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前因後果 一 事出有因

【前言】前面四部易老師從從實話孔子開始,講述了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三大戰役」 儒墨之爭,儒道之爭,儒法之爭。先秦諸子所處的時代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們民族的黃金時代,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也一直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但同時我們也會心生疑慮,2700多年前為什麼會出現諸子百家的競相爭鳴,爆發了一場歷時300年之久的跨世紀大辯論,我們民族為什麼會湧現出那麼多偉大的思想家?這些偉大的思想家為什麼集中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

【正文】這個事還得從孔子說起,孔子是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第一人,他是風氣之先也是眾矢之的,因為有了他才有了百家爭鳴,孔子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一直影響到我們今天,但孔子生前是不得志的,周遊列國四處碰壁,那我們就會有個問題了,孔子和孔子的思想有那麼偉大嗎?如果很偉大他生前為什麼四處碰壁?大家都不接受他都不贊成他,都不採納他的主張主義呢?這個問題孔子自己也想到了而且孔子還和他學生討論了這個問題,什麼時候討論的,困於陳蔡之間時,這段歷史前面講過,就是孔子周遊列國時有一次要從魏國到楚國去,因為楚昭王想用他,走到半路被陳國人包圍了,圍在那個地方几天幾夜沒吃沒喝,一行人都餓得站不起來,這時隊伍就不好帶了。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記載說「子路慍見,子貢色作。」就是子路憤怒的表情已表現出來了,子貢也沉不住氣很憤怒,都露在臉上了。「孔子知弟子有慍心」孔子也知道他的學生有意見有想法鬧情緒,怎麼辦呢?談話,做思想工作,談話也不是找所有學生,找誰呢?三個學生幹部,子路子貢顏回,第一個找的是子路,孔子怎麼說?「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焉,吾何為於此。《史記孔子世家》」兕就是犀牛,匪就是非,【flash】你們說不是犀牛不是老虎,沿著曠野匆匆趕路為什麼,是我們的主義主張不對嗎?我為什麼落到這個地步呢?

【正文】從字面上理解孔子是要反思自己,我為什麼會這樣呢?子路就是這麼理解的,子路怎麼反思呢?他說「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史記孔子世家》」翻譯過來就是,【flash】老師呀,是不是因為我們不夠仁愛,所有別人不信任我們;還是因為我們不夠智慧,所有別人不實行我們的主張。

【正文】這是反思自己。孔子怎麼說呢?「有是哉」有這說法嗎?孔子說:「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齊,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者比干《史記孔子世家》」比干是殷紂王的大臣一再向殷紂王提意見,殷紂王把他殺了,武王伐紂時,伯夷叔齊說:你不能以臣弒君,不能犯上作亂呀,我們餓死也不吃你們周人的米,就到首陽山上絕食餓死了。孔子說:如果說一個仁者的條件是別人一定要信任他,那伯夷叔齊算什麼?如果說智者的條件就是別人一定聽他的主張實行他主張,那王者比干算什麼?也就是說仁者智者未必人人都信任人人都實行。也就是不同意子路的這個反思。子路出去了子貢進來了,孔子照樣又說了一遍【flash】你們說不是犀牛不是老虎,沿著曠野匆匆趕路為什麼,是我們的主義主張不對嗎?我為什麼落到這個地步呢?子貢大家知道,比子路乖巧多了,當然不會說那先生的主張不對。子貢怎麼說?「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蓋少貶焉。《史記孔子世家》」什麼意思?【flash】唉,老師呀,哪裡是您的主張主義不對呀,分明是您的主張主義太偉大了,偉大的比天還大,那當然容不下了嘛,唉,要不老師咱能不能不那麼偉大。

【正文】咱別太偉大行不行。孔子怎麼回答?孔子說一個好農民他能夠精耕細作未必能有收成;一個好工匠他能夠巧奪天工未必能夠讓人人都滿意;一個君子應該做好自己的學問掌握真理但未必人人都能接受。你怎麼老想別人要接受呢?然後孔子說「不修爾道而求為容,賜,而(爾)志不遠矣《史記孔子世家》」就是你不想著怎麼樣去掌握真理做好學問,老想著自己能不能被別人聘用,能不能被市道所容,你這個志向不遠大啊。子貢出去了顏回進來了,照樣還是這樣一段話,「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焉,吾何為於此。《史記孔子世家》」顏回怎麼回答?「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以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史記孔子世家》」【flash】顏回說:哪裡是您的主張主義不對呀,是老師您的主張主義太偉大了,比天下還大,所有天下不能容。

【正文】前面的話跟子貢說的一模一樣,那子貢接著說什麼呢?咱別那麼太偉大行不行,顏回沒這樣說,說什麼呢?「雖然」什麼意思?就是即便如此,「夫子推而行之」雖然老師的主義主張偉大到天下不能容,但老師還是極力地去推行,天下不能容我們,正好證明我們是君子,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如果我沒有掌握真理那是我們的恥辱,我們掌握了真理,那些有國者掌權者執政的人,不採納我們的主義和主張,是誰的恥辱,是他們的恥辱,『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我們不能見容於世,我們的主義主張不能得到實行,有什麼了不起,正好證明我們是君子,這話說的漂亮,結果怎麼樣呢?司馬遷的記載是這樣的,「孔子欣然笑曰,有是哉顏氏之子,」有這樣的嗎?這顏家的孩子真是不錯啊。「使爾多財,吾為爾宰」你要是錢多的話,我給你作管家。(顏回是最窮的了)孔子對顏回的回答非常讚許。現在我們看這三個學生幹部的回答,我認為從子路到子貢到顏回是一個比一個不著調,一個比一個不靠譜。顏回說的最不靠譜,但最受表揚的是顏回,為什麼?

【畫外音】孔子生前並不得志,他東奔西走確四處碰壁,這就不免讓人懷疑起孔子和他的思想,而這個問題就連孔子自己也都想到了,他和他的學生曾對此進行了討論,同一個問題子路子貢顏回給出了三個不同答案。易老師認為三個學生的回答都不靠譜,而孔子卻對顏回大加讚揚,那這是怎麼回事呢?他們三個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正文】我們一個個來看,先看子路,老師呀,是不是因為我們不夠仁愛,所有別人不信任我們;還是因為我們不夠智慧,所有別人不實行我們的主張。子路為什麼會這樣答,為什麼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我覺得子路是靠譜的,我們走投無路了嗎難道不該反醒,不該檢討自己一下嗎?不該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嗎?子路的這個想法是典型的戰士的想法,子路就是戰士型的,戰士如果打輸了會怎麼樣,不會說我打輸了怪人家太利害了,這不是戰士,只能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找了原因後幹什麼事,兩件事,一是練好自己的武藝,二是磨快自己的刀子。下次再打。戰士肯定這樣想,所有子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那子貢的思路是什麼樣的呢?商人的思路,子貢最會做生意的,做生意發大財的,作為一個生意人他的思路很明確,不管幹什麼事目的只有一個,成交。要成交要怎麼辦?講價。討價還價呀,講價之前要幹什麼?抬價。先把價抬出來,漫天要價遍地還錢。你抬了價後就不能真按你抬的那個價去做,那樣你做不成,之後要再壓價,子貢的這個話完全是這個思路。先抬價,「唉,老師呀,哪裡是您的主張主義不對呀,分明您的主張主義太偉大了,偉大的比天還大」然後再講價,「唉,要不老師咱能不能不那麼偉大。」這個不是孔子要做的事,孔子是想做官,前面講過非常想做,但做官對孔子來說它不是目的是手段,目的是行道,孔子做官從政是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如果政治主張不能推行他寧可不做官。孔子也不是不可以講價,是人可以講價道不能講價。或者說是人可以受委屈道不能受委屈。孔子說的很清楚,我做官就是要行道,做不了大官做小官可以,當個縣長,縣長助理,當個鄉長都干,但我必須推行我的政治主張,而子貢開出的條件是什麼?道不要那麼偉大。那不行,孔子很不高興,孔子批評子貢的話比批評子路要重,「賜,而(爾)志不遠矣」,你就這麼點志向嘛,就這麼點胸懷嘛,就這麼點境界嘛。

【畫外音】易中天先生認為,子路是戰士,打仗打輸了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子貢是商人,商人務實,他們做事情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成交,為了成交可讓步可講價,這讓孔子很不滿意,可以說子路和子貢的回答不得要領,而顏回的回答確讓孔子很高興,那顏回為什麼能博得孔子的表揚呢?

【正文】子路是戰士子貢是商人,顏回像什麼人,像官員,而且顏回像那種特別能領會領導意圖的官員,孔子提出這個問題後子路是直通通地馬上說出來,子貢過了一下腦子琢磨了一下,搞了個策略,先講大道理再打小算盤,先肯定再整改,覺得這個方案領導能接受,結果領導不接受。顏回才是真聰明,他馬上就想,老師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我們知道,前面講過顏回這人的特點是什麼?學習的特點是什麼「聞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