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繼往開來 二 墨子與楊朱

【前言】上期易老師講到先秦諸子的思想既然是我們民族的寶貴遺產當然應該繼承,而且繼承的方式只能是抽象繼承,也就是說我們在繼承先秦諸子這筆寶貴遺產時必須洗去他們身上時代和階級的烙印,只留下合理的和普遍適用的東西,這種適用既適用於過去又適用於今天,既適用於本民族又適用於全人類,當我們用這種要求再去看待諸子時,他們又到底給我們留下了什麼。從本集開始易老師將從墨子和楊朱入手把諸子思想再疏理一遍,看看他們到底給我們人類留下了什麼?

【正文】說到墨子和楊朱的命運讓人感嘆,孔子之後影響最大的是墨子和楊朱,孟子有這麼一句話: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孟子滕文公下》。就是孔子之後孟子之前,佔領整個思想文化市場的就是墨子和楊朱,天下人分成兩派,要麼跟著墨子要麼跟著楊朱,不得了啊,但最後怎麼樣呢,這兩個學派都衰落了。秦始皇焚書坑儒後,儒家東山再起墨家一蹶不振,楊朱更慘,沒有留下傳記也沒留下著作,人間蒸發了。這就讓人奇怪了,兩個非常顯赫的學派為什麼落得如此下場,更讓人想不通的是墨子和楊朱剛好是相反,截然相反,墨子和墨家學派的人是什麼形象呢?腓無拔,脛無毛《莊子天下》。脛就是小腿,腓就是小腿肚子。就是小腿和小腿肚子上一根毛都沒有。哪去了,磨掉了。為什麼磨掉了,辛苦呀,因為墨子和墨家學派是每天都要參加生產勞動的,然後要走遍天下救苦救難,風裡來雨里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跟焦裕祿同志差不多,腿上的毛都沒有了;而楊朱呢,楊朱的主張是: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韓非子顯學》。什麼意思,為讓天下獲得幸福,拔我腿上一根毛,不幹,截然相反,一個是一毛不留一個是一毛不拔;一個是毫不利己一個是毫不利人,毫就是毫毛嘛。墨家是毫不利己,所有的毛都給人家了,楊朱是毫不利人,一毛不拔,截然相反,截然相反大受歡迎,一蹶不振銷聲匿跡,怪了吧。我們就會問一聲為什麼啊?我的結論是這兩家學說必有深刻獨到之處,因為深刻獨到所以在當時大受歡迎;因為深刻獨到所以不被國人理解。太深刻太獨到了大家理解不了,於是我們又要問,楊朱墨子的深刻獨到之處在哪裡呢?我認為墨子的深刻獨到之處是提出了社會的公平和正義;楊朱的深刻獨到之處是提出了個人的權利與尊嚴。

【畫外音】墨子和楊朱的主張好像是事物的兩個極端,一個一毛不留一個一毛不拔,墨子為了有利於天下毫不利己,楊朱為了『天下為公』毫不利人。想當年這兩個學派顯赫一時,是紅極一時的『顯學』,但最終這兩家幾乎銷聲匿跡。那大家為什麼不能理解接受這兩家的思想呢?

【正文】墨子是孔子之後的第二個偉大思想家,而且墨子和孔子有一點是相同的,都認為當時的社會有問題,當時墨子和孔子開出的救世藥方是不一樣的,前面講過,孔子主張仁愛,墨子主張兼愛。墨子為什麼會提出和孔子不同的藥方呢?因為墨子和孔子對當時社會問題的診斷不一樣,孔子認為當時的問題是禮壞樂崩,沒大沒小;墨子認為當時的社會問題是弱肉強食,分配不公。對當時社會問題的看法不一樣,墨子有個基本觀點,叫做人是勞動的存在物。墨子說,人和動物不一樣,動物可以不勞動,動物的羽毛就是它的衣服,動物的蹄爪就是它的鞋子,自然界的水草蟲鳥就是它的糧食,它不需要勞動,公的可以不用去種地母的可以不用織布就可以生存,人不行,人必須勞動,男的必須去種地女的必須去織布,所以人是勞動的存在物,勞動者得食不勞動者不得食,這是墨子的基本觀點。因此墨子認為社會分配的原則就應該是勞動者得不勞動不得,勞動多的多得勞動少的少得,這才叫公平。而當時情況是什麼樣呢,恰恰是不勞動的得的多勞動的得的少,甚至勞動者吃不飽穿不暖,這就非常不公平了,更何況什麼樣呢,更何況還要弱肉強食,大的欺負小的,強的欺負弱的,富的欺負窮的,貴的欺負賤的,聰明的欺負痴呆的,欺負的不得了,這是第二層不公平,還有第三層不公平,是這些諸侯國大國欺負小國,大國兼并小國,吞併小國,搶人家的財產殺人家的人民奪人家的國家,幹完了還要寫在史書上刻在禮器上,還要貢在他自己祖宗的宗廟裡面向全世界宣布,你看,誰都沒有我搶的多,我大強盜,是英雄是義,而老百姓呢,老百姓能這樣嗎,老百姓能跑到鄰居家去搶鄰居的衣服,搶鄰居的糧食,搶鄰居家的牛啊馬啊豬啊狗啊,把鄰居家的孩子殺了,然後也寫一本書,對自己的子孫後代說,你看呀,我搶的比誰都多,行嗎?老百姓能這樣幹嗎,不能嘛。那麼墨子就問了,一個人去搶鄰居和一個國家去侵略別的國家本質上有什麼區別,沒有區別啊,為什麼同樣的事情統治者幹得老百姓就干不得,為什麼你們統治階級幹了就是英雄業績,老百姓幹了就是為非作歹呢?天底下有這種道理嗎?因此墨子說這個社會完全沒有公平和正義,所以墨子對當時社會的批判力度是非常強的。那怎麼辦呢,墨子主張建設一個合理的社會,什麼是墨子主張的合理社會呢?四個條件:自食其力,各盡所能,機會均等,互利互愛。墨子說,每個人都要勞動,不勞動者不得食,不能沒有理由沒有道理的無故富貴,如果你是勤勞致富是對的,不勞而獲不行。當然我們還要講清楚,墨子講的勞動不單單是體力勞動,包括腦力勞動,這點很明確。而且墨子也認為,人與人之間應該有分工,他叫做分事,『份內的事』。比方說男人的分事是種地,女人的分事是織布,士人的分事是讀書做學問做官,君主的分事是搞政治,這都算勞動,但你必須勞動自食其力。第二,墨子主張『各從事其所能』這是原話。就是你適合幹什麼你就幹什麼,叫各盡所能。第三條呢叫機會均等,就是只要有能力就應該提拔,沒能力的就應該下去。墨子的原話是: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墨子節用中》。能幹的就應該提拔起來不能幹的就要從職位上降下去。不能看出身,看家庭關係,和領導人的親疏。只看一條,能力。因此整個國家的管理機構應該是能上能下。我們今天講能上能下,墨子老早就講過了。實現一個什麼目標呢,八個字:官無常貴,民無終賤。就是沒有那個人做了官以後永遠做官,你沒能力就下台,也不能說你是一個底層的就永遠不能提拔,只要你能幹就能提拔。第四條,互利互愛。這個以前講了很多。墨子的主張就是:兼相愛,交相利。所謂兼相愛就是我愛大家大家也愛我,我幫助你們你們也幫助我。這就是墨子認為的一個合理社會,自食其力,各盡所能,機會均等,互利互愛。因此他提出的社會理想就是六個字:平等互利博愛。那我想問問大家,墨子的主張好不好啊,好,好的就像『社會主義』,墨子這個人好不好啊,好,好的就像古代雷鋒。那接下來就有問題了。

【畫外音】墨家學派的思想和主張在當時顯赫一時,其平等互利博愛的社會理想是個近乎完美的社會藍圖,為此墨子獻出了畢生的精力,表現出一個偉大思想家崇高的責任感,但就是這樣一個理想化的社會主張到後來就沒了蹤影。那這麼好的一個主張為什麼中國人就不接受呢,它的弊端到底在哪?

【正文】戰國以後墨子的書就沒人讀了,直接的原因有兩個:第一統治者不願意,第二老百姓也不願意。統治者為什麼不願意,這個好理解,因為墨子的主張叫尚賢,就是領導人一定是最能幹的,墨子設計的藍圖是這樣的,最聖明的人當天子,次聖明的人當諸侯,再次聖明的人當大夫,再再次聖明的人當鄉長,能力一般般的就當個村長算了,必須是這樣一個等級,而當時的國家制度是世襲,世襲的領導人怎麼可能保證永遠是最聖明的呢,那是不是意味著這些不夠格的領導人要下台呢,這些統治者會願意嗎,肯定不會嘛,這個好理解。那老百姓為什麼不願意呢,老百姓應該願意呀,老百姓不願意的原因是墨子的這種生活方式太苦太累了。墨子的基本主張是,人是勞動的存在物。因此墨子也有個基本觀點,人只能做一件事,勞動。勞動以外的任何事都是錯誤的,你整天就是勞動不要干別的。什麼休閑啊娛樂啊上個網啊,看個電影啊看看電視啊,肯定都不行的,怎麼可以,看什麼電視,有那工夫不會編個筐子什麼的。墨子有個學生叫禽滑釐(滑音骨),是他的大弟子,跟了墨子三年,手上腳上都是老繭,臉黑的像個煤炭,不敢問老師一句話。連墨子自己都看不下去了,請他吃飯。【flash】禽滑釐(離)啊,你都跟了我三年了,這麼苦,你到底想學點什麼呀?

【正文】禽滑釐(離)這才跪下來淚流滿面的說【flash】是啊,老師,跟您三年了我都沒敢說,我就是想學守城啊。

【正文】三年後才敢提這個問題,你說這種日子咱老百姓願意過嗎,不會願意。實際上墨子的學說有四個致命傷,第一個違背常理,莊子天下篇就批判墨子說,說墨子的學說反天下之心,和天下人的追求是反著的。我們人民群眾是要求公正要求公平,不等於說我們要求過苦日子,而墨子的觀點是我很公正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