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355 我們的「知識」概念

我在大街上得到這項解釋。我聽到有人說:「他認識我」,所以我自問:「人類從知識當中真正了解了什麼?當他們追求『知識』時,他們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沒有比追溯已知之事更奇怪的事了。而我們這些哲學家藉助知識,是否真的能了解更多的東西?所謂已知,是指我們已經習慣一般的狀況,不再驚異,任何我們習慣的規則、我們置身其中安逸舒適的事物,究竟是什麼呢?」

「我們求知的需要,不就是已知的需要嗎?發覺任何光怪陸離、非比尋常、疑問重重的事物的意志,難道不再使我們焦慮不安了嗎?難道不可能是恐懼的直覺責成我們求知嗎?難道有所領悟的人只是因為重獲安全感才愉快嗎?」

有個哲學家在追溯世界「理念」時,想像「已知」的世界。啊,難道不是因為他早已知道、熟悉這個概念嗎?因為他對「理念」的恐懼少得多。哦,這個領悟者的節制,讓我們不妨來看看他們的原則,看看他們對這個謎,對這個世界的解答!當他們再度在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間找到什麼時,在我們深知的事物背面(例如:乘法表、我們的邏輯、意志和慾望)有了任何新的發現時,就立即會非常高興。

因為,已知事物很容易明了其含義,在這點上,他們意見一致。即使是那些領悟者之中最慎重的人,也認為已知事物至少比未知事物更容易了解,譬如說,從「內在世界」以及「已認知的事實」發展到外在,是經過一種極有規律的次序的,那是我們比較清楚的世界!錯誤中的錯誤!已知一切是我們所習慣的,而我們所習慣的又是所有事物中最難了解的,領悟到它是一個問題,感知它是奇怪的、遙遠的,且在「我們的外部」。

自然科學有足夠的確定性,心理學以及意識因素之批判相比較之下得到的結論,就是根據他們以陌生事物作為客體事實而定,這幾乎就是希望把所有不陌生的事物當作客體一樣矛盾、荒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