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抗日戰爭 我對空軍建設的三個建議

民國二十八年,我以軍事委員會委員,兼副參謀總長與軍訓部長,並擔任校閱委員會主任委員。於校閱成都空軍回來後,因有所感,即向軍事委員會提出下列三個建議:

第一個建議:設立空軍幼年學校

自二次世界大戰開始,飛機使用於戰爭,精神上予敵以最大之威脅,破壞力亦最可觀。始者,空軍附屬陸海軍,居附庸地位,其損害率較陸海軍為大。自第一次大戰後,各國之競爭增強空軍力量,後逐漸獨立,與陸海軍鼎足而三,成為獨立軍種,其重要性較之陸海軍有過之而無不及。必定有制空權,陸海軍始能活動。在國防上無空防即無國防,殆為近代兵學定論。世界各國均培養優秀空軍人才,若德、蘇、日成立幼年空軍學校,自小養成犧牲精神,鍛鍊強健體格,使其擔任冒險犯難之艱險任務。就中國一般青年而論,體格不健,體力不強,在學力上亦優劣不等,故當時我建議成立幼年空軍學校,招考高小畢業生,受訓六年(初高中各三年)。在訓練期間,除課程照普通中學外,並加強粗淺軍事學識,如跳傘、滑翔及各種體育活動等,幼年學校旨在養成冒險犯難之精神,此議經中央採納,即於四川灌縣設立,以陳嘉尚擔任校長。在臺灣目前擔任巡邏及屢次擊落敵機號稱「空軍英雄」的飛行員,皆係當年幼校出身,現已成為空軍之中堅份子。惜到臺後,周至柔將軍任空軍總司令,為節省經費與時間,故停辦幼校。當時我聞此消息,與他晤談,要他從長考慮,尤其在臺灣空軍官校招生每年不足之情形下,更不應當停辦此一為空軍儲備人才之幼校,結果仍然停辦。至陳嘉尚任總司令時,知招生困難,始復校於東港,因臺灣教育普及,故招初中畢業生,再修業三年,如此可節省三年之時間與經費。

第二個建議:設立空軍軍士學校

按德、日、俄等國空軍編制,分軍官與軍士兩種,美國因教育普及,故不分官兵,只分隊長隊員,我國教育不若美國普及,如以大學畢業生為隊員犧牲,實補充不及,故我建議成立空軍軍士學校。當時以劉炯光為校長,招考軍士,而中學生畢業亦來考,後以軍士作戰立功,若仍當軍士,實嫌委屈,故現在中國空軍亦採美製,分隊長與隊員。

第三個建議:成立空軍通信兵學校

通信有空中通信、空地通信二種,以無線行之,至於陸地與陸地通信均用有線電。通信為空軍之要素,空軍成立以來,均無通信兵科,僅有通信兵訓練班,只為技術人員,不是兵科,故我建議成立空軍通信兵科,當時有空軍人員對我說:「通信兵豈可單獨成立兵科。」我說:「陸軍既可,空軍有何不可,且必要時,空軍通信兵亦可以武器射放。」此議終被採納。

(以上第四十四次訪問,五十三年六月二十四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