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卷三 冥婚記 後記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甲:開始就是說結束語

好了,故事終於講完了,司馬也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謝謝校友們的一路支持,你們是司馬寫作的動力,特別是「司馬世家」群的群友^0^然後是感謝3G書城給了司馬一個舞台,讓司馬在這安靜的碼了一年半的字,成績雖然不是很好,可是成果已經不錯,《血狐狸》和《校園逐鬼令》(下面簡稱《校園》)加起來已經150萬字了。對司馬來說這還是從來沒有過的,這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毅力,很榮幸,司馬做到了。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認同,這正如那句話: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乙:說說《校園》這本書吧

《校園》是司馬的第二本小說,發生在《血狐狸》之前,但不等同與《血狐狸》前傳,因為他比血狐狸更豐滿,司馬投入的也更多。

這個故事脫形於徐克導演、張國榮、王祖賢、張學友主演的《倩女幽魂之人間道》,相信校友們都看出來了,茅勵的很多法術都是取自其中,如掌心雷、定心咒、逐鬼驅魔令、五行遁術等等。

而故事的整個基調,也模仿了《倩女幽魂之人間道》,而不是現在流行的諸如《午夜凶鈴》、《山村老屍》之類。本書更多的是強調了靈異、正氣、勇往直前。而不是驚悚、恐怖、或者說懸疑(這關係到司馬的鬼神觀,後面有解釋)。所以有些校友看說本書一點都不恐怖,這也是在意料之中。

對愛情的探索是本文的另一個立意,並且貫穿全書,雖然遠沒有達到司馬想要的效果,但是無奈司馬真的不善於處理這方面的事……因為司馬本人也尚無經驗T_T,對於茅勵和凌菲音愛情的結局司馬也無法把握,只能採取一個開放式的大結局,至於茅勵最後有沒有和凌菲音和好,留給大家各自想像吧。

最後的結局司馬是改了又改,本來預定好的結局是茅勵打開百鬼智囊,得到眾鬼成千上萬的意見,但最後還是和凌菲音一拍兩散、永遠再沒有見過面。可是前幾天在留言區看見一個校友的「傾情」留言後,司馬忽然「動心」了,所以便改了這樣的一個結局。

本書原名《狐柳山莊》,所以隨著狐柳山莊覆滅就算結束了。對於荒古封印中逃出的鬼物到底是什麼,這是另一個故事,已經不屬於《校園》了,縱觀《校園》和《血狐狸》,校友們會發現,兩者其中缺斷了一段時間,而那缺少的時間就是那故事的一部分。

《校園》始於陳楚生的《有沒有人告訴你》,結束於劉亦菲的《蝶戀》,這是司馬寫作《校園》期間,最喜歡的兩首歌,在這也分享給大家吧。

丙:司馬下一步的打算。

嗯……因為司馬現在是大四實習,即將步入社會(據說是黑暗無比,弱肉強食……),取得生存技能是第一位,所以司馬可能會休息一段時間。

回首在大學的時光,發現真的過得快。正如某某某說的:時間就是一把殺豬刀。迷迷糊糊中大學四年就快過完了。

在此司馬奉勸各位大一大二,或者說還在高中的校友們要早替自己的大學生活做打算,不要得過且過,否則到了最後就會想司馬一樣,空悲切。

在此我推薦覃彪喜的《讀大學,究竟讀什麼》和熊顯華的《尋找漸漸迷失的自己》兩本書,前者網上有TXT格式電子書,後者尚無。

丁:下一本書。

前面司馬說了可能會休息一段時間,等到司馬覺得時機成熟之後,就會動筆寫《校園》與《血狐狸》之間的故事,那是司馬籌劃許久的,比《校園》、《血狐狸》更早。可以說,《校園》只是他的序言,《血狐狸》只是他的外傳。那是一個關於無憂、二胖、楚晴、錢小枝的故事,大家敬請期待。

戊:我的鬼神觀

在《血狐狸》和《校園》中,大家應該可以感受不到太大的恐懼感(至少,司馬一直這樣認為。)因為司馬認為,鬼其實並不可怕,人定勝鬼!

首先,從生理上說,鬼是人死後的產物。沒有道理,人死後會比死之前還要厲害,那這樣的話還要活人幹嘛?大家一起死了豈不痛哉。

其次,從心理上來看,大家是聽多了鬼故事,看多了鬼小說和鬼電影,這些故事無形中傳遞鬼恐怖理念,久而久之形成了對鬼的恐懼習慣。到最後,其實誰也沒有見過鬼,可誰都說鬼可怕。可鬼究竟恐怖在哪裡?校友們可以去問問鬼。

己:中國的神話系統

這是最頭痛的部分,司馬在《血狐狸》中有過解釋,這裡不再多說,只給大家講講魂魄方面的。

在遠古巫術盛行的時候,人們認為,人死後會產生魂魄,他的魂魄會回到部落祖先的發祥地。這和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有關,人類基本上都是處在背井離鄉的狀態,一遇到災荒,便是整個部落遷徙。而背井離鄉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回到故鄉。生前沒有可能,於是他們便希望死後能夠,當今這種觀點在不少少數民族依然存在(因為據說,少數民族都是讓最初的華夏民族給趕到邊遠地方去的。)。

在佛教傳入以後,佛教認為,人死後會產生魂魄,這個魂魄會積壓到地獄,然後在地獄遭受閻王清算以後,轉世投胎,再世為人(當然是六道輪迴,運氣不好為豬為狗)。

這在佛教傳入之前,中國是從來沒有過的觀點,而且他是及其「可怕」的。你想想,假如我這輩子是個乞丐,只要天天燒香禮佛,那下輩子就有可能做大官。如果我要是發狠,把命都賣給佛祖,那豈不是來世可以做王爺、皇帝。於是乎乞丐就可以阿Q式的看著那些達官貴人新道:你們神氣什麼,別看你們現在人模狗樣,有錢有勢,大爺我下輩子會比你更有錢,於是佛教就像現在互聯網中所說的「病毒式傳播」一樣,在底層民眾中傳播開來,並且滲透進上層階級,並最終影響到中華文化。

於是借鑒了佛教的,集合先秦方術、黃老之術、巴蜀巫術的道教成形了。在道教的理論中,似乎人死後都得入地獄,而且貌似永遠都留在地獄!

為啥這麼說呢,因為在農村,每逢清明節、中元節、春節等等,大家都會燒紙錢、掃墓,希望死去的祖先能夠保佑自己。

可是如果如佛家之說,人死後都去投胎了,你就是燒再多的紙錢,他們也收不到啊,更別說保佑了(他比你還小了)。這不就是在浪費紙嗎?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佛、道、儒三教不斷地相互借鑒,不斷磨合,各自從其他教派中拿去各取所需,於是形成了現在如此混亂的情況。以北方全真教為首的北宗更是主張「佛道儒三教本是一家」。(現韓國的「天道教」也是主張三教合一,日本的「神道教」不是。)

在《校園》和《血狐狸》中,司馬試圖迎合巫、佛、道三家的觀點,將三魂分別送往三個地方。即:回到祖先發祥地(歸祖魂)、輪迴投胎(輪迴魂)、留在地獄守護後代(守家魂)。但是這樣寫真的很累,因為之前司馬還沒有發現任何運用了這套理論的小說,所以處理方面顧忌太大,太麻煩。所以司馬以後的作品可能會取消這套理論,隨大家的潮流。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