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抗日戰爭 第一次長沙會戰

軍委會設立委員長桂林行營,統一指揮長江以南之第三、四、七、九,四個戰區,重新部署第二期作戰計劃,擴大面之作戰方略,以作長期消耗戰。行營成立不久,即有長沙第一次會戰。茲將敵我雙方戰鬪序列簡列如左:

敵軍:

第十一軍司令官岡村寧次

(兵力共七師團)

第三師團

第四師團

第六師團

第十三師團

第四十師團

第一○一師團

第一○六師團

我軍:

軍委會委員長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

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

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

第七戰區司令長官余漢謀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薛岳代)

第四軍

第五軍

第六軍

第七十四軍

第九十九軍

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龍雲(盧漢代)—轄三個軍

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轄四個軍

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關麟徵—轄三個軍

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商震—轄三個軍

第二十七集團軍總司令楊森—轄二個軍

第三十集團軍總司令王陸基—轄二個軍及一挺進軍

以上兵力共計二十二個軍

敵情:敵鑑於我軍主力位於鄂北、湘北五、九、二戰區內,逼近武漢,時感威脅,乃先發動隨棗會戰,以打擊我五戰區鄂北守備兵力,其次發動南昌會戰,以打擊九戰區右翼兵力,再發動長沙會戰,以打擊九戰區主力,企圖消滅五、九戰區我軍主力。八月下旬,敵第十一軍所轄第一○一、一○六師團主力,由南昌運輸武寧一帶,向奉新、靖安附近集中;第三十三師團由成寧(鄂省)向通城附近集中,第六師團由通城向岳陽以南地區集中,奈良支隊(以第十三師團步兵旅為主幹),由京山、皂市經武昌鐵運南移;上村支隊(第三師團步兵旅為主幹)由鄂北經漢口入岳陽集中;長江艦隊也向岳陽湖面集中。

桂林行營對第九戰區之作戰指導:

第九戰區以一部牽制贛北之敵,主力迎擊湘北之敵,以新牆河、泊羅河、撈刀河、瀏陽河為天然河川障礙,預設數線陣地;於幕阜山附近構築側面陣地,長沙構築複郭陣地,嶽麓山以優勢砲兵支援長沙,以備逐漸消耗敵人;並力行空室清野,以困擾敵人,適時轉移攻勢,向敵包圍而攻擊殲滅之。

作戰經過:

贛北方面,我第一集團軍、第十九集團軍、第三十集團軍守備錦江南岸及祥符觀、煙港街各附近陣地。九月中旬,敵第一○一、一○六師團由靖安、奉新開始向我陣地攻擊,我軍採縱深陣地持久抵抗,與敵保持接觸於修水、銅鼓以東地區,使敵不能竄入鄂南、湘北夾擊我軍,保障我主力軍右側安全。由副司令長官羅卓英統一指揮,贛北我軍與敵在錦江之線,及高安、奉新、修水、銅鼓各區激戰,牽制敵軍。

湘北方面,我第二十七集團軍楊森指揮第二十軍、第七十九軍及湘、鄂、贛邊區挺進軍,在幕阜山附近佔側面陣地,以備側擊南下之敵,第十五集團軍關麟徵及第七十九軍守備新牆河陣地。第七十軍及第九十五師守備汨羅江與湘陰以北沿江岸陣地,第四軍主力推進瀏陽河南岸之根市,策應作戰。以第五十九師潛伏長沙及東南地區,突擊南犯之敵;第七十三軍及一九五師於福臨鋪、橋頭驛以北地區潛伏,第十一師佔嶽麓山。

二十八年九月下旬,鄂南敵第三十三師團及第十三師團之一部攻佔麥市、平江;第六師團及第三師團之一部,海軍陸戰隊艦艇百餘艘及航空兵團,陸海空軍聯合由鄂南向新牆河口、汨羅江口至洞庭湖面,水陸進攻。敵渡新牆河、汨羅河續向南犯,進至金井、上杉市、青山市、橋頭驛各地附近,戰區乃下令反攻,楊森集團軍沿汨羅江兩岸,向長壽街、平江之敵截擊,其他預伏福臨鋪、青山市之各地伏兵並起,襲擊敵人,敵見我袋形陣地,知難而退,不敢深入。我軍見敵退卻,乃全線追擊,於十月八日進出新牆河。敵由優勢空軍掩護,行有計劃之退卻,未受多大損失本會戰告終。考日軍在中國作戰之紀錄,祇承認有計劃退卻,不承認戰敗。這是事實,然我軍精神上得到極大的鼓勵。

長沙會戰檢討:

甲、敵軍:

1、敵第十一軍主力以長沙為目標,由新牆河南下,其重點置於粵漢路方面,以一部迂迴湘東山嶽地帶,採分進合擊戰法,粵漢路兩側,一為洞庭湖沼澤地帶,新牆、汨羅、瀏陽三大河流流貫其間;一為湘東山嶽地帶,與江西毗鄰,有幕阜、九纖、萬洋諸山橫亙其間。敵由此深入我既設袋形陣地,進至距長沙二十里地帶,遭我伏兵四齣襲擊,不敢戀戰,乃知難而退。否則,敵愈深入愈陷泥淖,將遭受更大損失,足見戰略之部署勝於戰術多矣。

2、敵軍作戰指導,未能詳審戰場一般地形,統制各縱隊行動,以致於左側之迂迴需經百公里以上之山嶽地帶,始能到達瀏陽河附近,未能適時與主力配合,我軍乘其弱點,四齣襲擊,迫使敵人撤退。

3、敵頗有勇往邁進,向目標進攻之冒險精神,恃其裝備之優勢向前突擊,惟其主戰場兩側之威脅,尤其左側之威脅並未排除,而竟冒險深入,於犯過輕敵之病。幸其知難而退,可算機敏。

4、至長沙附近,知進入我袋形陣地之不利,毅然全師而退;其退卻時,準備充分,部隊掌握確實,迅速脫離戰場,此為指揮官者所當重視。惟敵之退卻得力於優勢空軍之掩護,收效最大。

乙、我軍:

1、我戰略指導能主動自由,正面之阻擊與側面之截擊能配合適宜。捕捉敵方過失,能主動反攻,故得到勝利。

2、各方面指揮官均能把握戰機,乘敵人分離之際,予以各個攻擊。

3、游擊戰與正規戰配合適宜。當我正面部隊節節抵抗,誘敵深入之際,伏擊部隊能乘機猛進,而留滯敵後之挺進隊亦能襲擊敵後,以資策應,此足以困擾敵人,使敵軍心動搖,不戰而退。

4、我軍裝備太差,未能於追擊戰時予敵包圍殲滅及行使戰場外之追擊,使敵整然撤退,未免有美中不足之感。敵於攻擊中忽然退卻,暴露其戰鬪精神之弱點,在心理戰上,我已獲一勝利。

5、中國兵家有「堅壁清野」之軍語,意即防者有銅牆鐵壁之堅固,搬清野外之糧秣物品,免資敵用。桂林行營指導長沙會戰有「空室清野」之話,命將敵必經之路兩旁二十華里左右之民間牲畜、糧食以及一切食品均搬運一空,即磨粉春米之工具也一無遺留。「空室清野」經濟意義多,「堅壁清野」則軍事經濟兼而有之。民國二十四年於桂北龍虎關截擊共匪西竄,曾用此法,獲俘敵七千之勝利。

6、第九戰區在湘北之作戰,凡敵軍可利用之道路,破壞最為徹底,使敵戰車、汽車、砲車均不能通過,敵所使用者僅馬拖山砲。當時我野砲重砲置於後方衡陽,至會戰結束時,法國軍事顧問倍爾顏中將至前方視察,返回衡陽,見野砲、重砲棄置不用,甚表驚異,當面他問我理由,我說:「敵重砲、野砲多我十倍以上,我若不破壞道路,敵重兵器即可長驅南下,我若以一對十,損害殊大;今破壞道路後,雙方僅能使用山砲,我山砲雖不及敵多,但殺傷力小,損害即可減輕。」他聽完,對破壞道路甚感興趣,我又告他:「法國為近代裝備之國家,戰車、汽車多,此非有良好道路不可。我以劣勢之裝備對優勢裝備之敵,不得已使用破路、清野辦法,然於歐洲戰場絕不適用此法。」他頗以為然,且記於日記中。

7、南嶽檢討會議

本會戰結束,蔣委員長召集軍事會議於南嶽,會中向長江以南第三、四、七、九各戰區司令長官及各省省主席訓示,其大意為:「以敵此次長沙會戰士氣之低落,戰略攻勢之頓挫,再加美國廢除美日航海通商條約,予日本經濟之打擊;德蘇訂互不侵犯條約,肆意瓜分波蘭,德日反共協定為之瓦解;其後德攻波蘭,歐戰隨之爆發,凡此種種國際演變,均有利於我抗戰」。績勉三軍今後應改變戰略方針,反守為攻,轉敗為勝,對於軍政尤應密切配合,積極準備,迅速組織民眾,訓練民眾,與國軍一致行動。敵進攻時,民眾採「堅壁清野」以困擾敵人;敵退卻時,民眾助國軍以截擊敵人。敵向我深入,如何展開游擊,牽制敵人;敵停止時,如何擾襲敵人。凡此種種,軍民均應密切配合,展開行動。

以後各戰役均能依此訓示實施,故奠定第二、三次長沙會戰之勝利,維護重慶首都及西南廣大政權之安全,直至抗戰勝利為止。

(以上第二十七次訪問,五十三年一月十五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