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編 軍訓八年 軍訓部職掌概要:

1.軍隊教育

2.軍事學校教育

3.國民兵教育:(一)學校軍訓(二)壯丁訓練

4.軍學編譯處:軍用教材及圖表之編纂審核1.軍隊教育:中國前清末年開始訓練新軍,成立三十六鎮,每鎮等於一個師,當時普法戰爭甫告結果,德國打了勝仗,掌管練兵的廕昌剛由德國學成回國,採用德國軍事制度,操典完全抄襲德國操典,與後來我們學日本的操典無多大不同,僅是德國操典是用左肩背槍而已。典範令是統一全國軍事教育的基礎,編纂典範令必須根據編制及裝備,編制是軍隊組織的基礎,裝備是軍隊戰力的基礎。德國軍隊的編制是根據其自己的情形而定,日本亦復如此。我國過去只知抄襲,條件不同,自然不會合適。講到我們自己的編制,我們沒有準則,當時的編制,在中央方面有調整師、普通師,普通又分甲、乙、丙,操典的編纂要依據那種師編實是問題,編制戰鬪員的多少、火力的強弱,與佔陣地面積的大小自然不同,何能一味抄襲人家的操典,教育上不能統一,理論更缺乏根據。講到裝備方面,很複雜,有日械、德械、俄械,不僅步槍不同,機槍和砲亦不一致,因此,我們無一標準編制裝備而定操典的準則,所以只好用人家的典範令。軍訓部是民國二十七年中央政府撤至武漢時成立的,因為初成立,即重新編纂典範令,以期練兵有個準則,因戰時不易蒐集材料,政府不久向重慶遷移,暫時只好採用民國十九年仿照日本編制的總監制,二十四年訓練總監頒布操典,在內容上和日本的大致相同,當時軍訓部只好暫用,到重慶後,軍訓部才著手編纂獨立自主的典範令。民國二十五年中國初步統一,但是全國的陸軍,原是屬於各省省長,統一後,應屬中央統轄,然仍有其地區性,編制不一,裝備不同,訓練方法也不一致。二十六年,抗戰初起,全國陸軍統計有一百八十二個師,四十二個獨立旅,九個騎兵師,六個獨立騎兵旅,四個砲兵旅,二十個獨立砲兵團,軍訓部負責訓練這些部隊,當然要根據戰時的需要。當時武漢軍事會議,原則決定戰略要持久,戰術要速決,面對裝備優勢的敵人,要採用游擊戰與正規戰配合,要集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此一口號是本人所倡導,蒙最高統帥嘉納)。本部依據上列要旨與精神,頒布戰時軍隊教育令,如:

1.基本教育時間盡量減少,對士兵教育著重戰鬪教育、精神教育及軍紀教育,使士兵在短時間能負起作戰的任務。

2.使各級指揮官與幕僚養成指揮能力,各兵種協同戰鬪教育。

3.以三分之一的時間,訓練游擊戰及夜戰。頒布戰時整訓部隊教育綱領,游擊戰的綱要,都頒發給各戰區,使各戰區依據戰時整訓教育綱領及游擊戰綱要,實施其戰時計劃。軍訓部令各戰區成立戰區幹部訓練團,各集團軍,或軍或師應成立戰時幹部訓練班或成立軍士訓練班。軍訓部因各戰區面積廣大,組織若干巡迴教育班,分派至各戰區,對於幹部訓練團、幹部訓練班等教育機構之新的兵器或裝備實施示範演習,藉幹部普及官兵大眾。各戰區照戰鬪序列,至抗戰中期已發展十個戰區及兩個游擊戰區:第一戰區在洛陽,二戰區在山西克難坡,三戰區在江西上饒,四戰區在柳州,五戰區在老河口,六戰區在恩施,七戰區在韶關,八戰區在蘭州,九戰區在長沙,十戰區在立煌,另外有魯蘇、冀察兩個游擊戰區。抗戰中期我們已有三百五十個師、三十一個旅、一百一十二個團,海軍尚有少數艦艇同佈雷隊,空軍各種飛機共有五百架,當時軍事委員會,認為陸海空軍種多兵種更雜,要瞭解各部隊訓練的情形,在委員長訓練重於作戰的口號下,組織校閱委員會,該會組織系統如下表: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校閱委員會組織系統主任委員(軍訓部長兼)常務委員(軍訓部次長兼)主任委員辦公室主任辦公室第一科第二科第三科第四科委員常設校閱組臨時校閱組

一、委員由軍事委員會有關部會派員兼任。

二、臨時校閱組校閱官由有關機關調派並施集訓。

校閱委員會由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長兼校閱委員會的主任委員,有關部會首長或次長為校閱委員會委員,校閱委員會下設若干校閱官組,選調有關部會及各軍事學校成績優良之軍官充任校閱官,分派至各戰區擔任校閱的工作,輪流施校,就中或者扈從委員長親臨校閱,或隨從參謀總長,或副參謀總長代臨校閱,或經由各校閱組秉承委員長的命令校閱,在戰時雖不可能實施定期校閱,按受校部隊整訓期間的久暫,賦予適合於進度的測驗科目,全國部隊經過較長時期的校閱組的督訓、策勉,氣象日新,戰力漸強,各級部隊長對於教育訓練班提高興趣,對於部屬的學術技能,也提高其熱忱,中央嚴格訓令,作戰成績與訓練成績並重,校閱成績良否為升遷處置黜陟之標準,各軍師單位成績之優劣,為優先補充之依據,因此部隊風氣漸趨好轉,士氣亦漸發揚,因而有第二次三次長沙會戰、崑崙關會戰,予敵人以重創,在一般的評論,皆因部隊經適校閱整訓而收到此種戰果。在抗戰八年,我們經過的戰役多次;雖然失敗多成功少,因為根據抗戰以來的經驗,我們統帥部隊作戰的方略、敵情判斷,各戰區指揮官也能俗對各戰役予以適當部署,然每一會戰戰役的結局,多未能依照計劃,收到預期的戰果,都是因戰列部隊尚未圓滿達成戰鬪教育,都是因戰鬪不能達到戰術的要求,戰術不能達到戰略的要求。校閱組的一般意見,國軍的優點,在民族意識的堅強、團結、鞏固,具有犧牲的精神;缺點:1.命令實施不澈底。2.軍隊教育訓練生疏:戰場上最基本的戰鬪技能與射擊教育很生疏,有少數部隊的士兵對於舉槍瞄準、擊發尚不懂,有些士官不會裝步槍的標尺,這都是各級幹部未能教授新兵之故。3.應戰的準備疏忽:不知先將有關的基本戰鬪教育完成,各部隊長有如此觀念錯誤;只知兵源多,而不選擇素質。4.缺乏愛護武器的精神。5.部隊中人事經理尚未澈底依據法令辦理。針對各項缺點,要把革命軍人的精神加強,增進學術的技能,在戰時校閱的重要意義,在積極方面要增強其戰鬪的精神,消極方面改除部隊的惰性,在部隊中,有「不怕作戰,就怕訓練」的錯誤心理,校閱組要以訓練重於作戰的正確觀念來糾正。校閱委員會校閱以八項科目為主,察看其戰鬪力的強弱,八項皆為動作前進而基本的重要科目:

第一項:各個戰鬪教練。士兵在戰場上前進、戰鬪、停止、利用地物、偽裝等動作,訓練是否純熟,養成每一個士兵都有作戰的能力。

第二項:射擊。步兵的輕重兵器射擊、基本射擊、輕重機關槍射擊、超越射擊,和故障排除等動作的校閱。

第三項:劈刺術。劈刺是步兵,刺劍是騎兵,雖然武器進步,然與敵人近戰時,仍需白刃戰,動作熟練,技高膽大,增強信心。

第四項:手榴彈的投擲,要熟練準確。

第五項:簡易工事的構築。戰時需先構工事,以資防禦。

第六項:偵探、熱心、堅忍、剛毅、膽識,無論行軍、宿營、戰鬪都很重要。

第七項:步哨。駐軍宿營時,全軍生命安全所繫,自當特別加強。

第八項:班戰鬪教練。連是戰鬪單位,班是連中最小的戰鬪羣,抗戰期中,每班有輕機槍組和步槍組,擲彈筒、火箭筒當非每班都有,火力的配合成為戰鬪的骨幹。以上八項為校閱時對於班長士兵校閱的科目,對於下級幹部都要注重指揮作戰的能力,看其獨斷專行能力的養成,在學術方面要測驗典範令戰鬪綱要,以觀下級幹部的心得。除此之外,校閱委員會並注意部隊的歷史及紀律精神,以及經理衛生等項的總合成績來評定等級,校閱完後,評定其等級以作日後用兵之參考,並建議軍事委員會明定獎懲。自從中印公路打通以後,美國的裝備源源而來,在桂林同昆明我們各設有訓練班,美國派幹部來協助我們在此兩處的訓練。校閱委員會二十九年成立,到三十二年秋天,在此期間分若干校閱小組,至部隊中校閱,不論前後方一概校閱一次或兩次不等,因此,我們對於全國部隊軍事教育的程度,有了瞭解。委員長曾訓令,訓練重於作戰,因此軍訓部對於全國軍隊的訓練都很認真,戰鬪力普遍增強,這是校閱委員會成立後觀察的情形。以後在軍委會討論時,軍訓部建議校閱後,校閱小組即停止,雖建議將校閱委員會常設校閱組取銷,成立督訓處,負責督練同校閱的任務,至此校閱的工作方進入新的階段。各戰區督訓處的工作,以戰略預備隊為基礎,較以前之校閱處為好。督訓處成立於三十二年,也就是抗戰的第六年,戰士的傷亡,士兵的消耗補充很多,因此教育訓練很缺少。幹部的升遷不是憑教育的成績,所以資深或有戰功的幹部都升遷了,多半與其本職不能相稱,苦無適切的補救辦法,降低了幹部的素質,影響戰鬪力,督訓處建議軍訓部注重階層教育,人事升遷以教育成績為依據,建立訓練重於作戰的風氣。督訓制度乃我們新創,能否達成使命,端賴督訓人員努力的程度,所幸各督訓官均經嚴格選拔學驗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