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前因後果 二 以人為本

【前言】從上期節目《事出有因》中,我們看到孔子生前是不得志的,不得志的原因則是他要恢複周禮周制,而那些執政者沒一個贊成。孔子要維護禮樂制度,執政者沒一個感興趣,所以才四處碰壁,不但執政者不贊成就連儒道法三家也都不要禮樂,如果以對禮樂制度和禮樂文化的態度為標準,先秦諸子可分為兩大陣營,儒家和非儒家。儒家維護禮樂非儒家反對禮樂。只不過他們反對的原因也不相同,提出的替代方案也不一樣。那這樣一來儒墨之爭,儒道之爭,儒法之爭這三場爭論可歸結為同一個問題,即要不要禮樂制度,這就是先秦諸子爭論的總焦點,那禮樂制度是種什麼樣的制度,為什麼會成為儒家和非儒家爭論的焦點呢?

【正文】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弄清一個事,就是禮樂制度是誰發明的,誰?周公。周公是什麼人,孔子經常夢見的人,孔子臨終前的哀嘆是什麼呢?我好久沒夢見周公了。孔子為什麼經常夢見周公?就因為周公是禮樂制度和禮樂文化的總設計師,周公,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姓姬名旦。周武王伐紂兩年以後就病死了,繼位的是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叫姬誦,但成王這時年幼呀,於是周公攝政,所以周公是攝政王,在攝政期間周公制禮作樂,就是制定了禮樂制度,也就是說周公是在取得了軍事勝利後對周王朝進行了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從而奠定了周文化的基礎,後來對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影響是非常非常深遠的,直到今天中國人身上還有周公的影響,只是大家不知道。往下讀完了就知道了。下面的問題就是周公為什麼要創立禮樂制度?直接的原因是殷商王朝滅亡的教訓,武王伐紂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多少時間,一個月。正月出兵二月份滅了。

【畫外音】武王伐紂大約要追溯到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率大軍討伐殷商,商紂王聽到消息後立刻拼湊了70萬人馬到牧野迎戰,可那70萬商軍有一大半是臨時武裝起來的奴隸和一些俘虜,他們平日受盡了商紂王的壓迫虐待,早就恨透了商紂王,誰也不想再為他賣命,在牧野戰場上當周軍勇猛進攻時,他們就調轉矛頭紛紛倒戈,大批奴隸配合周軍一起攻打商軍,70萬商軍一下子就土崩瓦解了,商紂王眼看大勢已去最後自焚而死――商朝滅亡。

【正文】那個是什麼時代,沒有汽車沒有坦克沒有飛機沒有導彈,冷兵器時代,一個月滅一個王朝,太快了。快的連周人自己都不敢相信,他就要想呀,殷商王朝那麼強大怎麼手指頭一捅它就倒了,什麼原因?得出結論是他們太不把人當人了,殷商政權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把人當人,怎麼不把人當人,兩點,一個叫人牲一個叫人殉。人牲就是把活人殺了去獻祭,舉行祭祀活動時殺活人。牲這個字它和兩個詞搭配,一個是畜牲,「畜」什麼意思,動物養的時候叫「畜」,殺之前叫「牲」,合起來叫畜牲,做犧牲品。做獻祭品的動物毛色純的,白毛的就全是白毛,黑毛的就全是黑毛,純毛的叫「犧」;體全的身體完整的叫「牲」合起來叫「犧牲」,就是不管是畜牲還是犧牲都是動物,人牲就是拿人來當畜牲,犧牲,典型的不把人當人,這叫人牲。第二個叫人殉,就是人死了後殺活人去陪葬,兩個都是不把人當人,現在有大量的在殷墟里的出土文物可證明,有的人和狗埋在一起,而且殷商王朝這個人牲和人殉不僅僅是殺奴隸和平民,當然大量的是奴隸和平民,也殺貴族。為什麼殺貴族,因為殷商文化的特點是特別敬重鬼神,如果舉行最大的祭司活動或是王死了,那是一定要殺貴族的,因為犧牲品是獻給神的,是向神行賄送紅包,紅包越大獲利就越多嗎,殺個貴族大紅包;殺個平民中等紅包;殺個奴隸小紅包。那殺奴隸要怎麼殺啊,成批殺,等於都是一塊錢,要好多,殺個貴族100塊錢,一張票子就夠了,這個道理一說大家就明白,所以殺貴族。但殺下來的結果是什麼呢?還是滅亡。不得人心啊。當時武王伐紂時聯軍剛開進去,殷紂王就派出部隊迎戰,還沒接火,怎麼樣呢,前途倒戈,就是殷紂王的先頭部隊一下把槍頭調過來了往後打,結果殷紂王派出的防禦部隊變成了周武王的先頭部隊,一個月就完了。這個教訓太慘痛了,周公就想啊,我一定不能讓我們周王朝再重蹈覆轍。怎麼吸收教訓呢?殷商王朝不把人當人那我們就得把人當人。這是什麼?這就是「仁」,仁愛的的仁。仁就是「人其人」,什麼叫人其人,就是把人當人。怎麼把人當人?廢除人牲人殉制度。廢了嗎?范文瀾先生的《中國通史》說廢了,就把這個用人做犧牲和用活人殉葬的制度給廢了,但我讀史書看資料覺得有點問題,因為這個人牲和人殉制度至少秦漢還保留了,秦始皇陵墓里有大量的活人陪葬,不過雖然這個制度沒被徹底廢除掉,但在周人心目中它建立起了一個觀念,人牲和人殉是不對的,這個有文獻記載做證明,可舉幾個例子。第一件事宋襄公的事,宋襄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有一次和曹國,邾(朱)國會盟,就是結盟,結盟時宋襄公就下了道命令,他是盟主嘛,要邾文公,就是邾國的國君,把鄫(增)國的國君殺了,祭司社神,這就是人牲呀,而且殺貴族呀,殺一個國君,等於把一個小國總統給殺了【flash】請安靜諸位,稍安勿躁,今天是會盟大典,我們要祭祀神靈,這次嘛要隆重一點。這樣吧,你,去把鄫國的國君殺了,就用他來祭祀,什麼,你讓我把鄫國的國君殺了,那不就是把鄫國給滅了嗎?

【正文】現在不可思議啊,你比方聯合國開會,拎個小國總統殺了,是不可能的。但那個時候是可以的。宋襄公下面的一個官員司馬,司馬是官職,叫做子魚。子魚就反對了。子魚說:「小事不用大牲,而況敢用人乎《左轉僖公19年》」小型的祭祀不能用大牲口,因為祭祀的牲口是六牲,有六牲的說法,就是馬牛羊豬狗雞,牛馬都是大牲口,小祭祀牛馬都不用就殺只羊呀,你還敢用人啊「祭祀以人為先也。《左轉僖公19年》」祭祀祖先呢原本是為了人的幸福嘛,你怎麼用人去做犧牲品呢。反對。很可惜這次反對無效。最後邾國的國君還是把鄫國的國君殺了,鄫國是個小國,子爵,第四等的,宋國是個大國。公爵,第一次封的就是公爵,這是沒反對成功的一次,但表達了一種觀點一種意見一種聲音,第二次呢反對成功了,這是怎麼回事?有個大夫叫陳子車死了,他的妻子和管家就提出來要用活人殉葬,而且要殺的人都選好了,陳子車有個弟弟叫陳子亢表示反對,就去跟他嫂子和管家說【flash】你們不能這樣做,為什麼要殺活人殉葬呢?你是有所不知啊,老夫子老先生,他不是死在國內是死在國外呀,生病時連個照顧的人都沒有,真對不起他啊,所以他死了後我們得派兩個人到陰間去伺候伺候他,病人嘛。是啊,大兄弟,你哥沒享著福,死後找個人照顧這不很正常嗎?噢,我知道了,你是說我哥在陰間需要有人照顧是嘛,照我說最該照顧他的不就是嫂子和管家你們兩個嗎?

【正文】所以我的意見是這樣,能夠不用人殉葬最好,如果一定要派兩個人去伺候我哥,要不你們倆去,這兩個就不說了,這就反對成功了。陳子亢這人大家也許能想起來,就是陳亢,講孔子時講過這個人,他曾向子貢提問題,向孔鯉提問題,我稱之為編外粉絲的那個。現在看來陳亢雖然是孔子的編外粉絲但是得孔子之真傳,為什麼呢?因為孔子也是反對人殉的,孔子不但反對活人殉葬而且連用俑來替代都反對。因為周人廢除人殉制度後他要找替代品,替代品就是俑,比方說秦始皇(陵墓)里的兵馬俑就是替代活人,它不能把一個軍都埋進去,就做成泥人。俑當時有兩種,一種是木頭做的一種是泥做的,做的跟真人一樣。孔子連這個都反對,孔子的說法是:「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孟子梁惠王上》」。誰發明的用俑來殉葬呀,這個人斷子絕孫。那孔子為什麼說得這麼重呀,這段話記載在《孟子》這本書里,楊伯峻先生注《孟子》時是這樣解釋的,說孔子不知道俑是替代人的,有了俑做殉葬,發展下去就會有活人殉葬,所以孔子反對。但我覺得不是這樣,孔子應該是知道的。我認為孔子是從根本上反對人殉,用真人用活人不行用假人用替代品也不行。孟子就講的很清楚,孔子為什麼要反對用俑,太像人啦,我們看秦陵兵馬俑,它是真人大小,而且那時木製的俑是能動的,能夠涌動,所以叫俑,那你能夠用一個很像人的東西來殉葬,意味著你承認用人殉葬是合理的,孔子從根本上反對,這就體現出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呢?人道主義,一種原始的素樸的人道主義精神,在孔子這裡表現出來了。這就是周人做的第一件事,把人當人。

【畫外音】儘管殷商政權殺了那麼多人,甚至殺了貴族來祭祀來陪葬,皇天上帝還是不保佑他們,他們還是滅亡了,而且亡的很快,所以殷商滅亡的教訓自然就成了周朝的經驗,周人要想保住勝利果實必須反其道而行之,殷商的統治者不把人當人周朝的統治者就要把人當人,所以周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人當人,但問題僅僅「把人當人」就可以了嗎?似乎還遠遠不夠,那周朝既然不能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