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抗日戰爭 三、山西遊擊區

1、山西遊擊區屬第二戰區管轄,自太原淪陷後,軍委會於漢口開會,決定第二戰區部隊不得退過黃河,仍於就地打游擊,違則以軍法從事。

第二戰區直轄部有第六集團軍楊愛源,第七集團軍趙承綬,第八集團軍孫楚,第十三集團軍王靖國,皆為其基本部隊,合共八個軍,計步兵二十一個師,騎兵三個師,中央撥歸指揮者不計。另有十八集團軍轄三師——一一五師林彪、一二○師賀龍、一二九師劉伯承,並長官部直屬部隊四個砲兵團,二個工兵團,勢力甚為雄厚。

山西各部隊以太行、中條、呂梁、五臺、值山等山脈為游擊根據地,佔領廣大正面,不斷擾襲敵人,使敵消耗很大,並壓迫其困守於正太、同蒲二鐵路沿淺狹長地帶。至二十八年春後,敵曾八次攻中條,二次攻澤潞,掃蕩我主力根據地,但因兵力不足,並未達成其願望。至二十八年四旬上旬,軍委會令各戰區發動「春季攻勢」,國軍曾分兵攻襲聞喜、絳縣、橫嶺關等地區,並曾一度攻入敵軍據點——夏縣、解縣,後遭伏敵之反攻,旋即退出。敵據點因作有堅強工事,我屢攻無效,乃以一部監視敵人,主力仍退中條、呂梁根據地。

2、敵第一軍以第廿、卅七師團主力於二十八年五月,由運城、解縣分路南進,第八次進攻中條山,攻佔平陸及茅津渡口,後經國軍迂迴側擊,敵乃撤退。至廿八年七月,敵又調集第一一○、一三五、一○八、三六等四個師團,向我上黨根據地,採分進合擊策略進攻,我為避免決戰,將主力轉移附近山地,俟敵沿白晉公路至晉東南各城市時,我始全力發動側擊,敵陸續回竄,國軍乘機收復已失城市。二十八年十月上旬,敵一○八師團曾分路進攻我呂梁山根據地,經我軍分別阻擊,敵未得逞,仍退原地。

敵為摧毀我二戰區游擊區實力,集結六師團二旅團兵力,發動中原會戰,亦即晉南會戰,經六月之激戰,將我中條山根據地攻佔。中條山與太行山唇齒相依,中條山一被攻佔,太行山即呈孤立,敵乘此際於三十二年四月上旬,以兩師團兩旅團五萬多人之兵力,向太行山根據地圍攻。我第廿四集團軍龐炳勳指揮第四十軍於林縣附近,新五軍於臨洪鎮東南地區,第二七軍於陵川方面,互為犄角,迎擊來犯之敵。敵以優勢空軍支援,分路進攻,先陷我外圍據點,陵川、林縣陣地亦相繼被敵佔領,我乃向外線轉移。當時,太行地形崎嶇,運動困難,我軍各部形成各自為戰態勢,不能互相聯繫。新五軍軍長孫殿英(魁元)於臨洪鎮以西地區運動時,中敵伏兵而被俘,所部衝散,僅餘二十七軍、四十軍仍抱與太行山共存亡之決心,與敵苦苦周旋,繼續游擊奮鬪,惟戰況日趨惡化。第二十四集團軍總部因突圍為敵衝散,與各部失去聯絡,龐炳勳總司令因腿部舊創復發,行動不便,避居臨洪鎮附近之東峽腦,不幸被敵偵出而被俘。敵命寫招降書要其招降第四十軍軍長李振清,龐氏則秘派親信人員告李軍長,協同二十七軍劉進部隊繼續打游擊。總合此次戰役,敵我傷亡皆約五六千人,新五軍則無異全軍覆沒。

敵調集第二十五、三十六師團各一部,於三十二年七月上旬,繼續攻打太行山游擊區,是時,軍委會以劉進接替龐氏,任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仍於陵川附近山區繼續游擊。我軍被敵圍攻,傷亡太大。是時,四十軍已調河南整補,只餘二十七軍於太行山,因受敵匪夾攻,師長陳孝強受傷被俘,團長易惠被匪所俘,部隊損失過半。軍委會以該軍損失過重,令退河南整補,於八月上旬由陵川以南地區撤退,在濟源以北遭匪唐天際沿途襲擊,損失一千多人,至九月上旬由孟津、溫縣渡河,太行山為敵匪所分佔,彼此互不侵犯。

3、共匪在山西以朱德為首,煽動二戰區新編兵團三十餘團叛變,同時,收繳民槍,擴大地盤,專打友軍,不打敵人。後朱德由山西派遣重要將領率軍越過太行山,至冀、豫、魯、蘇、皖各處,按山西策略,初與國軍友善,專收繳民槍,而國軍將領對匪認識不深,警覺性亦不大,有於敵後與匪妥協,或取放任態度,讓匪收繳民槍,擴大地盤。待匪勢力長大,轉打國軍,國軍已難立足,檢討過去,回憶及此,實令人為之痛心疾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