧向西北至百色以北,向東北至慶遠,向東至鬱林,勢力迅速膨脹,並向柳州、桂林逼進中。另一方面沈鴻英先退向湘邊,再輾轉入贛南,於十月六日通電回桂,要求國父許其假道粵邊(駐有北伐軍),國父召開會議討論,蔣(中正)先生主張加以羈糜,委以名義,使其回桂,以減少北伐阻力,沈部遂順利回桂,十一月一日抵桂林,六日佔雒容縣,攻韓彩鳳於柳州,展開陸、沈相持的局面。十一年年底,國父命滇軍(楊希閔)桂軍(沈鴻英)粵軍(許崇智)合擊陳炯明,沈鴻英乘機經梧州入廣州,次年一月二十四日,又在海珠江防司令部藉開治安及軍事會議,冀盡殺在粵要員,幸各要員警覺未赴會,而沈陰謀暴露,三月二十日北方政府任命沈鴻英督理廣東軍務善後事宜,沈在粵公然叛變,後被擊退,然沈在廣西仍轄有桂林、梧州等要地,仍與陸部爭柳州。綜上所述,當時在廣西最大兩勢力為陸榮廷、沈鴻英,兩人均受北洋軍閥利用,沈為反覆小人,陸則欠缺新知,雙方相持不下。我認為黃紹竑若與李德公名義上各屬沈、陸,實質上都是有抱負、有決心,與沈、陸格格不入氣味不投的,兩人若聯合起來,轄區雖小,力量雖薄,但不失為新興的勢力,乘機崛起,未嘗不可與陸、沈在廣西鼎足而三,進而削平陸、沈,統一廣西,這是我分析廣西隱含三分之勢的大概。(2)三條路擇其一我們要統一廣西,但靠什麼助力來統一?統一後我們走向何方?這是先要決定的大前提。我對陳雄分析現在我國由於地域有異或由於主張不同而形成三大力量:第一、北洋軍閥;第二、聯省自治各省(主要為湖南);第三、革命陣營(廣東)。我們到底是依附北洋軍閥?是附和聯省自治?或是投奔革命陣營?這是讓我們選擇的三條路。以直系為主的北洋軍閥目前力量最大,聲威最隆,有以武力蕩平全國的企圖。固然統一中國免不了要用武力,但沒有好的主義、好的政府、好的組織,光靠槍桿子是不會成功的,何況北洋軍閥內部也四分五裂,各佔地盤、各植力量,對外又各依附帝國主義,這條路是行不通的。聯省自治也有其理論根據,中國太大了,各省自治,先把自己的省建設好,再合起來共建一個中央政府,像美國一樣,各州有各州的自治權,而中央亦有其職掌,這就不用你征我討連年爭戰,湖南即公布過省憲,浙江也曾步後塵,似乎這是可行的途徑。但是我覺得這理論只是它的表面,骨子裏是「保境安民」的地盤主義——湘人治湘,北人不要南下,南方的革命軍也不要北伐。我想我國歷史上凡是由分而合的大一統時代,總是國富兵強,都能向外發展,如果由合而分那是進入亂世,彼此征伐,聯省自治等於把國家分成許多單位,和大一統的局面相去太遠,因此我覺得走這條路前途渺茫得很,不能走。最後我提到以國父為首的革命陣營,固然目前力量微小,轄地無多,但中華民國係由國父創造的,有主義、有政綱、有政策,口號顯明;合乎民眾需要,順應時代潮流,因此我們唯有投奔革命陣營,協助北伐,完成建國大業才是我們應走的坦途,我要陳雄回去梧州報告我的主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