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抗日戰爭 太原會戰之檢討

甲、我軍

1、山西東有太行山,西南有黃河,東北有長城,中有恆山、五臺山、中條山、呂梁山等山脈,蔚為天然堡壘。以言進取,可北向平綏,東出平漢;以言保守,表裏山河,四塞以為固,古來兵家在所必爭也。我蔣委員長深知山西在抗戰中整個戰略地位之價值,故當華北戰事發動時,即注意及此,故令二戰區主力集結晉北,調一戰區主力進入晉東,預先集中優勢兵力,故能於娘子關、平型關、忻口諸戰役,予敵以重創。

2、太原淪陷時,軍委會於武漢開會檢討全盤戰略,以為山西乃陝西之屏障,陝西又為四川之屏障,保山西所以保陝西,保陝西所以保四川。陪都重慶為抗戰軍事政治重心,必須確保,方足以號召天下,爭取最後之勝利。自太原失守,二戰區部隊有少數渡黃河到河南者,當時我在武漢檢討二戰區軍事會議上正式提議,第二戰區全體官兵不得因大原失守而退過黃河或其他戰區,否則以軍法從事。當時我並建議,對日抗戰我以劣勢裝備對優勢裝備之敵,應多採用「游擊戰與正規戰配合,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均蒙採納,並令各部於山西境內以游擊戰與正規戰並用,保障山西根據地。直至抗戰勝利為止,山西天然堡壘屹然不動,此實為我抗戰期中一大奇蹟,亦即我抗戰成敗之莫大關鍵。

3、山西境內戰役,我將士在閻長官領導下,均能奮勇殺敵,視死如歸,故有軍長郝夢齡、師長劉家麒、旅長梁鑑堂在戰場上忠勇殉職,其他為國犧牲之官兵亦為數極眾。因有此犧牲精神,故能予敵以重創。此外,各戰鬪部隊奉命留晉者,均能使用正規戰與游擊戰配合,一文持八年,直至抗戰勝利為止,此實為抗日戰爭中光榮之一頁。

4、閻長官利用共黨薄一波,組織新編步兵團四十團,薄暗中與朱德聯繫,從中煽動,其中三十四團忽然叛變,使共黨勢力為之大增。閻長官生前與我私談及此,內心殊感痛恨。共黨為有主義、有組織之團體,每一黨員均受過嚴格訓練,凡利用共匪,沒有不失敗者,此不獨二戰區為然。

5、當太原失守後,於山西境內之國軍,精神上深受威脅,軍委會嚴令二戰區官兵不準退出境外,各部隊均需演習打游擊戰。共黨以打游擊起家,而國軍向未有此經驗,自奉軍委會命令後,大家即一律學會,當時敵曾向山西遊擊根據地掃蕩多次,我軍化整為零,避實就虛,實力依存,直至勝利為止,足見游擊戰非僅共黨得而專美。本人於軍訓部曾編有「游擊戰綱要」一書,以為各戰區訓練游擊戰之教材。

6、民國二十六年九、十月間,敵第五師團及關東軍察哈爾兵團,分向我平型關、茹越口進攻,軍委會曾命第十八集團軍朱德歸二戰區指揮,並令該部進出平型關外,切斷敵後路,使二戰區作戰容易,該集團軍並未遵辦。當大原戰事吃緊時,該集團軍不但未與國軍一致殺敵,反分佈於正太、同蒲兩路之兩側地區,擴張地盤,收繳民槍,純為擴大其實力著想。更有甚於此者,一二九師劉伯承開放東洋關,讓敵軍一○八師團深入山西,直迫我後方軍事要地——臨汾,使敵由太原沿同蒲路南進之三個師團完成分進合擊之戰略,我軍受害最大。十八集團軍反自我宣傳游擊戰成果,以欺騙世人,其居心叵測,路人皆知。

乙、敵方

1、敵對晉東晉北之用兵,其兵力數量較我為小,且地形險峻,但敵軍每戰皆取攻勢,抗戰以來,敵在各戰區亦均如此,由此足證敵攻擊精神之旺盛。

2、敵至不得已採防禦時,亦多能沉著應戰,至死不屈,例如二戰區敵以二十師團之一部約一旅團進入娘子關地區,被我孫連仲集團以優勢之兵力包圍,雖其糧彈補給均賴空投,該敵尚能堅忍持久,等待援兵到達,而後轉移攻勢,足見敵戰鬪技術與精神均有相當修養。

3、敵軍以主力向冀南前進,其中以二十師團一旅進攻娘子關。敵以為我主力已退河北以南,故進娘子關之旅被我包圍,損失很大,幾至消滅,我軍因炮兵火力不猛,未能將該敵全部解決。敵對我戰區主力之調動,全然不知,顯見其情報不靈。

戰場雜記

1、閻長官畢業日本士官學校第六期,與李烈鈞、唐繼堯均係同期,畢業後返山西原籍服務,辛亥革命爆發,贊襄共和,遂掌握山西軍攻大權,直至民國三十八年共匪攻陷太原為止,前後達四十年之久,為各省執政最久之一位,故軍政令均能統一。

2、太原會戰時,防守平型關之六十一軍軍長李服膺,因作戰不力為閻長官交軍法議處。當時山西執法分監張培梅為閻之老及,鐵面無私,將李置之重典。張氏以王靖國等同樣作戰不力,呈請閻繩之以法,閻不同意,分監遂自戕以謝國人。

3、閻氏於抗戰期中,為增強抗戰力量,創立「犧牲同盟會」與「公道團」,前者以傅友承為總幹事,後者由梁敦厚(化之)主持。共黨薄一彼也參加組織,當時閻有一老友馬鎮(號君圖,留英,學礦冶,信回教)極力反對其重用薄,閻不從,馬因而辭職回晉城,及晉城失守,遂為日軍所俘。其後薄一波果煽動部隊叛變,足見馬有先見之明。梁敦厚於三十八年太原為共匪攻破後,守城將士以汽油自焚,與城共存亡,壯烈極矣。臺北建有五百完人墓即為紀念他們。

4、閻長官為抵抗匪偽,加強內部組織,特成立「民族革命同志會」,又擬運用青紅幫力量,組織「民眾山」,以便於敵偽區發生力量。閻自任山主,以王靖國、謝濂副之。「民眾山」入會嚴格,山主操生殺大權,此皆為舊式社會組織,以之抵抗共匪,尚嫌不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