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抗日戰爭 太原會戰

山西雄踞華北,形勢險要,表裏山河,自古為有名之天然堡壘,亦歷代軍事必爭之地。自平津張家口失陷後,敵即派兵南下,企圖打擊我河北野戰軍,敵另由關東軍派遣察哈爾兵團,向晉北前進。我軍委會以河北地勢平坦,無險可守,預將冀境國軍主力調往山西,以鞏固此天然要塞。敵軍至冀南撲空,乃折回晉東,遂構成太原會戰。

太原會戰敵我雙方之戰鬪序列:

敵軍:

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民廿六年十一月上旬)

第一軍香月清司

第五師團

第二十師團

第一○九師團

關東軍派遣兵團

獨立第一混成旅

獨立第十一混成旅

獨立第十二混成旅

獨立第十五混成旅

敵軍兵力共六師、偽軍騎兵師

我軍:

第二戰區司令官閻錫山(廿六年九月上旬)

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副總司令孫楚

第三三軍孫楚

第三四軍楊澄源

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

第六十一軍陳長捷

第十七軍高桂滋

騎兵第六軍門炳岳

第十四集團軍總司令衛立煌

第十四軍李默庵

第九軍郝夢齡

副司令長官黃紹雄

第一軍團孫連仲

第三軍曾萬鍾

第七軍馮欽哉

第十三軍湯恩伯

註:我軍兵力約四十師

敵進攻山西,企圖奪取我華北天然要塞,消除陝甘根據地屏障,進而掠取我西安、漢中,威脅我抗戰中心——陪都重慶。敵一度計劃以十六師兵力攻我四川,後因南進,遭受美國反攻之牽制而作罷。敵進攻山西,分由娘子關、平型關、雁門關三路進兵,對太原採分進合擊方略。敵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共四個混成旅與偽蒙九個騎兵師則由察境向平綏路西段進攻,約於九月上旬發動。我第二戰區本擬於大同與之決戰,後因大同形勢不利,我軍準備未周,乃放棄大同,退回內長城。當時軍委會曾令十八集團軍朱德出平型關,截斷敵軍連絡線,使第二戰區作戰容易,但朱德未遵令執行此任務。

我第十七軍及第七十三師於蔚縣(察省)、廣靈、靈邱(山西)一帶阻止抵抗敵第五師團後,乃與第十三軍、第十五軍會合,退守平型關、團城口既設陣地,敵第五師團貿然來攻,我軍向其兩翼反攻,將敵擊退,且予敵打擊甚大。後因敵察哈爾派遣兵團一部經陽原攻陷茹越口,我守軍旅長梁鑑堂陣亡,敵佔繁峙,我平型關守軍後路受威脅,乃向五臺山代縣撤退。

敵第五師團與察哈爾派遣兵團主力於十月上旬向惇縣、原平、寧武前進,十月十日衛立煌部集中於忻口附近,會合第二戰區各部,區分為三個兵團,以劉茂恩指揮三十三軍、十五軍、十七軍為右翼兵團,王靖國指揮十九軍、三十五軍、六十一軍、第九軍為中央兵團,李默庵指揮十四軍、八十五軍、六十六軍、七十一師為左翼兵團,由衛立煌統一指揮,於十月十二日在忻口以北之龍王堂、界河鋪、大白水、南嶽一線佔領陣地,敵第五師團與察哈爾派遣兵團主力於十月十日攻陷惇縣、原平,向忻口陣地攻擊,我軍堅守陣地,迭行反攻,激戰至十八日,殺敵近萬,我軍官兵傷亡甚多,第九軍軍長郝夢齡與五四師長劉家麒均壯烈殉職,戰況則成為對峙之局。

敵一、二兩軍於十月十一日攻陷石家莊後,其主力即長驅南進,並以第二十師團之一部向娘子關進攻,以策應第五師團作戰。十一日敵攻井陘、砭驢嶺,我第十七師奮勇迎擊,雙方傷亡均重,敵突進葦澤關,被我二十六軍、第三軍包圍,消滅過半,殘敵固守若干據點頑強抵抗,時敵後已為我截斷,四面包圍,敵以空投補給,惜我軍火力不夠,持至二十二日,犧牲慘重仍未消滅殘敵。平漢路南進之敵,乃抽調二十師團與一○九師團之一部,由冀南折回娘子關,前者加入娘子關正面戰鬪,再興攻勢,後者由橫口車站向側魚鎮南進,我第三軍與增援之四十一軍調動未畢,迎擊失利,娘子關側背暴露,我軍退守平定,一○九師團至昔陽附近又復西進,我軍態勢不利,各部分離,平定、陽泉相繼失守,敵遂進迫太原。

我第二戰區令忻口我軍向太原以北青龍橋既設陣地轉移,與晉東我軍協力掩護太原,並令傅作義部守備太原城,晉北各部於十一月二日向太原開始移動,以敵機猛炸及機械化部隊跟蹤追擊,未能立足,乃轉移陣地於大原北部,終因東山失陷,受敵威脅,乃渡汾河西撒。晉東軍至太原南端,敵已包圍太原,並分路向南移動與西渡,晉北敵第五師團及察哈爾派遣兵團向太原城郊進攻,晉東與晉北敵軍會師向太原攻擊,八日攻勢猛烈,午夜敵一部由北城進城,傅作義見大勢已去,乃令守軍向西山突圍,太原遂陷敵手。敵一部渡汾河佔交城,其主力則沿同蒲路經榆次南進,至太谷、平遙、汾陽一線而止。我軍退守子洪鎮、侯嶺等處,整頓補充,本會戰告終。

第十八集團軍於太原會戰中,於正太、同蒲兩路之兩側擴張地盤,收繳民槍,並未對敵攻擊,其宣傳的游擊戰果,實在荒謬。

(以上第二十四次訪問,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