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補瑣談

今年農曆閏六月,入冬較遲,到十一月八日(農曆九月十九)才立冬,十一月初四冬至,報上登載近兩年冬令進補的人越來越少,立冬那天,中藥店的東夥們都坐在櫃檯旁邊打盹,生意比往年來得稀疏清淡。可是過個沒幾天,報紙又登載因為冬令進補的關係,桃園新竹以及中南部的菸酒零售商呼籲米酒都被進補的人買去,米酒缺貨,想買瓶米酒來當料酒,簡直都戛戛乎其難。

照實際情形來看,中國從古迄今,冬令進補已有數千年悠久歷史,有些人先天不足,天生羸弱,有的是大病初癒,體氣未復,還有常年勞動,體力消耗過甚,經年用腦過度,精力亟待補充,照以上種種情形來看,就是西醫也主張針藥並投,並非絕對不贊成進補的,不過明明體健身強,每年入冬也要「四物」「八珍」「十全」大補一番,就非西醫所能贊同的了。至於中藥冬令培補的藥物,也分「平補」「溫補」「清補」「濇補」方法很多,要按個人體質寒火,病源所在,虧損程度的輕重,對症下藥,再按藥力藥量加以增減,並不是死死板板一成不變的。

為什麼選擇冬令進補呢!按照大陸習俗,立冬是十月節氣,「冬」是終了的意思,蟲蟻蠅蠍交了這個時序,都要蟄伏潛藏起來,所以叫立冬,中原一帶,已經是朔風凜冽,關東漠北更是瑞雪紛飛,非裘不暖了。

依照中國傳統的說法,中藥的補劑,都是偏向燥熱亢奮性質者居多,天候嚴寒可以抵消部分亢燥的藥性,如老山野參,梅花鹿的血茸,牛鞭,鹿鞭,都是峻烈炙熱性質的補藥,體氣健壯的人,隨時服用,極易引起虛火亢陽的後果,必須選擇奇冷酷寒的季節來進補,才能發揮藥效,否則無益而且有害。

江南閩粵,地近亞熱帶,立冬前後,氣候只是寒氣襲人,不到凜冽酷寒程度,甚且有時突然回暖有同陽春,就是體弱畏寒的人進補,也只能溫補,峻補仍舊是不相宜的。所以進補要看節氣冷暖而定,立冬進補以溫補為尚,若要大補最好到三九酷寒服食,才能使藥效發揮到極致而不產生不良的副作用呢!

西方醫學隨科學昌明而日趨進步,對於人體的組織,器官機能都有精闢的分析,同時對於物質的元素,更有準確的釐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劍及履及,所用補劑,以針劑為主,皮下靜脈兼施,再輔以丹丸片液,如響斯應,真有立竿見影之效,而中藥所說冬令進補,以形補形的一套說法,早些年西醫認為,國人對於「補」的觀念,過於籠統,而中藥的藥效,許多又未經證實,縱或含有若干營養成分,但究竟能產生多少藥理作用,對健康究竟能產生什麼實質上幫助,還沒有肯定的科學根據,這種惡補,雖不一定有什麼害處,但也談不上實際有多少補益。

自從歐美醫學界發現甘草麻黃的確有卓著的藥效後,進而研究人參、鹿茸、銀耳——等等經過若干人的分析化驗,確實各有獨特藥效,而中藥品類浩繁,有的對神經系統,有的對血液系統,有時對消化系統都有不同適應需要的吸收功效,對於冬令進補的習俗,於是逐漸改變舊的觀念,並不一味斷然反對,只是認為正確進補方式,首先要瞭解自己體內所缺少的是何種營養素,然後對症下藥,才能產生對人體實際效果,一味盲目峻補,不但浪費金錢,而且對身體反而有害的,這種道理,質之中醫又何獨不然,中藥之有平補、濕補、清補、濇補,種種不同培補方法就是這個原故。不過中醫一向有大而化之,不願深入的慣性習而不察罷了。

中藥補品類雖多,大致可分兩類,第一類是純用藥材鍛鍊的,第二類則是各種獸肉鱗介,有些補劑以第一類為主,第二類為輔的,又有些以第二類為主第一類為輔的,這種剛柔相輔相承,水火既濟,君臣相配的醫理,幾千年流傳下來,取法於古,摘抉精審,不是對於藥性醫理研幾析微,是無法說出所以然的。

秋風起兮三蛇肥,嶺南補品以蛇羹為多,一交立冬,各大酒樓餐廳都以三蛇大會,全蛇大會,龍虎鬥來號召,其蛇羹除了味道鮮美可以大快朵頤外,冬季多吃幾次,嚴冬不太怕冷那是事實,至於真正功能乃在蛇膽,蛇膽功能明目、驅風、祛濕、活絡,除痰,下氣,對身體確實十分有益,近年日本醫學界也研究蛇肉膽對人體補益很大,臺灣又是毒蛇產地,有些日本人來台觀光,都買點蛇粉蛇膽丸帶回去當珍品送人呢!

羊肉也是冬令進補的恩物,不過黃河以南沒有大尾巴羊,都是山羊,肉味羶而微臊,再加上南方人喜歡帶皮吃,而且烹調不甚得法,所以不大受人歡迎。如果以羊肉進補,必須清燉,配以准山藥,枸杞子,怕羊肉羶味,可放上幾枚帶殼的桂圓乾,對於冬季手腳冰冷,虛弱,貧血,均有顯著功效,加入羊肝同煮,凡是視力不清的人,效力更為顯著。不過患有感冒的人忌吃,等感冒好了,才能進補。

甲魚的好處很多,主要的功能是養陰,凡是睡眠不足,菸酒過多都極相宜,吃甲魚要不大不小,以馬蹄子大小為度,文火清燉,最多放點桂圓肉,其他藥材均免,如果放入其他溫補藥材,反而會減低滋陰的效果。陰虛肺弱的人,多吃幾次甲魚,適時適量,可能轉弱為強。

野鴨、乳鴿、魚頭、豬腦都是屬於滋原養陰一類補品,燉羊肉、煨牛鞭、燴三蛇屬補血強腎的食物,二者性質不同,功能各異,用之得當咸能適應不同性質,差別程度的需要,藥補食補混為一途,令人不致食難下嚥,有吃藥的感覺,這可以說是中國傳統補品最大優點。

中藥中最貴重的補品,自然是人參和鹿茸啦。人參鹿茸都是中國東北特產,鹿茸分成對的鹿茸、鹿茸片、鹿茸粉,在東北野生鹿茸價值最高,(在民國初年黑龍江督軍孟思遠孝敬洪憲皇帝袁項城一對極品鹿茸繃在玻璃錦匣內,據說那個時候就要上萬銀元一對了。)開出片來,澄黃凝玉,隱散葩香,拿來燉雞,是絕妙補血良方,現在臺灣野生的梅花鹿因為濫捕的結果,已經日見稀少,冬補所用鹿茸,多半是人家豢養的,鹿角剛長出不久,角上長滿細軟冗毛,鋸開之後,因為還沒有變成骨質,血脂半凝,臺灣中藥店稱之為血茸,說是最好的補血上品,以藥效來講,自然稍遜澄黃透明的鹿茸,不過臺灣地屬亞熱帶,就是三九天氣,比起關東塞北簡直談不上寒冷,冬令進補,以血茸入藥也儘夠啦!

人參當然是以吉林長白山一帶野山人參,藥效最好,可以說補藥之王,益氣養血,功效顯著而且迅速,所以它的價值比鹿茸要高出若干倍,一枝成形的人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神品,近年歐美醫學界正在研究人參的功效究竟如何,褒者貶者各執一說,尚無定論,不過一般人死後三小時,屍體就僵直冰涼了,如果臨終前服過濃厚人參湯,則屍體經過六小時,尚溫軟如生,那是一點也不假的,人參之所以名貴,由於它總是生在靄抑冥密的深山峻嶺裡,它本質又細弱嬌嫩,雖然生長在冰天雪地酷寒地帶,可是又要寒中帶暖,避風向陽,有經驗的參戶們說:疊嶂環抱,薄日烘雲;四隅峭仄,中心砥平,經過十年二十年孕育,才能有成氣候的遼參,還要經過洗、烤、修曬才能售得高價的。

韓國用人工培植的高麗參,雖然也具益氣補元的功效,那比我們東北野山參可就差多了,至於舶來品的花旗參,屬於清涼溫補之劑,跟人參的作用,就迥不相同了。

婦科補藥以當歸為主,男人補品北芪、黨參、淮山、枸杞,藥雖普遍,可是冬令進補都是主要的藥材。近年來中藥仿照西法提煉的鹿茸精、鹿茸精片、人參精、人參精片、當歸精、當歸膏、蜂王精、紫河車片,價錢便宜,服用簡單,經過醫師指點,按照各人稟賦所缺,適時適量的服用,也是頗具功效的。

比較清淡一點的補品,有蓮子、桂圓、銀耳、燕窩。列入珍饈的補品,有海參、魚翅、干貝、鮑魚、魚肚、牛鞭、蹄筋——等:個中所含成分無非是醣類、蛋白質、鈣、鐵而已,一般說來,大家認為最名貴的魚翅來說,所含蛋白質有百分之六十以上,可是對人體最需要蛋白質的成分就極為有限,其實那些對人體有益的成分,在蛋類魚肉黃豆牛奶裡都可以獲得,同樣富於營養,價錢可就便宜得多了。

因此要補充營養,富有的人當然可以隨自己高興進補,講究美食美味,來滿足口腹之慾,如果精打細算一下,不一定要吃高貴補品,山珍海味,只要能濟其所缺,才是我們迫切需要的呢!在吾人日常生活中吃的米、麵、雜糧,各魚蝦肉類、牛奶、雞蛋、蔬菜、水果,都是補品珍饈,能夠不擇食不偏食,實在無須講求什麼冬令進補了,至於有些人身體組織、器官、機能,先天後天的迍邅,新陳代謝的失調,那就要請教高明中西醫酌情投以補劑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