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朋友多了路好走——交友關係學 有人情味的人才能獲得人情效應

獲得人情,這種特意的行為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策略,也是社會文化現象的濃縮。

「有事有人,無事無人」是生活中許多人常抱的態度,把朋友當作受傷後的拐杖,復原後就扔掉。此類人大多會被拋棄,沒人願意再給他幫忙。

只有懂人情味的人,才能獲得「人情效應」這一微妙的人情關係的。比如說,給人幫助不能過於「挑明」,以免傷人自尊;幫助人不可過多,否則會成為對方的負擔,雙方再難維持關係。這種人只會用「互相利用,互相拋棄,彼此心照不宣」來推擋,而不去深思人情世故的奧秘之處,所以無法達到人情操縱自如的境界。

周恩來在人際交往中就很有人情味。長征途中,當時任民運部部長兼政委的楊立三,堅持親自給重病的周恩來抬擔架,他和同志們在饑寒交加中,抬著周恩來走出沼澤泥潭的草地後就累病了。19年後,楊立三去世,身為政務院總理的周恩來,堅持要親自給他抬棺送葬。

1937年6月,周恩來在峽山遇險,護衛他的十多名警衛戰士光榮犧牲。事後,周恩來和另外三個虎口脫險的同志合影留念,周恩來在照片背後寫上「峻山遇險,僅餘四人」。這張照片一直珍藏在他貼身的襯衣口袋裡,直至病逝才被人發現。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就是周恩來的人格魅力。難怪在舉行遺體告別儀式時,圍繞安卧在鮮花叢中的周恩來的遺體,群眾的淚水把地毯灑濕了一地。難怪會出現十里長街送總理,長夜無言,天地同悲的動人一幕。

要讓人覺得有人情味,獲得人情效應,應注意以下幾點:

1、同舟共濟、同甘共苦

人們在一起共事時,大家同舟共濟,共同的命運把彼此聯在了一起,只要採取合作態度,互相支持、互相幫助、互相關照,是最容易產生感情認同的。特別是在困難環境中,彼此相依為命、共渡難關、情誼深厚,可能終生難忘,交情將更為牢固。比如,當年不少知識青年從城裡到鄉下插隊,幾年中大家一個鍋里吃、一個炕上睡,哪一個人受了欺負,大家一起為他鳴不平,如此心心相印的共同言行,必然轉化為深厚的感情,銘刻在各自的記憶中,不管日後分散山南海北,做了什麼工作,但誰也不會忘記這段交情。

共事時間長固然可以形成深厚的交情,有時相處時間並不長,但只要同心協力,相互支持、彼此關照,能引起對方的好感,同樣可以建立難忘的交情。

有這樣兩個人,他們在同一個單位上班,但是一個在策劃部,一個在宣傳部,平時並沒有什麼交往。有一次參加野營訓練,他們倆人被分到了一個組成為小組成員。訓練營每天走百里路,訓練路上,他們互相幫助,同心協力,克服野營訓練的種種困難,腳上打了泡,每到一地,互相幫助對方挑泡,買了吃的一起分享。就這樣,十天後行程千里,圓滿完成了野營訓練,兩個人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其中的一位跳槽到外地的公司上班了。幾年後,那位跳槽的同事還特意去看看曾經與自己同甘共苦的朋友。倆人見面,憶起當年一起野營訓練,分吃一隻蘋果,一起追野兔子的情形,還是那麼的高興。你看,十天的交情,記了一輩子。

2、趣味相投是交往的橋樑

朋友好交,知音難尋。因為有共同的愛好、興趣,才可能成為彼此交情的紐帶。比如,都愛下棋,在路邊棋場相識,相互成了棋友;都愛垂釣,在湖邊相遇成了釣友……這樣共同的東西把彼此召喚到一起,在共同切磋中,便結下了友情。

某小區的外面有一條清幽的小路,早晨常有人到這裡跑步鍛煉。老李和老薑都有跑步的習慣,每天跑步之後在這裡相遇,然後一起散步,邊走邊聊天,由一般的寒暄到互相了解。兩個人都有共同的愛好,都很喜歡書法和繪畫,因此少不了交流體會看法,彼此雖沒有物質的交往,只是一種信息和思想觀點的交流,但依然有很強的吸引力,都覺得受益匪淺。時間長了,共同語言越來越多,形成了習慣,不管春夏秋冬,不約而同準時到這裡會合。後來,老李調到上海還經常打電話來問候老薑,倆人保持著密切的聯繫。

3、不要做一鎚子買賣

在求朋友辦事時,有許多人存在這樣的心態,對方幫自己辦事,如果辦成了,理所當然地要感謝對方,如果事情沒有辦成,就認為不必感謝對方了,甚至埋怨對方。其實,這種心態是不對的。對方即使沒有幫你把事情辦好,可能是由於某些客觀的原因,但他可能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交友辦事,不管對方是不是把事情辦成了,都要感激幫你辦事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求人辦事並不是「一鎚子」買賣,這次由於某些原因對方沒能把事情辦成,可能下次有機會可以幫你把其他的事情辦好。如果你認為對方反正沒把事辦好,用不著去感謝對方。好像無功不受祿,不值得去感謝,這樣,對方可能認為你沒有人情味,以後可能不會再幫你忙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