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抗日戰爭 五戰區游擊戰

五戰區游擊戰可分魯東、蘇北、大別山三區,分述如下:

1、魯東地區——自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下旬,敵第二軍南渡黃河,佔領我濟南、青島,續向我進攻。是時,青島市長沈鴻烈奉命率梅軍陸戰隊、地方團隊於諸城、沂水一帶發動游擊戰,並以龐炳勳第三軍團收復蒙陰,保有魯東各城市。敵第五師團於二十七年一月,沿膠濟路南進,我游擊司令劉震東守備沂水,力戰陣亡。當敵攻臨沂時,我軍張自忠與龐炳勳兩部與敵第五師團激戰,我游擊部隊則襲擊敵後,牽制敵人,並妨害其補給線,迫其放棄濰台公路,後又轉佔曲阜縣、泗水一帶,於臨沂之勝有極大貢獻。

自此,魯東南廣大地域與沂蒙山區、沂照山區形成國軍之良好根據地,保持達六年之久,於牽制敵人及防止匪偽組織之發展,貢獻甚大。

2、蘇北地區——五戰區於徐州會戰時,韓德勤為江蘇省主席兼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保有蘇北、皖東以至運河及通海公路(南通——梅州)之北端,且迭次向津浦路南端游擊,減輕我五戰區主力之特別威脅,於台兒莊之勝利有間接之貢獻。

軍委會令第六十九軍於四月下旬,由炎城以東向臨沂挺進,襲敵之後,該軍於徐州會戰後仍留滯魯南,並令繆徵流五十七軍由蘇北轉入魯南,加強該地游擊力量。迨沈鴻烈任山東省主席時,令山東各專員縣長率領地方團隊,於各該區抗敵自衛。山東游擊戰普及全省,尤以專員范築先,保有東昌(聊城)及其附近地區,其游擊戰績卓著,殺敵獨多,其後壯烈犧牲令人敬佩,後方咸表哀悼。

3、大別山之形勢——大別山位於鄂、豫、皖三省交界處,叢山峻嶺,地形險要。徐州會戰後,軍事委員會定大別山為華中戰略要點,其地可東窺津浦,西出平漢,甫下長江,北襲隴海,戰守皆宜,於軍事上甚有價值,故軍委會令五戰區負責籌劃確保。是時,五戰區呈請以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廖磊兼安徽省主席,省府總部、省黨部均設置於大別山中心之立煌縣。廖蒞立煌後,即積極展開建設大別山根據地,如架設有無雷線,開闢山內交通等,並於立煌設有臨時飛機場,以便運輸彈藥軍餉。當時飛機投擲彈餉皆利用夜間施行,因需飛經敵人地區,白天危險,有時重要將領之來往也賴此機場。又大別山四面為敵人包圍,故須於各根據地屯糧儲彈以備用。因我對此戰區較為清楚,故除立煌外,又於皖東津浦路東之五河,皖北之周家口,鄂東之麻城,分設若干游擊根據地,以加強游擊力量。凡於皖省境內之游擊區、各縣與非游擊區之安全地域,縣長兼國民兵團團長,此外於敵人佔領區,視各縣需要,縣長又有加游擊司令之頭銜者。副團長為軍人,協助縣長訓練國民兵團。國民兵團分常備兵與後備自衛隊兩種,凡十八歲以上,四十五歲以下之男子,皆須納入組織,接受軍訓,與各軍合作一同打游擊,以打擊敵人,保護地方政權。此種民眾組訓辦伕,多仿自廣西,當時並由廣西調來若干幹部以利推行,惜廖主席於二十八年冬季因積勞病故(血壓高)。抗戰初期,廖軍在廣西柳州奉命參加淞滬戰事,將出發時醫生即曾勸其不可操勞過度,但廖將軍以抗戰乃軍人之天職,故仍毅然參加。廖原為唐生智部下,平時律己甚嚴,愛護部屬,忠勇愛國。作戰時常身先士卒,奮不顧身,其於作戰危急時,亦不請援兵,是硬漢一條,練兵亦佳,勤政愛民,甚得皖人之擁戴。廖不幸病故後,中央特命五戰區副司令長官李品仙接掌省主席仍兼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職,李接篆後,一切措施仍蕭規曹隨,按原來規模實行。

八年抗戰中,敵人雖佔領津浦路兩側要點與長江沿岸重要據點,如安慶、蕪湖,以掩護其偽組織之成立,然安徽其他廣大縣份地區皆在安徽省府掌握中,敵人所佔僅為幹線十公里內外,遠者即不能控制。

敵第十一軍司令官名塚田攻者,率高級隨員七、八人乘飛機飛經大別山麓太湖縣境之張家榜上空,為我軍擊落,全機與人員皆告失蹤,我並俘獲敵人機要文件繳存中央。敵因而惱羞成怒,以優勢之部隊分路掃蕩大別山以為報復,我軍以高度機動脫離立煌區域,向皖北轉進或疏散於山區。敵佔立煌四、五日,因給養困難,又時遭游擊隊之襲擊,乃即撤出,敵退,我軍又回,一切仍復舊觀。

抗戰八年,大別山根據地始終保持,我軍主力依然存在,牽制敵人許多兵力,保持皖省廣大地區之政權。敵軍有云:「大別山為南京之盲腸」,此言誠不虛也。

南京為敵偽政府所在地,安徽與之交界,隨時予其威脅,或破壞津浦路,敵始終莫奈我何。以上所述為第五戰區游擊戰概略。

(以上第二十二次訪問,五十二年十一月六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