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小心所謂「成功學」 5.h 打造人脈不如打造自己

有一次在北大講座,遇到一位學生問我,「老師,你說學習重要,還是經營人脈重要?」看著他一臉大雜燴的表情,我先拿出本子記下了這個問題,然後告訴他說,這是個比較大的話題,我會仔細寫篇文章放在網上的,然後給了他我的博客地址。而後又補了一句,「相信我,所謂的人脈就算重要,也根本沒他們說的那麼重要」。

到書店裡看看吧,在那個專櫃或者專區里,有多少的書名中有著「人脈」兩字?太多了。《人脈--個人成功的第一生產力》、《贏在人脈》、《學識+人脈=成功》、《打造黃金人脈》、《如何認識上萬人--拓展人脈的55個步驟》、《90秒建立職場人脈》……書名中有「人際關係」 的就更多了,在「噹噹網」上搜索「人脈」可以找到521本書,搜索「人際關係」可以找到4949本書,而搜索「成功」可以找到53879個結果……

隨處可見的胡說八道大抵上沒有什麼區別,反正都是胡說。以下從某本書里摘錄的文字是還都不算是最過分的胡說八道:

中國,最奇妙的現實問題裁是講「面子」,這種典型的例子不但在政治界經常可以看到,在商業界更是多見。比如說,你想把商品推銷給客戶時,另外一家公司也在作同樣的競爭,估計勝負情勢是四比六,對我方不利,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有一位支持者,而其「面子」能夠通達客戶的高層,那麼只需憑此人的一句話就可轉敗為勝了。我們再舉個例子,假如你想向公司提出一個方案,而意見是不是能夠被採納,就要看公司里有多少人願意幫你的忙,願意支持你,即可大致估算出結果。這就是人類社會的現實面。如此看來,「由支持者的多寡可以判定是否為能幹的生意人」的說法並不為過。事實上,被稱為辦事高手或是能幹的人都具備一個共同的條件,就是在公司內外有許多人事「通道」,也就是說他的人脈很廣,「面子」很大。

一點點的文字裡面,可以做到謬誤連連其實也不是很容易。

……如果你有一位支持者,而其「面子」能夠通達客戶的高層,那麼只需憑此人的一句話就可轉敗為勝了。

除了「腐敗」之外,在正常的世界裡,這種情況可能發生么?

……假如你想向公司提出一個方案,而意見是不是能夠被採納,就要看公司里有多少人願意幫你的忙,願意支持你,即可大致估算出結果。

意見是否可以被採納,在正常的世界裡,是不是應該看那個意見是否有足夠的道理?如果那個意見考慮的非常周全,有著明顯的好處,會有那麼多人反對么?

用「面子」就可以獲得一切,想得美啊。

讓我們細說從頭。先動腦思考一下,你願意與什麼樣的人成為朋友?從幼兒園開始,每個人就都已經有一些選擇朋友的原則--儘管並不自知。事實上,資源分布的不均勻,必然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某種依附關係。觀察一下,就可以看到事實:幼兒園裡玩具多的孩子更容易被其他孩子當作朋友。那麼,玩具最多的孩子朋友最多么?答案並非肯定。

如果你像我一樣有機會、也恰好願意多花一點心思與那個玩具最多的孩子交談的話,你也很快就會發現,在他的心目中,與所有成年人一樣,朋友被劃分為「真正的朋友」和「一般的朋友」。以下我們姑且把那個玩具最多的孩子叫做「小強」。

當時我很好奇。耐心等待小強告訴我誰是他「真正的朋友」。最終,他告訴我,真正的朋友只有兩個。其中一個是男孩,另外一個是女孩。那我就問他,「為什麼你認為那男孩是你真正的朋友?」 小強一秒鐘都沒猶豫,告訴我說,「他從來都不搶我的玩具,他跟我換。」我又問他,「那,為什麼你認為那女孩是你真正的朋友?」這次小強猶豫了好一陣子,在確定我會給他保密之後,磕磕巴巴地說,「她好看。我把新玩具全都先給她……」我笑。過一會兒又問他,「她覺得你好看么?」 小強愣了一下,滿眼的無辜,「不知道……」我又問,「那她現在手裡的玩具是誰的?」 小強突然顯得很緊張,「不是我的。」我決定不去問那小女孩什麼問題了。

基於種種原因,生活中總是只有少數人是大多數人想要結交的朋友。但是同樣基於種種原因,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那些少數的人是如何理解他們大多數人的行為的。剛才小強說他那個「真正的朋友」從來都不「搶」他的玩具,而是「換」。注意這兩個詞。

在這裡我們不討論所謂的「心計」。確實有些人有很深的城府,至少比另外一些人更深,他們可以用常人想不出的,就算想得出來也做不到的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在這裡,我們只討論最普遍的情況。

所有的人都喜歡並重視甚至偏愛一種交換,「公平交換」。小強也許並沒有意識到,他所擁有的玩具數量,使得他從概率角度出發很難遇到「公平交換」,因為絕大多數孩子沒有多少玩具,甚至乾脆沒有玩具,所以,那些孩子實際上沒有機會,也沒有能力與他進行「公平交換」。對他來講,不公平的交換,等同於「搶 「,沒有人喜歡」被搶「。而與他」換「的那個男孩,讓小強感受到公平。小強也有自己想要的但是卻不擁有的,所以,他也去」換「而不會去」搶,「因為他自己就不喜歡」被搶「--把最新的玩具都給那女孩先玩……

某種意義上,儘管絕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他們的所謂」友誼「實際上只不過是」交換關係「。可是,如果自己擁有的資源不夠多不夠好,那麼就更可能變成 「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換」,最終成為對方的負擔。這樣的時候,所謂的「友誼」就會慢慢無疾而終。也有持續下去的時候,但更可能是另外一方在耐心等待下一次交換,以便實現「公平」。電影《教父》里,棺材鋪的老闆亞美利哥·勃納瑟拉決心找教父考利昂替他出氣並為自己的女兒討回公道的時候,亞美利哥就是「 索取方」。許多年後,教父考利昂終於在一個深夜敲開了亞美利哥的門……

所以,可以想像,資源多的人更喜歡,也更可能,與另外一個資源數量同樣多或者資源質量對等的人進行交換。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公平交易」更容易產生。事實上,生活里隨處可見這樣的例子。哪怕在校園裡,「交換」本質沒有體現的那麼明顯,但是,同樣性質的行為並不鮮見。比如,某系公認的才子,會與另外一個系裡公認的另外一個才子會「機緣巧合」地邂逅而後成為「死黨」。俗話常說,「英雄所見略同」,可能就是他們一間如故的原因,所以,他們之間的談話以及任何其他活動往往都會讓他們覺得相互非常「投機」。

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

當15歲的沈南鵬和14歲的梁建章第一次相識時,這兩個懵懂少年不會意識到17年後他倆會聯手創造一個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奇蹟。在1982年第一屆全國中學生計算機競賽上,這兩個數學「神童」同時獲獎。

不是因為他們兩個要好,才各自變得優秀。而是因為他們各自都很優秀,才可能非常要好,而後命運的碰撞產生絢麗的火花。

而反過來,這些被公認為優秀的人,事實上往往並不「低調」,也並不「平易近人」。這並不是他們故意的。他們無意去惹惱身邊那些在他們看來「平庸」的人,只不過無形中他們有這樣的體會--「與這些人交流,溝通成本太高……」除非有一天,這些人終於意識到自己應該保護自己,因為有些誤解根本沒機會解釋。於是,他們開始「謙虛」,他們學會「低調」,他們顯得「平易近人」。

好多年前,我注意到一個現象,當別人求助於我的時候,我內心往往非常抵觸,卻又怕別人說我是所謂的「不夠意思的人」,於是硬著頭皮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有一次特別受傷的時候,突然一閃念,想明白,原來這種尷尬本質上並不是來自於我沒有「樂於助人」的品性,而是來自於我自己的精力並不足夠旺盛,沒有旺盛到處理自己的事情綽綽有餘的同時,還有大把的時間精力用來幫別人做事--事實上,我自己根本已經是正在過河的泥菩薩。後來,我開始懷疑,雷鋒的領導是否太白痴,因為他沒有給自己的下屬分配足夠的工作。--這是那天晚上與我來講非常驚喜的一件事兒,因為我發現我正在獨立思考。

承認自己能力有限,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從我重新思考雷鋒的領導那天開始,我掙扎著去學習如何做事量力而行。說起來好笑,自己的智商有限到過去竟然沒想到「量力而行」是如此高難度的行為模式--1) 承認自己能力有限;2) 不怕在別人面前露怯;3) 敢於不去證明自己是「好人」……

所以說,往往只有優秀的人才擁有有效的人脈。並且正因為這些人隨時隨地都可能要迴避「不公平交換」的企圖,他們才更加註重自身的質量,知道不給他人製造麻煩,獨善其身是美德。常言說,「事多故人離」,是非常準確的觀察。而那些不優秀的人往往並不知道這樣貌似簡單的道理,他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狀況只能使得自己扮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