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儒法之爭 四 「兩面三刀」

【前言】前面節目中易中天教授為我們介紹了法家是不同於儒墨道三家的,儒家也好墨家也好道家也罷,他們的主張都是治病的葯,孔子的藥方叫仁愛;墨子的藥方叫兼愛;老子和莊子的藥方叫無為,其實就是不吃藥靜養。法家的主張卻是殺人的刀,最高統治者只要緊緊握住手中這把殺人的刀就可治國了,那法家的刀是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以法治國呢?法家的這把刀究竟具有怎樣含義,不同於儒墨道的法家又揭示了人性的哪一面呢?易中天教授為您揭示法家所獻出的這把刀背後的秘密。

【正文】法家獻給君主的刀是兩面三刀。為什麼獻兩面三刀呢?首先必須對法家這個學派進行證明。什麼叫法家?如果理解為以法治國的學派就錯了,法家這個學派成熟的很晚但形成的很早,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期的管仲,管仲什麼人?幫助齊桓公實現霸業的人,管仲靠什麼幫助齊桓公實現霸業,靠霸道。那管仲的霸道是什麼呢?簡單說就是查戶口,定編製,實行軍管。齊桓公向管仲請教治國方針,管仲說我們這個國家要怎麼治呢?首先把人分四種,士農工商。然後把這四種人分在不同地方住,士住在最好的地方;農住在農村;工人住在王宮旁邊,因為他做工藝嘛;商人就安排在街上住。住下後不能動了,不准他們遷戶口流動。要保證士人的子女永遠是士人,農人的子女永遠農人,工人的子女永遠工人,商人的子女永遠商人,安定下來後,在全國建立15個士人之鄉,這就是士的地方,15個怎麼編呢?5家一軌設個軌長;10軌一里設個裡長;4里一連設個連長;10連一鄉設個鄉長;5鄉為一軍。然後每家抽一個人當兵,則軌長手下5個兵;里長手下50個兵;連長手下200個兵;鄉長手下2000個兵;一軍為1萬個兵。全國15個鄉是3個軍,三軍。中軍由國君率領;左軍右軍由大夫率領;你就可以稱霸了。這就是最早的法家思想的起源。所以我們可看出所謂法家是什麼呢?是依靠規章制度和技術手段來治理國家的學派。所以西方也有些學者主張把中國的法家叫做行政管理學派,也有的主張叫做司法與行政管理學派。這與主張以法治國的學派不是一回事。而且管仲提出這個方案是為了什麼?為了讓齊桓公實現霸業,也就是為了橫行霸道。要橫行霸道必須要怎樣呢?君主集權。實際上管仲用這個辦法把全國變成一個大兵營。最高指揮權是在君主手上的,君主集權。法家就是主張君主集權的學派。所以我有個說法:儒家其實應叫德家,因為儒家主張以德治國嗎,法家其實主張以權治國,法家應叫權家。

【畫外音】通過易中天教授的分析,法家所推行的法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以法治國而是為了幫助君主集權實現霸道,正因為法家所推行的法能被君主認同,所以在春秋戰國時期儒墨兩家只是在思想學術界很有名氣,而法家卻在當時的政治影響上獨步天下,作為法家先驅管仲通過推行君主集權,最終幫助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戰國中期李悝(歸,里),商鞅,申不害等一干法家人物也都是位極人臣,幫助各自君主實現著他們富國強兵的夙(素)願。到戰國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最終把法家的君主集權理論進一步完善,易中天教授認為法家所推行的君主集權的核心其實就是兩面三刀,那法家所推行的兩面三刀究竟包含著怎樣的玄機?

【正文】君主集權,橫行霸道的結果就是兩面三刀。什麼是兩面?兩面這個東西在韓非那叫二柄,柄就是刀柄劍柄的柄,權柄。韓非說:二柄者刑德也,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韓非子刑德》。二柄是什麼?一個叫刑一個叫德。德不是道德,是給好處。所以實際上他的二柄就是賞,罰;獎,懲。兩手,賞是給你好處,利誘;罰是給你壞處,威脅。所以韓非的二柄就是威脅,利誘。就兩手,軟的一手硬的一手,大棒,胡蘿蔔,甜頭苦頭都有。所以我稱之為兩面,剛好正反兩面,這就是他的兩面,那他的三刀呢?第一把刀叫勢,勢就是權勢,君主一定要有權勢要有最高權力,地位也要最高,這就叫勢。這個主張最早是一個叫慎到的人提出的。慎到提出這個東西是要用他們的法制來反對墨家的仁治,但儒家也講一點仁治,主張賢人政治,講領導人一定要有高尚的品德和非凡的能力,儒墨兩家都是這樣主張的,法家說不用,法家說領導人最重要的是有權勢,要有地位有權力。

【Flash】慎到說:飛龍和騰蛇為什麼能在天上飛呀?因為它能騰雲駕霧,這個雲霧就是它的權勢,一旦雲開霧散飛龍和騰蛇掉到地上來,和螞蟻和蚯蚓又有什麼區別,沒有區別。

【正文】這也是法家的一個代表人物之一慎到提出的,提出來後估計有人反對,反對的人就說了。

【Flash】你這個話不對,是的,這個龍如沒有雲霧是飛不到天上的,但螞蟻和蚯蚓即使有雲霧也是飛不到天上的,你怎麼能說領導人個人品質是沒用的呢?反對派還說:同樣是有權勢,堯舜為什麼就把天下弄得大治?桀紂又為什麼把天下弄得大亂?還不是因為他們個人品質有差距嘛,他們的權勢不都是一樣的嗎?

【正文】對此韓非怎麼說?韓非說;是的,即便有雲霧螞蟻和蚯蚓也飛不上去,但君主是世襲的呀,你怎麼能保證世襲的君主都是龍鳳呢?你怎麼能保證世襲的君主他就不是螞蟻和蚯蚓呢?何況桀紂也好堯舜也好那是百年不遇的,很不容易才出一個呀,而我們現在這些君主都是普通人,不是堯舜那麼好也不是桀紂那麼壞,普通人是中人啊,我們設計政治制度時怎麼能以個別人為標準呢?當然以普通人為標準嗎,要保證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常人當了國君也能治國,怎麼保證,給他權勢。這是法家的第一把刀,勢。法家第二把刀呢,術,權術。你光有地位不行呀,還要有手段,這個手段就是權術、權謀。這個東西韓非的書里多的不得了。我們就不講了,總不是個好東西。這裡要講的是什麼呢?就是我們不能一想權術和權謀就認為是害人的,韓非這個書里也有防身的。防身的可以講講,比方說韓非講了一個晉文公的故事。有一天晉文公吃飯時上了一道菜是烤肉,結果發現那個烤肉上面纏著頭髮,晉文公就生氣了,把廚師叫來說,你想噎死寡人嗎?廚師跪下來說小人有死罪3條,第一條,小人的菜刀磨得飛快,切肉時非常順利,所有的肉都切斷了,頭髮就是切不斷;第二條,小人烤肉時用鐵釺子把肉穿起來,每一片肉小人都看見了,就是沒看見上面的頭髮;第三條,小人把這個肉放到火上考,肉都烤熟了,烤出油來了,頭髮都居然沒燒掉,這是小人的三條死罪,小人罪該萬死。晉文公馬上明白了,這個頭髮是後纏上去的,是有人陷害他。然後一調查果然是有人陷害他。這個也屬於韓非的術。韓非從這個例子講一個什麼道理呢?就是一旦發生了案子一定要考察厲害關係,一定要知道這個案子的出現對誰有利對誰有害,以此就可找到作案的人,比方這個事情是對廚師不利,一定是廚師的仇人。現在我們破案也是這樣,查犯罪動機嘛。這是術。法家的第三把刀就是法,什麼叫法呢?也不是今天講的法律或說不完全等於今天講的法律,其中包括我們今天講的一部分法律,比方說刑法,在韓非那一切明文規定的都叫法,包括法律也包括法令,韓非對法有個定義:法者,現令著於官者,刑法必於民心,賞存乎慎法,而罰加乎奸令者也《韓非子定法》。什麼叫著?著就是形成。必就是標杆。意思是說什麼是法呢?就是由官方制定的一些條文,這些條文是一些標杆,標杆幹什麼用放在哪呢?樹在老百姓心目當中,樹在那幹什麼?讓老百姓知道好歹,知道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這個東西就叫做法。由此可推出韓非的法的三大特徵:一,明文規定,不能隨口亂說,否則就不是法制了,法制就是一定要有文件;二,官方制定,不能人民民主;三,公開宣布,不能藏著掖著。這就是法。屬於韓非的法和術是剛好相反的,法一定要公開要家喻戶曉,讓人民群眾都知道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公開講清楚,這是法制。但術是千萬別讓人知道,術是君王悄悄地用來對付別人的手段,不能讓人知道。這叫做: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韓非子難三》。法越公開越好術越隱秘越好,這就是法家的三把刀,勢術法。勢用來幹什麼,建立威望;術幹什麼的,對付官員,法幹什麼,統治人民。這就叫勢立威,術馭臣,法治民。三把刀是不同的用處,歸根結底只有兩種:賞,罰。二柄。賞和罰二柄加上勢術法三個手段合起來就叫兩面三刀。這就是法家主張的基本內容。現在知道法家是怎麼回事了。

【畫外音】早期的法家大致分為三派,慎到重勢,申不害重術,商鞅重法。韓非集早期法家之大成主張勢術法三者相結合,從而系統的發展了法家的君主集權理論,法家所推行的賞罰兩面和勢術法三刀都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君主實行集權,君主通過這兩面三刀編織了一張統治國家的大網,臣民的一切盡在君主掌握之中,那法家主張推行兩面三刀的人性依據什麼?在法家眼裡儒家的仁義道德為什麼不能作為治國依據呢?

【正文】原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