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抗日戰爭 四、第五戰區(包括豫南、鄂北、蘇北、魯省東、西、南)游擊戰

大別山毗連鄂、豫、皖三省,東可出津浦,西可出平漢,南可下長江,北可出隴海,地形險要,且山之縱深大,為我國軍抗戰中最重要游擊根據地之一。大別山游擊區,初屬於第五戰區李宗仁長官指揮,後為加強敵後游擊,又成立第十戰區,以李品仙為司令長官。於二十七年秋初,武漢會戰後,第五戰區移駐於豫鄂交界之老河口,轄區為鄂(鄂南不含)、豫(豫北豫西不含)、皖(皖南不含)、蘇(蘇南不含)、魯五省。大別山區初有豫、鄂、皖邊區游擊總司令,以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廖磊兼任,指揮第七、四十八、三十九,三個軍與地方團隊。於政治上另設一政務委員會,兼安徽省主席。至二十八年冬,廖氏因積勞於立煌病故,所遺各職由李品仙接任。

山東以于學忠任山東游擊總司令,沈鴻烈為副總司令兼山東省主席,韓德勤為蘇北游擊總司令,兼江蘇省主席,於各地游擊,統歸第五戰區李宗仁長官指揮,後軍委會為加強敵後游擊,於三十三年冬成立第十戰區,以李品仙為戰區司令長官,兼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指揮第十五集團軍何柱國、第十九集團軍陳大慶,以及蘇、魯游擊部隊。

以上所述為戰鬪序列,至於魯、蘇戰區游擊戰已如前述,今專敘大別山區游擊戰:

自二十七年七月,武漢會戰,敵佔領武漢後,平漢路南段大部亦為敵所佔,皖北、蘇北、山東原歸五戰區指揮,此來便呈隔絕。

1、軍事——第二十一集團軍指揮三個軍與地方團隊,迭向平漢、津浦二路南段守備之敵襲擊、破壞,使敵不能安全使用,並襲擊皖中、皖北敵軍。於二十八年五月上旬,我第四十八軍之一七六師,由師長區壽年率其主力與林士珍之游擊支隊,奇襲敵軍,同時,郝文波反正,夾攻敵人,與敵巷戰數小時,將敵人彈房倉庫焚毀甚多,完成任務,安全撤退。至三十年春,我第三十一軍之一三八師莫德宏,於合肥丘陵地帶,迭向淮南鐵路南段實行破壞,並襲擊守備之敵,敵曾派兵五千多人附砲三十餘門,向莫師掃蕩,因當時廖派部隊策應,故敵未得逞,敵新任司令官塚田攻於三十一年十二月八日,由南京飛漢口,於大別山張家坢上空,為我一三八師擊落,機毀人亡,並截獲許多重要文件。敵為報復及尋覓塚田攻等屍骸起見,乃於十二月調兵進攻大別山區,以第三師團主力,六十八師團及六十四旅團各一部,由鄂東松舖南進,第一一六師團集結望江,第四四師團集中石灰窰,向大別山游擊區根據地分進合擊。我二十一集團軍以第四十四、四十八、三十九軍於大別山各要地阻止敵人,敵我均有傷亡,至三十二年一月二日,敵陷立煌根據地,我軍政人員向皖北撤退,我二十一集團軍各部分散各要隘與敵對峙。至三十二年六月上旬,敵分別退去,我恢復原狀。

2、政治——皖省政治組織,自廖主席主政後,縣以下基層組織,仿照桂省政治組織辦法,組訓民眾。在中央,規定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兼省黨部主任委員,使黨政軍一元化。至縣以下,大致採取桂省辦法,縣長兼自衛團長,副團長為軍人,輔助縣長督練指揮自衛隊。鄉(鎮)長兼自衛隊大隊長,村(街)長兼中隊長。凡鄉村壯丁成年後,均納入組織,接受訓練。武器、彈藥由人民自籌,不足之數由省府補助。皖省縣以下組織,與桂省名異而實同。

3、偽組織完全仰賴敵軍保護,在敵軍佔領區始有之,若安慶、蚌埠等偽省府所在地。而於其他各縣偽組織則未發生作用。

4、共匪新四軍葉挺部在皖南被解除武裝後,殘部由陳毅、張雲逸率領,後經皖省派隊圍剿驅逐,逃往蘇北,勢力逐漸長大,甚至奪取蘇北政權。皖省在八年抗戰期間,共匪不敢蠢動,亦未發生組織作用,可見皖省民眾有組織,皖省軍政當局能提高警覺,且有力制壓,不使其生存。倘各省能照皖省作法,密切配合,則匪決不能得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