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把話說得滴水不漏——語言里的關係學 一樣的話不同的說

現實生活中需要有這樣的智慧,一樣的話可以有兩樣的說法。兩種說法,結果往往大相徑庭。

一樣的話兩樣說,這決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是一門藝術。而問話恰是這門藝術的最好體現。問話更需要口才。利害場合,問話問得巧,就等於取得了主動權,相反如果問得過於直白不僅很容易遭到拒絕,而且還會處於被動的趨勢。因此說話提問的方式是否有技巧,有時會決定一個人做事是成功還是失敗,這是一件不可否認的事實。

據說在某國的教堂內,有一天,一位教士在做禮拜時,忽然熬不住煙癮,便問他的上司:「我在祈禱時可以抽煙嗎?」結果,遭到了上司的斥責。然後又有一位教士,他也犯了煙癮,卻換了一種口氣問道:「我吸煙時可以祈禱嗎?」上司竟莞爾一笑,答應了他的請求。

在開會時我們經常聽到主持者這樣發問:「不知各位對此有何高見?」雖然從表面上看,這種問話很好聽,但效果並不是很好。因為,誰敢肯定自己的見解就高人一等呢?就算是高見,也不好意思先開口。如果換成「各位有什麼想法呢?」這種問法一定會被很多人接受,效果一定會大相徑庭。

提問要講究一定的方法,提問過於唐突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這是不可忽視的。假如在大庭廣眾之下問對方:「你有什麼理由可說?」「你晚來了半小時,上哪兒混去了?」如此唐突的問法,令人難以下台,人家一定會不高興的。

怎樣才能問得巧,首先要選擇恰當的提問形式。提問形式有多種:

1、限制型提問

這是一種目的性很強的提問技巧,它能幫助提問者獲得較為理想的回答,減少被提問者說出拒絕的或提問者不願接受的回答。

據說,香港一般茶室因為有些客人在喝可可時要放個雞蛋,所以,侍者在客人要可可時都會問一句:「要不要放雞蛋?」心理學家建議,侍者不要問「要不要放雞蛋」,而要問「放一個還是兩個雞蛋」,這樣提問就縮小了對方的選擇範圍。這種問話,顯然可以多做雞蛋的生意。

2、選擇型提問

這種提問方式多用於朋友之間,同時也表明提問者並不在乎對方的抉擇。例如,你的朋友來你家做客,你留他吃飯,但不知他的口味。於是問他:「今天咱們吃什麼?牛排還是火腿?」

3、婉轉型提問

這種提問的意圖是為了避免對方拒絕而出現尷尬局面。例如,一位先生愛上了一個女孩子,但他並不知道女孩子是否愛他,此話又不能直說,於是他試探地問:「我可以陪你走走嗎?」如女方不願交往,她的拒絕就不會使對方很難堪。

4、協商型提問

如果你想要別人按照你的意圖去做事,應該用商量的口吻向對方提出。如你要秘書起草一份文件,把意圖講清之後,應該問一問:「你看這樣是否妥當?」

提問要講究方式,才能提高提問水平。話題的選擇是一個關鍵的問題,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要使對方樂於答話,應該挑他擅長的來說,這樣他才會對你的提問感興趣。

例如,一個人乒乓球打得好,就可先問:「聽說你打乒乓球很拿手,是嗎?」提問正像打乒乓球的發球,你以對方的特長發問,就像特意發了個使對方容易接的球,對方當然樂於接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