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儒法之爭 二 謀士的哲學

【前言】在先秦諸子中最另類的是法家。與其他諸子比法家的主張是一把殺人的刀。不僅如此法家還流出鮮血,豁出命來實踐自己的思想。而流血犧牲的不僅有許多有罪或無辜的貴族或平民還有法家自己的代表人物,一個是商鞅另一個是韓非。而商鞅與韓非就是拿自己的這把刀殺了自己的。那在那個禮壞樂崩的時代,法家為什麼要獻刀,要獻給誰,又是怎麼獻呢?易中天教授為您講述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第四部儒法之爭之謀士的哲學。

【正文】在韓非的著作中有獻刀的故事嗎?沒有。有什麼故事呢?獻玉。《韓非子》這本書里專門有一篇文章叫《和氏篇》。說楚國有個人叫和氏,這個大概是一個非常會造玉的人。他在楚國的山中得了一塊璞。璞是什麼,就是沒有開鑿的玉,一塊石頭,它裡面可能含了玉。但是這裡面含的是一塊什麼玉是沒人知道的。他發現了這麼個東西就獻給楚王。楚王拿去給玉匠鑒定說這是玉啊還是石頭。玉匠說石頭。

【Flash】楚王:好啊,你敢騙我。拉下去砍掉他的左腳。到第二任楚王上台時,和氏又拿了這塊石頭,這塊璞去獻給楚王。楚王又讓玉工鑒定。玉工說石頭。第二人楚王:你這個騙子,拉下去砍斷他的右腳。到第三任楚王上任時,這個和氏就抱著這塊璞坐在山腳下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流幹了,流出來的是鮮血。楚王就奇怪了,派人去問他。兵:你這人真是奇怪。天底下砍斷腳的人多了去了,沒見你這麼傷心的。你哭那麼傷心什麼意思啊。和氏:哎呀,你是不知道啊,我不是哭腳我是哭玉。明明是一塊寶玉偏要說成是石頭,你說冤不冤啊。

【正文】明明是個忠臣偏要被說成是騙子,天底下還有比我更冤的嗎?楚王說好,把這塊璞打開,不要再猜了。打開一看,價值連城的寶玉。命名為「和氏之璧」。這個故事很多人都知道,現在我們要問的不是這個故事,是韓非為什麼要講這個故事。韓非為社么要講呢?他是要說明一個問題。就是他們法家人士要推行自己的主張是多麼困難。韓非說,寶玉是君王都想得到的,法術是君王未必想得到的,一個君王非常想得到的這樣一塊寶玉,尚且有可能被說成是石頭,何況我們這個法術呢?我們的法術是不受歡迎的啊。我們的法術,我們的主張是有很多人反對的。誰反對呢?兩種人:第一種朝中大臣;第二種人民群眾。為什麼反對?因為我們主張的法術對他們沒好處。如果實行我們的法術,大臣不能擅權近臣不能專政。就是這些官員們不能為所欲為了,他反對。人民為什麼反對呢?因為實行我們的法術遊民就得去種地,遊俠就得去參軍。所以他們不能遊手好閒蕩來蕩去。所以他們也反對。這叫什麼?「大臣苦法,而細民惡治也。」就是官員們討厭我們這一套,老百姓也討厭我們這一套。這就有意思了,對不對。我們講一種主張你把它推行出去,你把它提出來總要對人有好處吧。你不能說我現在提出一種主張對大家都有壞處,大家要實行啊。不可能嘛。它不對官有好處就對民有好處嘛。那最好的主張應該是官民皆利。官和民都說好就好推行了。實在不行的話對官好對民不好,對民好對官不好,馬馬虎虎也可推行。沒聽說過我現在實行一個主張是官民皆不利。那對誰有利?總得對人有利吧。對誰有利?對君有利。法家的主張只對一個人有好處,那就是君主。這一點韓非說得很清楚,說我們的思想和主張就是帝王之璞,就是給帝王專用的。他們的主張可概括為三句話。第一尊崇君主。就是君主要放 到至高無上的地位。第二消滅五蠹。什麼是蠹呢?蠹就是蠹蟲,就是害蟲。韓非說社會上有五種人是害蟲。哪五種?第一儒生。就是儒家的人,那是害蟲。第二俠士。就是墨家的那些人,那是害蟲。第三種人是食客。就是大夫下面養的那些人,那是害蟲。第四叫縱橫家。就是像張儀、蘇秦,這些跑來跑去的遊說諸侯的,這是害蟲。第五就是工商業者。開工廠的,開作坊的,開商店的,做買賣的,害蟲。五種都是害蟲要消滅。消滅後剩下什麼呢?剩兩種人,農民,戰士,這是最好的。第三種主張是防範臣下。就是你一定要防你周圍的人。韓非有句名言「愛臣太親,比危主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就是一個君主你對你的臣子太好了以後,自己完蛋了。也就是韓非所有的主張只對一個人有好處,就是君王。這一條就把法家和儒家墨家道家劃清了界限。我們看墨家,墨家的觀點是很鮮明的。在《墨子》這本書里反反覆復出現的是十個字: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好多篇裡面都出現。也就是說墨子是站在天下的立場為天下謀。墨子是心繫天下的,他心裡裝的是整個天下。而且最了不起的是墨子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有君主。因為我們這一點要講清楚,就是不管墨家也好道家也好儒家也好,他們也不反對君主制。先秦諸子是沒有反對君主制的。但墨子提出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君主制,我們為什麼要有君主。墨子說是為了一統天下之義,就是統一思想。那為什麼要統一思想,實行兼愛?也就是說在墨子看來呢,我們必須有一個最高領導人讓他來統一我們的思想,讓我們互相親愛讓世界充滿愛,讓每個人都活得幸福。那麼也就是說在墨子這裡,之所以要有君主是為了天下人的幸福。了不起啊,這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思想。所以儘管墨子的主張不可能實現,我們還是有對墨子表示崇高的敬意,因為他為天下人謀福利。道家呢?表面上看起來是不謀的,主張無為嘛,無為當然也不謀嘛。但我們也可以說,道家是不謀之謀,他們也是為天下謀。道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普天下人的幸福,只不過在道家看來這個幸福必須落實到每個人身上,每個人都幸福了天下人才幸福。比方楊朱講的,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我們每個人都用不著奉獻那就是幸福,因為每個人都幸福天下就幸福了。所以道家是站在個人的立場為天下謀。儒家呢?儒家情況複雜一點。孔孟荀不完全相同。孔子尊君,在孔子那裡君也是最高的,這點和法家一樣。甚至孔子和孟子還會有區別,就是孔子尊君孟子貴民。但孔子尊君不唯君。這是孔子和韓非的區別。韓非是唯君,他只有君主。孔子尊君但同時他心裡還有人民。據《論語》記載,有一次魯哀公問孔子的學生有若。

【Flash】魯哀公:你說說,如果我們遇到了自然災害,該怎麼辦?有若:那就少收稅唄。魯哀公:這是什麼主意?我多收稅都不夠用,你還要我少收稅,太不像話了。有若說什麼?有若說「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就是老百姓都很有錢你怎麼會沒錢;老百姓都夠用你怎麼會不夠用。如果老百姓都不夠用了你也不夠用。這個思想雖然是有若說的,但能代表孔子,孔子的學生嘛。也就是說在孔子這裡是通過為君主謀實現為天下謀。孔子最後的落腳點還是天下是否有道。這就開創了一個民本傳統,以民為本的傳統。這個傳統子孟子那裡就表現得非常鮮明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放到了第一位。荀子那裡也很清楚,荀子說: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就是老天爺為什麼要設計一個天子,不是為了君是為了民。這個跟孟子的觀點是一樣的。所以孔孟荀就在儒家系統內部創立了一個民本系統。那這樣一來我們就清楚了。墨子站在天下立場為天下謀;楊朱、莊子站在個人立場為天下謀;孔子站在君主立場為天下謀。他們三家立場不同,為天下謀是一致的。韓非站在君主立場為君主謀。只為君主謀這是法家基本特點。在法家當中格調高一點,兼謀天下。就是唯君主謀的同時也謀謀天下。格調低一點就是專為君主謀,不為天下謀。那我們就要問了,這又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法家是為君主謀呢?

【畫外音】與儒道墨三家相比,在法家的心目中只有君王沒有別人。它所理想的社會也只容得下兩種人:一種是高高在上的君王另一種是供君王奴役驅使的農民和戰士。這種立場讓法家和儒道墨三家徹底劃清了界限。法家成了諸子當中的另類。那為什麼儒道墨三家心繫天下獨獨法家心系君主呢?

【正文】前面說過,儒道墨三家代表的不同的士。儒家代表儒士,墨家代表俠士,道家代表隱士,因此法家也代表一種士。法家代表什麼士呢?謀士。儒家學說是文士的哲學,墨家學說是武士的哲學,道家學說是隱士的哲學,法家學說是謀士的哲學。謀士呢有三個特點。第一,謀士有職業道德。什麼叫謀士?謀士就是給人出謀劃策所以叫謀士。就像現在的律師一樣,律師是幹什麼的,幫人打官司的。那律師的職業道德是什麼呢,只幫助當事人。你委託我打官司我幫你打贏,至於對方我是不管的。我不能幫了原告幫被告,不可以吧。謀士也是一樣,你聘請我出謀劃策我就替你服務,我不能同時替他服務。我不能幫了這個又幫那個,這不可以的,所以謀士不可能為天下謀只可能為老闆謀,誰雇他為誰謀。所以法家不可能為天下謀。這是第一。第二點,謀士用現在的話來說可叫做職業策劃人。職業策劃人有什麼要求呢,懂行,比方說,你是電視節目的策劃人你得懂電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