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滿清傾覆前夕的內外情勢(一九○一至一九一一) 第三節 革命與立憲的對峙

一、愛國排滿潮的高漲

甲午戰敗,中國的變政運動正式揭開,孫中山的反滿革命起義自是開始,康有為的變法維新活動自是轉急。一八九八年十二月,梁啟超在日本橫濱創刊《清議報》,醜詆慈禧,頌揚光緒。稍後讀日人編譯西書,又時與孫中山往還。孫與暢談革命,始知「近世各國之興,未有不先以破壞時代者」,轉而大聲疾呼「破壞主義之不可以已」。所謂破壞,就是排滿革命,伸張民權自由,尤強調民族主義,斥滿清「逆黨」,呼清廷為「偽政府」,言論與前判若兩人,激烈不下於革命黨。

《清議報》停刊後,一九○二年二月,梁再創《新民叢報》,於民族、民權主義宣揚愈力,謂中國之亡於異族,在乏國家思想。要救中國必須徹底摧毀專制政體,革命為今日救中國獨一無二之法門。同年又創辦《新小說報》,專鼓吹革命,自言「感情之昂,以彼時為最」。

《清議報》每期銷行數千冊,《新民叢報》至萬餘冊,在清廷嚴禁之下,仍風行海內外,雖由於梁的筆端富於感情,最大的原因是他能言人之所欲言,適合人心的需要。黃遵憲謂其論說「驚心動魄,一字千金,人人筆下所無,卻為人人意中所有,雖鐵石人亦應感動矣。從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無過於此者矣」。「中國四五十家之報,無一非助公(梁)之舌戰,拾公之牙慧者。」嚴復亦稱「為亞洲二十世紀運會之先聲」。

一九○○年前後,留學日本的中國學生約為一百餘人,大都志趣不凡,組織「勵志會」,發行《譯書彙編》,介紹西方革命思想與歷史。一九○一年,倡言革命排滿的《國民報》及「廣東獨立協會」,均得孫中山的支持。以後學生人數激增,一九○二年又創刊《遊學譯編》,宣揚民族主義與軍國民教育,成立留學生會館,參加者以各省獨立代表自命。四月,章炳麟(一八六九至一九三六)在東京舉行「中夏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紀念明朝之亡,到者百人。七月,舉人吳敬恆(一八六五至一九五三)憤駐日公使蔡鈞拒不保送自費生入日本陸軍學校,至使館抗爭,被日警押解出境,不少學生自行退學返國。一九○三年,東京留學生千餘人新年團拜,演說反滿復漢,全場激動。各省學生同鄉會分別創刊《湖北學生界》、《浙江潮》、《江蘇》、《新湖南》等。湘籍學生陳天華(一八七五至一九○五)著《猛回頭》、《警世鐘》(一九○四),明言惟有革命獨立,推翻滿清,中國方能得救。

國內的革命潮以上海為洶湧,中心人物亦多為留日學生。一九○一年,曾參與唐才常召開的「國會」之戢翼翬發行《大陸月刊》,宣傳排滿。一九○二年,翰林出身的蔡元培(一八六八至一九四○)及章炳麟、黃宗仰組織「中國教育會」,助南洋公學學生成立「愛國學社」,發行《學生世界》,高談革命。一九○三年自日本歸來的四川青年鄒容(一八八五至一九○五),刊行《革命軍》,與陳天華的《猛回頭》同為激烈而淺直的宣傳小冊。《蘇報》為一同情革命的刊物,五六月間,屢載《革命軍序》、《讀革命軍》、《介紹革命軍》及章炳麟的排滿文章,斥光緒為無知小丑。租界工部局應清方要求,拘捕章、鄒,封禁《蘇報》,此即轟動一時的「蘇報案」【註:章被判監三年,鄒二年。一九○五年四月,鄒死於獄】。人心愈憤,排滿的書報愈多,如《國民日報》、《蕩虜叢書》、《自由血》、《女界鐘》、《女子世界》等。

一九○三年,黃興(一八七四至一九一六)、陳天華、宋教仁在湖南成立「華興會」,蔡元培、徐錫麟、龔寶銓、陶成章成立「光復會」,加入者多為青年及會黨。一九○四年湖北學生及青年軍人劉貞一(敬庵)等成立「科學補習所」,與「華興會」相通。是年華興會計劃在湖南舉事,屬於科學補習所、光復會的湖北、浙江學生五百餘人,哥老會數萬人,準備響應,以事泄失敗。一九○五年湖北青年王漢謀刺在長江各省搜括的欽差鐵良於彰德,安徽青年吳樾謀炸出洋考察政治的五大臣於北京,均不成身殉。

革命的目的,不只是對內要推翻清朝的統治,對外亦要抵抗侵略。後者可說是前者之因。清朝腐敗,無力衛護國家主權、人民利益,列強暴戾,欺凌有加無已,惟有奮起自救。知識分子固有此覺悟,不少人民亦具同感。辛丑條約甫經簽訂。一九○一年十一月,直隸南部即有抗拒攤派教案賠款之事,聲言「掃清滅洋」,延及山東、河南,歷時半載。繼之為四川、湖南的暴動,張揭「滅清、剿洋、興漢」及「大漢滅洋軍」旗幟。一九○二至一九○五年,廣西會黨大起,勢力幾遍全省,謀與興中會聯絡。兩廣總督岑春煊兩度督師,徵調及於五省,其嚴重可知。

近數年來,俄軍最為不義,東北俄軍不撤,愈增國人敵愾。一九○二年,上海愛國之士發刊《俄事警聞》,以警惕國人【註:一九○四年改名《警鐘日報》】。陳天華呼籲各界合力殺退侵犯中國洋兵、改條約、復政權,使中國完全獨立。黃興領導留日學生組織「拒俄義勇隊」,派代表回國請願,北京、湖北學生紛起以應。同年,廣西旅滬紳商憤前廣西巡撫王之春主借越南法兵平亂,聯合各省人士舉行拒法大會。翌年,安徽青年萬福華槍擊王之春於上海,被捕後自言「求仁得仁。我得其所矣」。同年,雲南周雲祥組織「保滇會」,反對法人修造鐵路,眾至萬餘。一九○五年,上海商民因租界巡捕擅拘華婦,會審公堂審理不公,一度罷市。陳天華憤日本取締中國留學生,投海而死,留下悲壯的絕命書,中國留學生全體罷課。至於為華工被歧視而引起反美運動。更是轟動一時。

華工大批赴美,始於一八四九年。六十年代,美國為開發中西部,修築鐵路需要勤勞而工廉的華人甚切,不久增至十餘萬,竟招致美人的敵視,迫害事件達二百六十餘次。一八八二年美國制定限制華工案。一八八五年懷俄明(Wyoming)州、加州對華工肆行搶掠燒殺,死者數十人。一八九四年中美訂立「限禁華工條約」,以十年為期。期滿(一九○四年十二月),中國宣布禁約終止,美國不理。一九○五年五月,上海紳商反對與美再訂禁工新約,要求美國於兩個月內改良排華案,公平待遇華僑,否則抵制報復,不用美貨,不用美船,不任美商買辦、通事,不為美人工作,不入美國學堂讀書。首起響應的為利害關係特深的廣東、福建商人,上海各幫業、各社團、各學校及婦女代表一千四百餘人,一再集會,認為華僑遭受苛待為奇恥大辱,應效法日本的抗俄精神。自七月十八日起,各地實行對美抵制,南至杭州、寧波、福州、廈門、廣州,西至蘇州、鎮江、東京、安慶、漢口、長沙、重慶,北至濟南、青島、煙台、牛莊、開封、鄭州、天津、北京,包括全國各大都市的商、工、學生、婦女以及海外華僑。美國屢次抗議,加派軍艦,歐洲國家誣為類似庚子前夕的排外。經清廷及地方官開導禁止,一年餘後,方告止息。美國的對華貿易因此減少了百分之四十,中國的工業生產量為之提高,廠、礦投資均增加二倍,證明了中國人民的愛國心。此後抵制外貨成了和平反抗外力壓迫的一種工具。

收回主權運動是愛國心的另一表現。一八九八年以來,中國的鐵路、礦產,幾盡入外人掌握,尤其是鐵路;不論已成未成,均應收回。一九○○年,中國與合興公司所訂粵漢鐵路條約,言明借款不得轉讓。第二年合興公司股票大半售與比國,實為法國所得。法與俄為一體,中國南北交通將受法、俄宰制。一九○四年,張之洞以美方違約,要求原約作廢。湖南、廣東、湖北紳民爭之最力,海內外輿論一致聲援,留日學生組織湘粵鄂三省鐵路聯合會,留美的學生王寵惠等復引證法理,指出美政府無權干預。美政府鑑於三省民氣激昂,為緩和當時的排抵美貨運動,原約終於一九○五年作廢,從此不僅展開了全國收迴路權運動,並要收回礦權。

各國在華所營礦產,遍及於黃河、長江各省及西南、東北。一九○三年起,各省漸行自辦。一九○四年開始要求收回礦權,謂礦為民命所繫,如採礦之柄非中國所操,資本非中國所出,一有意外,各國必實行其保護政策。中國人民必須自奮,而且可以自奮,日本對俄即為其例。一九○五年,浙江、福建等省已有收回之事,山西收回英國福公司的礦權運動同時轉烈,士紳與山西大學及其他文武學堂學生一致表示此事為「身家性命之關鍵,種族存亡之樞機」。留日山西、河南、陝西學生之激昂亦不稍讓。一九○六年,李培仁為此蹈海而死。

在排滿愛國情緒高漲而普遍,青年不惜犧牲性命的情況下,革命的總領導機構乃應運而生。

二、革命力量的團結——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

一九○○年前後,保皇會的聲勢頗壯,梁啟超不只奪去了興中會發祥地的檀香山,且稱雄論壇,大有不可一世之勢,原因是他亦高唱革命。在日本及上海的青年,他們的愛國熱情固受到梁的影響,但對於首倡革命的孫中山更為欽佩。孫自雲,一八九五年初次革命失敗,「舉國輿論莫不目予輩為亂臣賊子,大逆不道,咒詛漫罵之聲,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