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編 軍訓八年 國民兵教育

國民兵教育即壯丁(十八——四十五歲)訓練及高中大專的軍訓。軍訓部設有國民兵教育處,管壯丁及學生軍訓,掌管國民兵教育的規劃、實施、督導、考核,同軍訓幹部的任免、升調、獎懲等事項。甲、國民兵教育照中央的徵兵法令,十八至四十五歲的男子都應接受國民兵訓練,在不妨礙其生產的原則下,各縣市編組實施,這即是中國古時全國皆兵、寓兵於農的良好制度。我們在中國歷史上講到兵役法,在歷史上比較可考的,夏、商、周三代起,所謂寓兵於農,在農村中訓練壯丁,利用農閒講習武事,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在農閒時召集訓練,使人民普遍有自衛的能力,自衛然後才能衛國,使大家盡保衛國家的責任。壯丁訓練就是根據中國傳統上這種尚武的精神,訓練是要使全國壯丁養成軍人的精神紀律、生活、習慣以及粗淺的戰鬪技能,每一個壯丁,必需具有戰鬪上的簡單技能,例如:前進、停止、射擊,戰時徵調來施以短期訓練,即可在戰場上使用。古來這種全國皆兵的制度,三代以來,以至於唐朝的府兵制,無不本於祖先良好的全國皆兵的精神立國,漢武帝、唐太宗在歷史上都是很輝煌的,武功赫赫一世,相傳至宋朝,宋太祖得天下後,見唐朝藩鎮之禍,遂廢徵兵制,而用募兵制,內重外輕,國防空虛,國力一天天衰弱,至南朱偏安之危局而終於亡國,其亡國原因很多,其重要原因之一即廢了徵兵制。國民兵的壯丁訓練,在抗戰時,普遍施行的省份很少,因除了要有幹部外,鄉村的組織也很重要,例如:縣以下之鄉、鎮、村、街一定有基層的政治組織,否則戶口不全,何以知道多少壯丁,又怎樣知道壯丁的年齡,有了基層組織,就掌握了戶口,壯丁就可以編隊,幹部即可編組訓練,各縣市的幹部多是自己找,也有省府派下去的。總之壯丁訓練的效果在抗戰期間很差,因為各種條件尚不具備,戰國時管仲相齊,創行軌、里、連、鄉之制,一方面有政治的組織,一方面有軍事的組織,我們在廣西時,即仿照此種辦法,省主席兼民團指揮官,縣長兼民團司令,鄉鎮長兼大隊長,村長兼民團分隊長,雖非完全理想,然比任何省份都普遍徹底而有效。因為民團有了組織,有了訓練,治安也就沒有問題,在公共建設方面也易推行。抗戰時築湘桂路,延長至貴州境內,湖南人口三千多萬,廣西一千二百多萬,擔任同樣長度的工程,廣西省築得特快,廣西因有組織易於推動,湖南則人數往往到不齊,張嘉璈(公權)任鐵道部長,他親自向我報告不同的觀感。又如過去我們在廣西建築水利,像築塘築壩等等,實行都很順利,本來廣西的桐油出產很少,後來經過組織一提倡,不到幾年廣西桐油產量居全國第四位,可見組織的重要性。我們先在壯丁訓練方面有了組織,二十三年開始徵兵,好多省份徵兵要綁、拉,拉來了還會逃掉,在戰時組織更重要,例如配合游擊戰,運糧運餉,桂州之役,因民眾組織配合得好,所以收效很大。乙、學校軍訓學校軍訓,規定在高中及高中同等學校養成預備軍士,大專養成預備軍官,利用暑假集中訓練,當時因遷就事實,沒有現在的設備完全,時間長。中國古時文武不分,也無所謂軍事學校,而是兵農合一,寓兵於農,我們寓將於學的措施,即是發揚古制,養成大量的幹部。配合徵兵制度乃造成預備軍官的最重要目的,現代進步的國家皆如此實施,當時檢討,效果不太,抗戰時從未將文學校訓練的預備幹部編入部隊服役,做教育幹部,其原因是訓練不夠,也無法令,限於種種條件,只有理想而未能徹底達到目的,好多是有名無實的制度,頂多使壯丁受召後比較容易接受軍事教育。學校中軍事管理是收到效果的,學生在生活上紀律化、行為規律化了,學校的教官是由軍訓部派任。

軍學編譯處的職務是軍用書籍圖表的編譯審核,欲統一全國軍事教育,需先統一軍用圖書,使典、範、令為大家共同遵守。軍訓部自二十七年在武漢由訓練總監部改為軍訓部後,我們對統一典範令、統一教程特別注重,過去我們曾用過德式操典、日式操典,尤其馮玉祥部曾用過俄顧問,沒有統一,各自為政,軍學編譯處處長楊言昌,士官學校的前輩,很受人尊重,他原是訓練總監的軍學編譯處處長,我們不分國別,英、日、德、俄的典範令教材都有,各兵科先起草案之後,經過本兵科兵監審查,編成草案,發到各戰區,由各戰區之飽學及有經驗之士簽註意見,最後將各方意見蒐集至軍訓部,再交至各兵種學校逐條演練,再轉呈軍訓部,由軍訓部召集各兵科學校之代表開會,逐條討論修改,我本人,除非有要公,一定出席,主持討論會,偶有不得已,由劉次長士毅(他是日本砲工學校及帝大造兵科畢業,學具專長)、次長王俊(日本陸軍大學畢業)代理主持。我要求出席會議人員,開會不論階級,有意見儘管發表,儘管辯論,辯論無結果時,再請教外面的專家,非常慎重。我記得操典中,防禦,說消滅敵人於陣地前(日本操典)或陣地中(俄國操典),辯論很久,相持不下,後來寫信去陸大和國防研究院去徵求意見。日本是主張利用縱深火力殺敵人於陣地前,俄國主張斜射,待敵人衝進陣地後實行側正各方面火力消滅敵人,結果各方的意見和與會人士的意見一樣,是兩種主張都有,仍無結論。我後來提出意見,要大家討論,我提議消滅敵人於陣地前或陣地內,戰略戰術本應靈活運用,若有足夠縱深的火力消滅敵人於陣地前固然好,可免敵人突進陣地後動搖軍心,若不能,敵人已入陣地,自然仍需消滅敵人,我一再強調,不要因我提議而不表示異議,有意見還是希望大家提出,結果大家都同意我的修正意見。我們修定典範令要適合戰場實際的運用,不是空講理論。各兵科典範令合計四十八種之多,都是經過審慎研討以後才用部令頒發。其次對於各軍分校及兵科學校所用的軍事教程,例如戰術、築城、地形、兵器四大教程及其他教程,皆由軍訓部詳核之後才頒發,軍用圖書圖表也皆經過審核,認為合乎法定者才准印發,私人對於軍學方面之著作或翻譯也是經過送部審核後才准印發行,為了鼓勵他的著作,也是保障其版權,有了版權,才能使其熱心發展。此外鑒於列強軍事學的日新月異,軍訓部也特別要於駐在外的武官蒐集新的軍事著作。軍訓部負責這份經費,軍學編譯處譯的書籍,大半是武官們蒐集來的外文書,編譯官們翻譯的新書有些在軍事雜誌上發表,使大家能取人之長。會計處:在戰前我在廣西地方服務時多,抗戰開始,委員長有電報要我到南京,後來到了武漢又要我任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長。我在中央服務,除此之外,又兼任過桂林行營主任,也兼軍委會校閱委員會主任委員。抗戰八年中,遇必要時,也赴戰區指揮作戰,保衛武漢時是代李德鄰將軍指揮,崑崙關之役是在桂林行營範圍內之事。總之我在軍訓部時間最長。在廣西時我曾倡導經濟公開、人事公開、意見公開,我想將這種主張帶進軍訓部。會計處長劉逸奇做事認真,廉潔守法,當時我同部中一般職員說話,常常強調樹立廉潔守法的風氣,對於有些單位主管人員過去玩援貪污之作風痛責。我們在軍訓部,對於報銷,確實做到實報實銷的地步,對於經常費、臨時費是按照核准數領,絕不準有虛報造假的情事、我令會計單位劉逸奇負責,不稍寬假,開始時,部內同事,多覺不便,過份認真。我和劉士毅、王俊兩位次長說,一定要做到自身實報負責的地步,我們出差時,隨從人員所用,跟隨之總務人員要照實列報,我們兩位次長除照領每月之薪水外,絕不預借,一般人員也無透支之積習,這所謂同甘共苦,上下一心。日久,全部官兵不僅諒解,而且贊成這種作風,對於主管會計人員最後也就沒有怨言。因我為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長及校閱委員會的主任委員,經常出去校閱及視察,旅費不夠應用,軍訓部預算中特別規定有二千元作為我旅費用,也要檢據報銷,並非給我個人用。抗戰末期,法幣貶值,軍訓部決議增加,仍然實報實銷。我主持軍訓部,對於中央的法令絕對遵守,各單位不得有所違誤。本部對於規定各軍事單位的公債金需按月報核,本部遵照報核從未有誤,別部有曾未報核者,軍政部規定各機關學校之經費報核甚迫,以免拖延有流弊,本部從未拖延。南嶽軍事會議中有一次,何應欽總長為本部對於經臨費報核之迅速傳令嘉獎。勝利還都,中央軍事機構改成國防部,本部奉令結束,有關結束事宜,以八年時間不可謂不久,因本部自開始對於經臨費樹立健全之基礎,絲毫不亂,很短時間內即結束。分預算數、計算數、結餘以及軍政部、容計部核准之各文號一一列表,每年列總表,作一結算,八年如一日,裝訂成一巨冊付印,一面將歷年結餘兩億多元解繳聯勤財務署,一面將付印收支總報告書分別函送有關部署存查,各機關得我總報告後都認為,經過八年之軍訓部辦理結束如此之迅速,實不多見。我們再拿一件小事來說,現在當主管的一切生活費用,包括臘燭火柴一一由總務處送,我在軍訓部內,一草一木都不準總務處送到我家,若我家由總務處送主副食及供應一切,次長及以下之主管送不送?官兵送不送?若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