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抗日戰爭 武漢會戰

一、武漢居長江中流為平漢、粵漢兩鐵路之交會點,乃軍事、交通之中心。自京滬、徐州陷落,形勢日顯重要,據我方之判斷,敵人必定進攻武漢,破壞我全國抗戰之中心,使軍事、運輸、聯繫均感困難,以達成其軍事侵略之計劃。軍委會以當時之情況判斷,敵人進攻武漢使用之陸、海、空兵力據估計:陸軍十個師團,海軍一萬噸以下之兵艦約一百艘(萬噸以上之兵艦不能駛入武漢)並配有陸戰隊,空軍至少四百架。敵人進攻武漢之方略據判斷,主力將循江而上,分進合擊,另一部沿大別山北部經商城、羅山、信陽威脅漢口以北之地,再以一部佔領九江,向陽新、大冶進出,攻擊武昌之側背,企圖包圍武漢,消滅我野戰軍之主力。

二、軍委會之作戰指導方針,以各軍之主力分布於武漢外圍,鞏固武漢之核心。更利用大別山、九宮山、幕阜山、廬山等山脈配置重兵,預築堅固陣地,及沿長江兩岸鄱陽、大冶等沼澤地帶,及田家鎮、馬璫兩岸構築江防要塞與敵作戰略上之持久戰,並保持重點於外翼,爭取機動。大本營為指導全國作戰,命令其他戰區亦應保持現有陣地,大規模發動游擊戰,牽制敵人以達成消耗戰之目的。

三、敵我兩軍之戰鬥序列:(二十七年七月上旬)

武漢會戰敵軍之戰鬥序列表:

華中派遣軍司令:煙俊六

第十一軍:岡村寧次中將

第一○一師團、第一○六師團、第六師團、第九師團、第二十七師團、臺灣旅團共計五個半師團

第二軍:稔彥王

第三師團、第十三師團、第十師團、第十六師團另派遣軍直轄師團計第十六師團、第十八師團、第十五師團、第十七師團。

海軍:萬噸以下之兵艦一百二十艘,飛機四百餘架

武漢會戰我軍之序列表:(二十七年七月上旬)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因病,白崇禧代副長官:李品仙

第三兵團:孫連仲

第三十軍:田鎮南

第二十六軍:蕭之楚

第八十七軍:劉膺古

第二集團:孫兼

第四十二軍:馮安邦

第五十五軍:曹福林

第四兵團:李品仙兼

第二十九集團軍:王續緒

第四四軍:彭誠孚

第六七軍:許紹宗

第十一集團軍:李品仙兼

第八四軍:覃連芳

第四八軍:張義純

第六九軍:劉汝明

第八六軍:何知重

第二六集團軍:徐源泉

第十軍:徐兼

第二一集團軍:廖磊

第三一軍:韋雲淞

第二四集團軍:韓德勤

第五七軍:繆徵流

第八九軍:韓兼

第二七集團軍:楊森

第二十軍:楊兼

第十九軍團:馮治安

第七七軍:馮兼

第五一軍:于學忠

第七一軍:宋希濂

第二七軍團:張自忠

第五九軍張兼

配屬有騎兵旅及第四五軍陳鼎勳。

四、軍委會對武漢會戰有關之戰區與海、空軍頒發訓令並賦予任務:

1、第五戰區對敵逐次抵抗後,淮北孫連仲兵團應集結在商城預備側擊向西前進之敵人。另淮南兵團集結至桐城、霍山、六安等地阻止敵人西進,並固守安慶、無為、廬江等地準備側擊由長江西進之敵人,無論狀況如何變化,須固守大別山脈為根據地。韓德勤之第二四集團軍應確保蘇北,向津浦路南段游擊。

2、武漢衛戍總司令部(按當時第九戰區尚未成立,武漢外圍部隊悉歸陳誠衛戍總司令指揮)以主力在廣濟、平靖關一線佔領陣地,置重點於武勝關、麻城、廣濟待機轉移攻勢,並派一部於信陽、羅田、宿松等要點協助第五戰區制敵西進。薛岳部之劉興軍共六師擔任江防,重點移至馬璫,馬璫是時已設有阻塞線,但在鄱陽湖以東尚佈置有主力線以滯阻敵人。另萬耀煌一軍在南潯,夏威三師在陽新、大冶,葉肇一軍在湘贛路待命,郭懺、李延年、周暑等共八師擔任武漢城防,王陵基等四師在金沙集中,統歸軍委會直屬管轄。

3、第三戰區(皖南)司令長官顧祝同準備江防,於東流、馬璫間作充分備戰並適當集結兵力阻止敵人登陸,並援助安慶作戰。對杭甬、浙贛兩鐵路及杭徽、京積二公路附近指揮地方團隊、民伕構築工事,同時於上述交通線集結適當兵力以備擊敵。

4、豫、鄂、皖三省邊區總司令湯恩伯部於隨縣、襄、樊、南陽之間地帶集結,預備側擊由平漢路南下之敵人,協助武漢衛戍司令部作戰;為阻止敵人由隴海路南方向西南挺進,另以有力之一部協助第一戰區作戰,湯部所屬第六十八軍劉汝明,歸第五戰區之戰鬪序列。(以上諸點是軍委會對陸軍頒發之訓令)

5、海軍:應極力準備在馬璫(自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馬璫港用水雷沈船完成阻塞線)、湖口、田家鎮、葛店等沿江要塞安放飄雷、定雷阻止敵艦西進。

6、空軍:以全力集結漢口、南昌機場,晝夜轟炸敵艦及南京、蕪湖、安慶一帶敵人沿江之機場。

此時,我自德國購到飛機百餘架,輕榴彈炮、野炮、高射炮、戰車防禦炮百餘門,亟力訓練,於廬山、幕阜山、大別山及武漢附近之山脈建築陣地,並於沿江要塞積極備戰。

(以上第二十次訪問)

五、武漢會戰之經過(分長江南北兩岸敘述)

甲、長江北岸第五戰區戰事之經過:

(一)、李宗仁司令長官因於民初護法之役在湖南作戰(時為連長)牙床為流彈所傷,碎牙未曾取出,日後亦未徹底醫治,時癒時發。徐州會戰晝夜辛苦。以致宿疾復發,退至商城痛苦萬分,不能支持,經送武漢南湖療養院施用手術醫治。二十七年七月中旬委員長以為前方不可一時無將,遂令禧代理戰區司令長官職,禧於七月十七日在商城城北之岳家祠堂就職。

(二)、敵人第二軍自民國二十七年六月上旬由隴海路南移,先後攻陷渦陽、鳳臺、壽縣、正陽關向合肥集中;同時,長江下流敵艦掩護臺兒莊旅團沿江向大通、安慶前進,並以強大部隊隨行。合肥方面之敵人以第六師團向安慶進攻。第五戰區以徐源泉之第二十六集團軍徐源泉部、第二十一集團軍廖磊部及第十九軍團一馮治安部與敵激戰後退守霍山、六安等地阻敵西進。另以楊森之第二十集團軍守安慶,敵以艦隊掩護陸戰隊登陸進逼安慶。不久,敵第六師團陷大觀,並指向安慶。楊森部因力量僅有一軍,與敵抵抗後退守潛山,敵窮追不捨,經血戰四晝夜復退守小池驛、太湖附近拒敵。徐源泉之第二十六集團軍由霍山出太湖切敵之後,敵傷亡甚眾,被迫向望江、潛山方面退卻,第五戰區司令部部署防禦工作以楊森部佔領望江、太湖之線,徐源泉部佔領潛山以西山地、王家牌樓、天柱山之線,側擊潛太路西進之敵,並以韋雲淞之第三十一軍置於太湖附近策應徐源泉部,至此時,戰時之重點移至長江南岸,潛山太湖之戰況異常沉寂。第五戰區長官司令部於七月十八日以各別命令指示各部初步行動:

1、命徐源泉部佔領合肥以西之地作持久之戰,並戮力阻敵西進,若於緊迫之時向霍山轉進與廖磊集團會合。

2、廖磊集團(二十一集團)守備大別山東側各隘口,勿使敵人竄入並與徐源泉部保持聯繫,必要時收容徐集團。

3、孫連仲之第二集團由鄂東之宋埠與豫南之商城轉進。

4、李品仙、于學忠、張自忠各以一部在大別山南麓備戰,主力就原地速加整訓。

(三)、我於十九日在商城召集幕僚會議,擬定確保長江北岸,其要旨如下:

1、分大別山區及南、北麓三區作戰。

2、大別山區之部隊於山地險要之處,防守各隘口阻敵竄入。

3、若敵人於山之南北麓突進,應防守山麓要隘,誘敵至於我有利之地形,合力消滅。

(四)、七月二十日起我分別視察右翼孫連仲部整訓、士氣與補充之情形。二十八日長官部為易與長江南岸第九戰區之友軍連絡移至鄂東之宋埠,且宋埠地居大別山之中心,指揮方便。此時,敵情之變化有下列諸點:

1、太湖、潛山受敵攻擊甚急,九江、湖口於七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先後失守。敵圖由長江南北兩岸攻擊武漢。(此李品仙自陰山之報告)

2、合肥失守,徐源泉部退守納城、霍山之地區。(此七月二十七日廖磊之報告)

3、八月四日蕭之楚軍由江南調至江北歸第五戰區指揮;劉膺古、何知重向黃岡、斬水、浠水調動。八月七日,我偕少數幕僚至右翼視察,召集各軍將領於浠水開會,擬定本戰區作戰事宜,十六日發出作戰命令。

(五)、作戰命令

1、作戰區分左、中、右三軍團(軍隊區分)。右翼歸李品仙指揮,下轄三一軍(韋雲淞),四四軍(廖磊),八四軍(覃連芳),八六軍(何知重),二六軍(蕭之楚),八七軍(劉膺古缺一師),與五五軍(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