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103 德國的音樂

除了其他國家,現在德國的音樂也成為歐洲人的音樂。由於法國大革命的變動,它已經獨自找出適合自身的表現方式:唯有德國的音樂,才懂得如何鼓動廣大群眾。許多人工製造的喧囂,原本可以不那麼嘈雜的,譬如義大利歌劇,只是一些馴服者與士兵們,而不是「民眾」的合唱團。

另外一件事,在所有德國音樂中,我們可以發現中產階級對貴族階級,尤其是對精神高雅者的嫉妒,有如一個謙恭、俠義、古樸與自信的社團的表現。那種音樂不似歌德筆下的音樂家,只要在大門口演奏,就能使廊下的人和國王都感到愉快。

在這裡不說「騎士以英勇風度與靦腆的眼神注視佳人」,甚至連美神葛蕾斯姊妹也被無情地摒棄於德國音樂之外,只有美麗情侶的歡樂才使德國人悠然自得、狂熱、博雅與粗率的「崇高」,就像貝多芬那種崇高。

假如我們要猜這個音樂的作者,就得猜與歌德比肩的貝多芬,當他倆在狄普利茲相遇,就像是半野蠻與文明的交會,普遍與高貴的交會,善良者與大慈者的交會,誇張者與理智者的交會,夢想者與藝術家的交會;就像是古怪與自苦的人,傻傻地出神、幸福地悖運、誠摯地放任、自命不凡的人與固執的人。總之,就像是「桀騖不馴的人」碰頭。

歌德就是這樣塑造了自己並表現出自己的特色,對他這個異常的德國人而言,世上尚未有堪與之匹配的音樂。

最後,我們試想,廣泛地輕蔑悅耳音樂,漠視美妙的旋律,難道不應被視為一種民主政體的失誤和法國大革命所留下的後果?悅耳的旋律已很明顯地樂於和法律採取一致步調,嫌惡一切古代歐洲社會制度的音符、反感導引我們返回舊制度誘惑的進化、畸形與專橫的東西。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