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編 回教事務:中國回教協會 一、回教

二十七年,政府遷到了漢口,當時日本人想分化西北的回教,西北有馬鴻逵和馬步芳都是主席,日本人派了個在瀋陽做教長的姓張的去說服馬鴻逵,張不敢去,遂寫一封信,用飛機以通訊袋投下去,大致要他連絡西北回教,在西北成立一回教國,馬鴻逵即將這封信送至漢口中央政府。有一天委員長見我,把日本軍閥分化我民族回教等事同我談,問我中國回教有無組織,我對他說民國元年時中國有個回教促進會,但不普遍,負責人馬隣翼擔任過甘肅省教育廳長,但局限於甘肅河北等一部份教民參加,效果不大。委員長認為有組織的必要,組織起來可以防止敵人的分化,進一步也可產生力量。同時,時子周和另外幾個先生組織了一個回民報國協會,意在團結教胞在政府領導之下,發揮同胞的力量。當時我就打電報請唐柯三、達浦生、哈德成、馬松亭四位有名的教長及孫繩武、王敬齋同另外一些先生,來武昌開會交換意見,並成立中國回民救國協會。在武昌開成立大會時,我請委員長主持,委員長說他是基督教徒,怎能去主持,我說去主持大會不是宗教的,是政治的,以示隆重,他即應允,我請時先生做會長,因為他是發起人,但他堅持要我做會長,當然委員長也希望我來主持。二十八年開全國代表大會,各省市選舉代表去重慶開會,大會中選舉理監事,並由理監事中再選舉常任理監事,他們選我做理事長。我在大會中建議把回民救國協會改為回教救國協會,很多教胞不願意改,他們把民族和回教視為一體,我認為在唐朝天寶年間回教經由水陸二途,傳入中國,教徒藉經商經水路先來廣州傳教,先建光塔寺於廣州,再傳至泉州建有麒麟寺,再至杭州有鳳凰寺,由沿海再沿江向內地傳;另一條由陸路傳來,安祿山、史思明之亂,安史圍攻長安,唐向回紇借兵,長安空虛,郭子儀已退休,由李光弼帶兵,郭恐回紇兵入長安不退,故隻身持劍出城退回兵,說現在已不需要兵,回將不信郭尚在人間,經證實,回將即跪拜退兵。從此,回教或回紇的稱呼合而為一,因為回紇的人都信回教。但我們好多是漢人並非回族,只是信仰回教,怎能稱為回民呢?回民是維吾爾族,不可以訛傳訛。回教就是依斯蘭教,依斯蘭教是回教的世界統稱,回教名稱的由來,據歷史所載:「回回」,國名,當宋代據有東亞,又名回鶻,即回回之轉音,又稱畏吾兒族,繁殖於天山南麓,清代稱此地帶為回區,唐朝此區奉摩尼教,宋元以來改奉回教。回紇國,在漢時稱為西域(漢通西域,斷匈奴右臂),即今新疆省城,宋元時,其國王帶同其人民皆皈依回教。回教傳入中國的年代:據唐史所載,唐高宗永徽二年(西曆六五一年)大食遣使來朝,但據稗史(回回原來)所載,唐太宗貞觀二年回教入中國,想大食波斯商人經商由海道來中國者此時已有可能,不過遣使正式朝貢,則自唐高宗時始。大食國為阿拉伯帝國,係穆罕默德所建,橫跨亞洲西部、歐洲東部、非洲北部。回教協會以前的回教團體,除回教俱進會民元在北京由馬隣翼等發起成立外,民十八年馬福祥將軍在南京組織中國回民公會,馬良於民國二十三年在南京發起中華回教公會,促進會在西北及四川雲南有發展,中國回民公會、中華回教公會的散佈力量未出南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