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21 致無私的教師

一個人的美德,之所以「善」,並不是因為德行對他有什麼好處,而是因為德行如我們期許的一樣,對我們整個社會有好處。當我們在讚美那些美德時,每個人多少都有一點不那麼自私及「非自我本位」的心態!若非如此,那些美德,如勤勉、服從、純潔、同情和公正,對具有它的人早就造成不小的傷害,就像在他身上一些太過強烈的刺激不能和其他理性的刺激相協調一樣。

如果你有一項美德、一項完美而積極的美德,而對這項美德並不是只有一種刺激在針對它,那麼你將成為這項美德的犧牲品!當然,別人還是會因為你的美德而讚揚你。一個勤奮的人,雖然會因為他的勤奮而損害到他的見地或者精神上的清新與創意,但是依然會受到褒獎。

年輕人對他分內的工作「鞠躬盡瘁」是可敬的,同時也是可惜的,他忽略了「一個人犧牲,雖然死不足惜,但對整個社會來說,卻是一個極大的損失!對這種犧牲,我們當然感到惋惜!而更大的惋惜是,還有人持另一種想法,認為他自身的保護與發展,比他服務社會的工作還重要!」我們之所以惋惜這個青年,是惋惜他作為一個奉獻的「工具」,沒有想到自己所謂的這個「好人」的死會使社會損失。也許我們會想到一個問題,假如一個人在工作時對自己多照顧一點,使自己能生存久一點,這樣對社會的利益是否會比較大呢?

事實上,我們常會很輕易地承認某個利益,但我們也尊重別人的利益,也就是說,既然有犧牲的出現,那麼就很明顯地證明了人類具有犧牲精神。因此,從一方面來說,當一項美德被稱讚時,我們是在稱讚美德中有幫助的性質;從另一方面來說,各項美德盲目與控馭的刺激,不願被局限在個人一般利益的界限內,我們稱讚的是美德中的非理性部分,由於這個非理性,個人才允許自己轉化成「整體中的一個機能」。稱讚美德,就是稱讚對個人私下的傷害,也是稱讚剝奪個人最高貴的自愛情操,細心照顧自己的權力。

為了教導並養成合乎美德的習慣,美德所帶來的一連串影響均已昭然若揭,這也表示了美德和個人的利益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事實也有此關聯!一種工具的典型美德,例如盲目地勤奮,表明了致富與榮耀之道,也是沉悶和情慾的有利解藥,但我們卻漠視它的危險,一個相當大的危險。

教育始終是以這種方式進行,它拚命用一連串的利誘鑄造個人的思想與行為或某種模式,當這種模式變成一種習慣,刺激及情慾便控馭了這個人,使他處於和自己的基本利益相反的立場,只是「為了大家好」。我經常看到盲目地勤奮的確能創造財富和榮耀,不過,許多高尚優雅的機能,也同時被這創造財富和榮耀給剝奪了。

所以,那是真正抗拒沉悶和情慾的權宜之計,同時使感覺遲鈍,使執拗的精神接受新的刺激!在所有時代中,最為忙碌的是我們這個時代,除了更多財富和更加勤奮之外,我們根本不知道如何從這偉大的勤奮和財富中製造一切;甚至我們需要更高的天才去拋棄財富,甚於獲得它。這樣,我們才能「綿延後代」!如果這種教育成功,個人的每一項美德就都成了「公用設施」,個人的不利也將干涉到他的最高目的。也許某些心理分析美學會阻礙成長,甚至導致早死。站在同樣的觀點看,我們可以想到其他服從、純潔、同情和公正等美德也都一樣。

我們若稱讚一個有自我犧牲和無私美德的人,他不會耗費他的所有精力與理智去謀求個人權力的護持、發展、提升及擴張,而自覺活得很謙虛、很冷淡或很諷刺,這個稱讚絕對不是發自無私的精神!「鄰人」若稱讚他無私,那是因為「鄰人」能「從中得利」!假如這些「鄰人」是「無私的」,就會拒絕破壞他的權力,傷害他的利益,他們一定會阻止這種自私的出發點,尤其更重要的是,他們會以「不濫加善名」來表明他們的無私,在這裡,要指出那個目前高高在上的道德概念的基本矛盾:這類道德動機與它的原則正相反!道德既想以此證明它自己,卻又以道德批判來反駁它。

「你應捨棄自己,並將自己當做犧牲品一樣地奉獻出來」。為了不與自身的道德概念相矛盾,就應該由,也只能由自己捨棄本身利益的人來宣告,那個人也許在做個人自我犧牲的要求中,就導致他自身的崩潰。不管怎樣,一旦「鄰人」或社會為了公共利益而讚許利他主義時,相反的主張「你應追求自己的利益,即使犧牲別人也在所不惜」,就會馬上被提出來應用。因此,「你應該」和「你不應該」其實都是出自同一口吻的說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