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二 不把你寵壞,也希望你懂 愛我所熟悉的

印象中,我不曾對自己的名字有過什麼意見,沒特別喜歡過,也沒討厭過。那就是我的名字。

同樣的,念小學、念初中,都是住家旁邊的學校,理所當然就去念了。報到、分班,一切聽學校擺布,然後就在分配好的班級、分配好的座位,上學讀書,跟周遭同學交朋友。一次都沒想過,如果不要在這個班會怎樣;更一次都沒想過,要不要轉去可能更「好」的班。

也就是,我一直沒有覺得,擁有什麼樣的名字,上什麼樣的學校,遇到什麼樣的同學,應該是我能選擇的。不存在其他選項,也就沒有比較。

我常想,小時懵懵懂懂缺乏「選擇意識」,還真不是件壞事。沒想到要選擇,心裡自然生出接受事實的態度,於是我很容易讓自己在環境里安定下來,也就容易喜歡上我所擁有的一切。

人的天性本能,對於陌生的東西總先擺出敵意抗拒。那是演化中形成的自我防衛機制。為什麼「一見鍾情」很浪漫?因為我們很少第一眼看去,就看到漂亮的人。「一見鍾情」是不自然的,「情人眼裡出西施」才自然。熟悉了,我們才看到美,美與親近關係密切。跟我們親近的人,不會丑的。

我慶幸,在那個相對貧乏的年代,選擇是個奢侈品。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我們接受了自己、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家、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學校、自己的朋友。那本來通通都不是我們自己去選來的,可是因為不知道覺得委屈與無可奈何,我們摸熟混透了,就自然喜歡,自然珍惜。

我沒有花什麼時間去羨慕別人,更沒花時間去設想改變自己、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家、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學校、自己的朋友。早早就把自己安定放在那唯一的情境中,把時間放在熟悉這一切、接受這一切上。

你的環境里,有比我成長過程多得多的選擇。小小年紀,你們同學就有人改過好幾個英文名字,也都知道將來長大了,還可以去改掉爸媽替你們取的中文名字。你們早早就選擇念普通班或音樂班,也知道不同學校的音樂班有不同的名聲。這一切,將來會給你們強烈強悍的自由意識與自主觀念,那是重要的價值。

不過,我希望在追求自由、自主的過程中,你不要失去對於周遭既有事物的接受能力。別一直遠眺別處的風光,忘了讓自己在熟悉的環境中獲得安定、平靜、休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