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繼往開來 三 老子與莊子

【前言】先秦諸子中老子的線索是最不清楚的,我們只知道大約在春秋晚期有個人被大家叫做老子,這位老先生很有智慧,就連孔子也曾向他請教過,後來他就不知所終了,就連《老子》一書是不是他寫的也不能確定,但他的思想深深地影響著中國人,同時道家學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莊子也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莊子的材料大體上是清楚的,莊子大約生於公元前369年卒於公元前286年,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那作為道家學派最重要的兩個代表人物,他們到底為後世留下了什麼呢,我們身上的哪些思想是來源於老莊哲學呢?

【正文】墨家關注社會留下了社會理想,就是平等互利博愛,那道家關注什麼呢,道家關注人生,留下什麼呢?老子留下了人生智慧,莊子留下了人生態度。先講老子,老子留下的人生智慧是什麼呢?可以概括為四個字:弱者生存。我們都知道進化論,進化論的觀點是天擇物競,適者生存。老子的觀點呢可這麼說,天擇物競,弱者生存。有個關於老子的故事有很多很多版本,我講其中一個,《太平御覽》的版本,說老子有個老師叫商容,前面我們說過孔子是沒老師的,老子據說是有老師的。商容是什麼人,不知道。有一天商容病重,作為學生的老子就去看他的老師【flash】老師呀,您老人家難道就沒有什麼遺言留給學生嗎?路過故鄉的時候要下車這個你知道嗎?這個我知道,您的意思就是不要忘本,路過大樹的時候要趨行要小步快走你知道嗎?老師,這個我也知道,您的意思就是要尊敬老人。

【正文】然後商容張開自己的嘴巴說,你看我的舌頭還在嗎?老子說在。商容又問,那你看我的牙齒還在嗎?老子說不在了,商容說什麼意思你明白了嗎?老子說,嗯,非謂剛亡,而弱存乎《太平御覽》。是不是說剛硬的就會滅亡,柔弱的就會存活呢?商容說,嘻嘻,『天下事盡矣』,所有的道理都在這了。弱的你就存在活下來,強的你就滅亡,剛亡而弱存,所以我說老子的思想就是弱者生存。這是老子一貫的思想。老子說天底下最弱的是什麼,水;最戰無不勝的是什麼,水。你看火那麼厲害水能滅它;石頭那麼硬水能滅它,水滴石穿,洪水來了什麼都沒了,所以『天下之至柔』就是天下之至剛,至強。由此老子一再說,一個人做人呢你要柔一點弱一點,低調一點,往後靠一點,不要往前沖。這個思想誰最欣賞呢,韓非。《韓非子》裡面有兩篇文章,一篇叫《解老》一篇解《喻老》,就是韓非子讀老子一書的心得筆記,韓非的這個老子心得很有意思,他也喜歡講故事,比方說在《喻老》篇,韓非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就是楚莊王和孫叔敖的故事,楚莊王是春秋五霸之一,他有位大臣叫孫叔敖,孫叔敖是輔助楚莊王當上霸主的一個大功臣,但孫叔敖生前一直不肯接受楚莊王的封賞。臨終之前孫叔敖就把兒子叫來了【flash】孩子啊,你爸爸這一生確實立了很大的功勞,大王數次要封賞我我都不肯接受,所以我死了後大王一定會封你,你是謝絕不了的,你沒那麼大面子,你只能接受,你會怎麼辦呢?我聽父親的教誨。你要記住,大王不是要封地給你嗎,你一定要挑一塊楚國最差的土地,這樣就可以保全了。我一定聽您的話。

【正文】果然孫叔敖一死楚莊王就封了,說我可逮著報恩的機會了,非封你一塊地不可,按照君臣之禮君有賜臣不敢不受,你不受那是不禮貌。孫叔敖的兒子就挑了一塊楚國最差的土地,結果怎麼樣呢,按照楚國的規矩,封給功臣的土地兩代以後國家就要收回,其他功臣的封地楚王都收回來了,只有孫叔敖兒子這塊封地沒有收回。為什麼,鬼都不要嘛,太差了,收回來也沒意思,接著韓非說,這就是老子教導我們的,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老子54章》。就是善於建設的,他蓋一個房子在那沒有人拿得走,善於擁抱的,他抱一個人,這個人怎麼也掙不脫。而且我們要搞清楚,老子的意思不是說你蓋個房子,蓋的多麼多麼牢,也不是說你抱一個人,就抱的死死的,他要掙脫一樣掙脫,是要怎麼樣呢,是要沒人起念頭,沒人想去拔沒人想要脫。你要把他念頭都給它弄沒了,那怎樣才能把這個念頭弄沒了呢,很簡單嘛,弄的差一點,有塊地人家收回來,你挑個最差的人家就不收回來了,再比方說你討老婆,討個丑的嘛,弄一個絕代佳人在家裡,她紅杏出牆呀,樹大招風,你像我住的地方廈門每年都刮颱風,拔起來的都是什麼樹,大樹,那草,一根都不起來,那叫善建者不拔,想不被颱風颳走你就做個小草就對了。

【正文】《老子》一書從頭到尾貫穿的都是弱者生存的道理,說來說去歸根到底無非就那幾句話,柔能克剛,弱能勝強,無為則無不為,而且老子一再說不要以為強大的就強大弱小的就弱小,只有那些與世無爭的才是最安全。不但如此,老子還給我們指出了如何做到以柔克剛。那在老子看來用什麼具體方法呢?

【正文】第一是裝第二是忍第三是讓。讀老子的書會發現他很喜歡用一個字叫『若』,比方說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後來由此發展出一句成語叫大智若愚。若什麼意思,好像。最真的好像是彎的,最巧的好像是笨的,最聰明的好像對最糊塗的,最漂亮的好像是最丑的。這個字張舜徽先生有個判語,叫『不外一個裝字』就是要裝,只不過呢,政治家裝叫韜晦;老百姓裝叫裝蒜。中國歷史上最會裝的人是司馬懿,最能裝孫子,裝病,裝癱瘓,人家拿刀來刺他他都不動,最後他成功了。裝,第一條辦法。第二忍,越王勾踐是不是忍,自己到吳王那做奴隸,吳王生病他去嘗大便,裝,忍。韓信受胯下之辱,忍。老子的原話是: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老子73章》。一事當前你一下子就衝上去,好像很勇敢的,死了,不衝上去的,活了。『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這裡值得注意的是老子的提法,第一種人叫做勇於敢,就是有勇氣敢做的,死了,第二種叫勇於不敢,有勇氣不敢做的,活了。這就和我們理解的不一樣了,我們一般說不衝上去是不敢的,老子說不是不敢,是敢不,這點非常重要,就是在老子看來不做也要有勇氣,而且不做比做更需要勇氣,叫做勇於不敢,勇於不敢不是不敢,是敢不,敢不很難啊,我們看戲,看歷史劇,縣太爺審案子,把一個老百姓叫來,驚堂木一拍,敢不從實招來,敢不。老百姓多半就腿肚子發軟,跪下說,小人不敢,敢不可不容易。所以後來蘇東坡總結為四個字:大勇若怯。最大的勇敢看起來是膽怯,所以善於作戰的人千萬不要把對方的忍讓當怯懦,那你可就糟糕了,他是敢不,不是不敢。第三是讓,一件事凡事你都讓三分。有個傳說說清代有位高官,這個故事也有好幾個版本,我就不說名字了,這個高官呢在京城裡做官,他家裡鄰居蓋房子要侵佔他的宅基地,他的家人就給他寫了封信,請他出來干預一下,他回了一封信是一首詩:千里來書為一牆,讓他三分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六尺卷》。這首詩也有好多版本。家人收到書信後明白了,讓出三尺,對方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於是兩家之間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叫六尺巷。這也是個非常有名的故事。裝忍讓。這就是老子的主張,就是弱者生存。那這個主張對不對呢?

【畫外音】我們如果按老子弱者生存的理論去做,人人都不敢為天下先,人人裝孫子個個縮腦袋,那劫匪到家裡行兇我們也要讓他三分嗎,如果這樣做,我們的國家還能發展嗎,我們個人又怎麼發展,老子的這個主張對不對呢,老子的思想我們如何抽象繼承呢?

【正文】應該說有一定道理,凡事不要太要強,能夠忍讓的,能夠低調的,就忍讓就低調。嶢嶢(嶢,音搖)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有它的道理,但也有它的問題,就是大家如果都按老子這一套去做,我們怎麼發展啊,每個人都不敢為天下先,每個人都不敢做第一件事,每個人都不敢做出頭鳥,每個人都不敢做出頭的椽(傳)子,每個人一事當前都往後縮,都做縮頭烏龜。還有句俗語叫做,近來學得烏龜法,須縮頭時且縮頭。都縮起來,怎麼發展,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裝忍讓就靠得住嗎,弱者生存,羊是弱者,羊很柔順啊,羊很低調吧,狼就不惦記了。是的,刮颱風時拔起來的是大樹,那平時踩在腳底下的是什麼呀,就是小草嘛。露富是不好,錢多是會被賊惦記,下崗工人的錢難道沒人偷嗎,不也有賊惦記嗎,就有用嗎。所以我對這個問題的主張是這樣的,還是要一分為二,我有個小朋友,一個小夥子,他提出了八個字我很贊成:高端做事,低調做人。就是你做事時一定要盡量去做好,做人不妨低調一點。而且這裡面還有個更根本的問題,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做人,我們繼承老子這筆遺產時一定要想清楚我們為什麼要做人,要先想明白這個問題才能去想怎麼做人的問題。前面講了這些例子,比方說越王勾踐,忍讓裝成功了,這個好嗎,越王勾踐值得學習嗎,我就不喜歡這個人,非常討厭這個人,越王勾踐成功了後幹了什麼呢,送給文種大夫一把寶劍,文種大夫是幫助他成功的人啊,說先生交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